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本实验采用醇和碱分别浸提紫菜和海带,用提取液处理空心菜、水稻种子,并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空心菜,400倍紫菜醇液使空心菜根重、茎重分别提高26.78%、24.94%;600倍海带醇液使叶重提高25.37%; 800倍紫菜醇液使水稻地下部分重、叶重分别提高24.18%、26.35%.海带600倍乙醇液及200 NaOH液混合处理空心菜,紫菜800倍乙醇液及600 NaOH液混合处理水稻,比单独处理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42.
为比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茭白(Zizania aquatica)的生理特性及抗逆性,本研究选择山西省襄汾县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系统,采集湿地和对照土壤中的芦苇和茭白的叶和根样本,测定其生理指标、抗逆性指标。同时检测湿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湿地芦苇和茭白叶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MDA的含量比对照组增加(分别由23.56 mg/g、15.89 mg/g;0.98 g/L、1.43 g/L;0.11 nmol/mg protein、0.29 nmol/mg protein增加至44.27mg/g、33.17 mg/g;2.10 g/L、2.61 g/L;0.7 nmol/mg protein、1.01 nmol/mg protein),但无显著性差异;芦苇和茭白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中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增加(分别由0.32 U/mg protein、32.68 U/mg protein;0.09 g/L、0.38 g/L;176.98 U/mg protein、39.96 U/mg protein增加至54.73 U/mg protein、43.79 U/mg protein;0.11 g/L、0.45 g/L;361.46 U/mg protein、50.79 U/mg protein)。与茭白相比,湿地芦苇中MDA含量较低、SOD活性高、CYP450活性增加。结果说明,芦苇和茭白均是良好的人工湿地修复植物,SOD、CYP450保护酶的共同作用及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增加是植物对逆境的一种适应反应,且芦苇的抗胁迫能力相对优于茭白。芦苇根可溶性蛋白和茭白根SOD分别与根中磷或钾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植物生化指标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养殖水体中适于净化氮磷的植物,选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等3种植物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每种植物设定生物量梯度,每5天取1次水样,测定分析养殖水体的总氮(TN)、硝酸盐(NO3 -)、亚硝酸盐(NO2 -)、氨氮(NH4 +-N)和总磷(TP)等氮磷指标,进行不同植物、生物量梯度以及试验时间对养殖水体氮磷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3种植物均正常生长,对养殖水体氮磷均有较好净化能力。3种植物对氮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在10~15天,对磷的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则在15~20天。凤眼莲生物量2000~2500 g/m 3,浮萍生物量150~200 g/m 3,空心菜生物量800~1600 g/m 3对氮磷的净化效果最佳。3种植物均可用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3种植物对养殖水体中TN、TP、NO3 -去除效果空心菜>浮萍>凤眼莲,对NO2 -、NH4 +-N去除效果凤眼莲>空心菜>浮萍。凤眼莲更适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  相似文献   
44.
铜对空心菜光合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铜对空心菜光合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空心菜为供试材料,设计施铜浓度0 mg/kg、30mg/kg、8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600 mg/kg、和1 000 mg/kg 8个处理,采用土培方式分析重金属铜对空心菜干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SOD活性、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施铜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当施铜浓度达到100 mg/kg时,开始下降;施铜浓度为200 mg/kg、400 mg/kg时,空心菜叶片SOD活性相比对照显著升高,而当施铜浓度为600 mg/kg时,SOD活性降低;施铜浓度大于200 mg/kg时,空心菜叶片POD活性相比对照显著升高,说明当土壤中施铜浓度超过200mg/kg时,会对空心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施较低浓度的铜(≤80 mg/kg)对空心菜生长影响不显著,施较高浓度的铜(≥100 mg/kg)对空心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
通过大规模养殖试验,研究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养殖前后和不同处理组黄颡鱼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氨氮、总氮和总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养殖前后黄颡鱼肠道细菌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组之间的黄颡鱼肠道细菌种类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优势菌群的组成并没有明显的结构差异,优势菌种的构成相似。在养殖前期黄颡鱼肠道中变形菌门(88.56%)占主要优势,末期对照组(无浮床)以厚壁菌门(48.4%)、梭杆菌门(32.52%)和变形菌门(14.56%)为主,试验组(有浮床)以变形菌门(36.72%)、厚壁菌门(21.89%)、梭杆菌门(17.48%)和拟杆菌门(11.48%)为主。  相似文献   
46.
以重庆地区主栽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为试材,在附加不同浓度配比的6-BA、IAA、NAA和2,4-D的MS培养基上离体培养,进行嫩茎高效无性系建立的研究。结果表明:1/2MS+ 6-BA 0.5 mg/L+2,4-D 1.5 mg/L 培养基能诱导水蕹菜嫩茎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其诱导率达93.3%;在继代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 6-BA 0.5 mg/L,其分化率为92%;分化不定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 0.9 mg/L NAA;在无菌苗移栽培养(基质配方为草炭:菌渣:蛭石=1:1:1)中,幼苗株高为11.43 cm,且成活率达98%。  相似文献   
47.
氮钾肥对污染土壤中蕹菜生长及吸收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提高植物吸收铅(Pb)的能力及增加铅迁移量的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单施氮钾(N、K)肥及配合施用对蕹菜生长及吸收铅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铅浓度为500mg/kg条件下,单施氮肥、钾肥与低量氮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提高植物地上部铅的含量,进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铅迁移总量,其中以低量氮肥与高量钾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单施钾肥则降低植株的铅迁移总量; 单施氮肥及氮钾肥适当比例配施还可以提高植物地上部铅的迁移量,提高植物地上部提取铅的效率。因此,通过调节土壤氮钾营养的方法可以提高铅污染土壤中植物对铅的吸收能力及迁移总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泥鳅养殖池塘水面浮植水蕹菜的最佳浮植面积比例。[方法]通过模拟高密度泥鳅养殖池塘中水面浮植不同面积比例的水蕹菜,研究了不同水面浮植面积(0、15%、20%和25%)对养殖水体中总氮、总磷的调控效果以及对泥鳅单位产量的影响。[结果]池塘水面浮植水蕹菜养殖泥鳅的最佳浮植面积比例为20%,面积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养殖效果逐渐降低。[结论]通过建立合理的水面浮植面积比例来调控泥鳅高密度池塘养殖模式所引起的水质恶化,可达到很好的水质调控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9.
为探索藤蕹大棚越冬的关键技术,以湖南藤蕹为试材,采用4种大棚越冬留种模式,分别是处理1:大棚+中棚+小拱棚;处理2:细土基质混合物盖畦,大棚+中棚+小拱棚;处理3:细土基质混合物盖畦,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处理4:细土基质混合物盖畦,大棚+中棚+小拱棚+无纺布;以种藤窖藏越冬作对照(CK)。对4种模式下藤蕹的出苗时间、出苗数、苗长、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处理4比对照提早出苗18 d,出苗数量增加20%以上,增产效果达到27.5%,且第1次起苗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加,幅度达到155.3%,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0.
毒死蜱在蕹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蕹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蕹菜上的半衰期为2.11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5.48d。48%毒死蜱乳油按推荐剂量即75mg.hm-2施药3次,停药后7d,蕹菜上毒死蜱的残留量为0.779mg.kg-1,符合我国无公害蔬菜标准规定;停药后14d,蕹菜上毒死蜱的残留量为0.046mg.kg-1,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