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50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多胚水稻不定胚的起源及胚胎发育中的异常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52.
对3份水稻多胚材料的胚囊观察表明,水稻多胚来源有5条途径:(1)合子胚原体裂生形成2个胚;(2)合子与助细胞受精同时发育成胚;(3)反足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类似胚状的“拟胚”;(4)珠心细胞进入胚囊发育形成胚原体;(5)胚乳发育形成胚状体.其中第(1),(2)条途径能形成多胚苗.由反足细胞形成的‘拟胚”一般只能发育到几十个细胞就停止了.珠心细胞形成的胚原体,由于发育时间较迟,只有合子胚败育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育.  相似文献   
53.
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PDER选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离子注入F1代杂交种子,从后代中选育出2个早发生胚水稻品系,开花前1~2d,未经授粉受精,卵细胞能自行分裂成多细胞原胚,发生频率高达26.8%,用显性紫色稻作父本测交,F1代出现一定比例母本类型植株。经细胞胚胎学观察,已证实该材料存在二倍体孢子生殖(Diplospory)和无孢子生殖(Apospory),同时还存在未受精极核分裂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  相似文献   
54.
无融合生殖水稻HDAR002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HDAR002六个株系的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6个株系无融合生殖胚的发生具有多源性,未受精胚的发生具有多源性,未受精胚囊内胚的发生有两种方式:即卵细胞的孤雌生殖和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此外珠心细胞可直接分裂形成不定胚。无融合生殖胚的启动分裂时期为开花前2-3d,其胚胎发育过程基本同正常水稻,部分材料的胚在形态上与正常水稻有差异。同时还观察到HDAR002胚胎发育中的多极核现象与无胚  相似文献   
55.
水稻无孢子生殖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进一步确定水稻HDAR的无融合生殖胚的倍性及发生类型,系统观察了胚囊的发生发育。结果表明水稻HDAR中具有一定频率的无孢子生殖胚囊和由卵细胞孤雌生殖而形成的无融合生殖胚。  相似文献   
56.
选用水稻多胚材料 PM_1,通过胚胎学的观察,证实了多胚苗的形成途径有多条.将水稻多胚苗的形成途径归纳为4类10种。即(1)裂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和助细胞胚裂生;(2)增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助细胞胚和不定胚增生;(3)混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助细胞胚、合子胚+不定胚、助细胞胚+不定胚和合子胚+助细胞胚十不定胚混生:(4)双生多胚苗,即1个胚囊内同时具有2个不定胚.其中由合子胚增生、裂生或合子胚+助细胞胚是多胚苗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多胚苗组成中,二胚苗和三胚苗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57.
缘管浒苔的单性生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现缘管浒苔生活史中,配子体进行单性生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配子体放散的配子不经结合,固着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完成单性生殖;另一种是配子体配子囊中最后一个或几个配子不放散直接在原藻体上发育成新个体。放散出去的配子进行单性生殖时,第一次分裂分别产生顶端细胞和基部细胞,其发育呈顶基极性。两个细胞分别成为叶片和假根的祖细胞。末放散的配子在原藻体上进行单性生殖发育成叶状体,形成的新个体可聚生成簇。后一种单性生殖发育方式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8.
水稻远缘杂种F_2一个不分离株系的小孢子发育过程赵世绪,凌祖铭,杜中(北京农业大学,北京100094)关键词:小孢子发育;无融合生殖;远缘杂种MicrpsporeDevelopmentofaInterspecificHybridF_2Nonsegreg...  相似文献   
59.
草地早熟禾胚发育类型及无融合生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草地早熟禾不同时期胚囊发育过程的观察,掌握其胚囊类型和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特征,为更深入了解无融合生殖的机理、选育中国本土草地早熟禾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技术,即FAA固定材料,多梯度二甲苯透明,切片厚度8 µm,苏木精(30 min)伊红(5 min)双重染色,观察并分析草地早熟禾的胚囊发育类型和特征。【结果】在石蜡切片中,观察到草地早熟禾巴润生殖过程中的5种胚囊类型,有性生殖胚囊所占比例为21.44%、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49.67%、孤雌生殖胚囊为10.72%、助细胞胚胎和反足细胞胚囊分别为4.82%和7.66%,其中,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主控型胚囊;草地早熟禾有性生殖胚囊为典型的蓼型胚囊;草地早熟禾同一胚珠中存在有性生殖胚囊、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或无配子生殖胚囊共存于一体的多胚现象,多胚出现频率为5.69%,其中,卵细胞形成的有性生殖胚囊与助细胞形成的胚囊极性相同,反足细胞形成的胚囊与卵细胞有性生殖胚囊极性相反;无孢子胚囊发育极不规则,通常单个发生或2个以上发生而形成多胚,2个胚囊并存现象居多。【结论】草地早熟禾生殖方式多样,具备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2种生殖方式,为兼性无融合生殖植物,其无融合生殖方式以体细胞无孢子生殖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孤雌生殖和极少量的无配子生殖。  相似文献   
60.
The diallel cross constitutes an informative genetic design for choosing genitors and crosses in breeding programmes since it provides estimates of general (GCA) and specific (SCA) combining abilities. Because the breeding programme for Urochloa humidicola ([Rendle] Morrone & Zuloaga; syn. Brachiaria humidicola [Rendle] Schweick) at Embrapa Beef Cattle is recent, these estimates are still unknown. Thu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the estimates of GCA and SCA from the partial diallel cross design between sexual and apomictic parents. The crosses involved nine sexual and ten apomictic parents. Seventy‐one full‐sib progenies were obtained and evaluated in an incomplete block design, using all parents and the cv. BRS Tupi as a check. The agronomic and forage quality traits were evaluated using seven harvest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mixed model approach. Significant vari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GCA among sexual parents for biomass yield and forage quality traits. However, this cannot be observed for apomictic parents for GCA. The SCA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 for the assessed trait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e predominance of additive effects. Sexual parents SEX3 and SEX4 presented the highest potential for contributing favourable alleles in hybrid combinations. The absence of GCA among apomictic parents and SCA suggests the need to increase genetic variability for the generation of breeding populations of U. humidico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