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1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861篇
农学   163篇
基础科学   123篇
  929篇
综合类   2380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常州是一座以机电、纺织、化工、电镀为主的加工工业城市,城市污水主要来自工业行业的点源排放,水质污染因子行业特征明显。近年来,常州市通过实施的污染物总量减排、小康达标、太湖水污染治理、清水工程、水环境专项整治等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不增污"。以该市环境监测数据(2001-2007年)为依据,从城市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现状、工业废水的治理与达标排放情况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等方面对该市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河流水质局部略显好转,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石油类、工业挥发酚的污染问题已逐步上升为主要水污染问题;湖泊水质有好转现象,但富营养化仍在加剧。  相似文献   
912.
[目的]开展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主要生态廊道识别研究,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格局的优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江西省抚州市为研究区,选取土地利用因子,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敏感性等多种因子构建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依据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全域水文分析、生态保护红线以及自然保护地识别生态源地,依托MCR模型和ArcGIS中的空间分析工具开展研究。[结果](1)抚州市整体生态环境良好,水土保持功能极重要性区所占比例为49.97%,主要集中在抚州市中部地区,以黎川县、乐安县、宜黄县和南丰县为主;抚州市生态敏感性极重要区所占比例为1.39%;(2)生态源地面积3302.34 km~2,所占比例为17.57%,以抚州市东部和西南部为主;(3)以全域的生态要素和地形地貌等为基底,抚州市呈现出“一轴、两屏、多廊、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结论]结合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形成完整、系统的生态保护格局和开敞空间网络体系,维护抚州市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13.
[目的]揭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及生态效应变化规律,为该市用地结构调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重庆市2011—2015年5期TM遥感影像,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法、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十二五"期间,重庆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年变化率分别为-0.37%,-0.01%,-1.98%,0.67%,6.77%,-2.54%;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248.89提高至250.1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减少了2.73亿元。[结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呈现出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趋势,土地利用在这阶段总体处于发展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整体减少,生态环境轻微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14.
[目的]充分了解深圳大鹏半岛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现状。[方法]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野外本底调查,分析了大鹏半岛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现状以及受威胁的原因。[结果]大鹏半岛野生珍稀濒危维管植物共66种,隶属23科50属。根据IUCN相关评估标准,属于极危状况(CR)的植物有2种、濒危(EN)的有11种、易危(VU)的有23种、近危(NT)的有2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8种。[结论]提出了建议保护的13种野生植物名单,并给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大鹏半岛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15.
老挝凯山丰威汉市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各类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为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GIS空间分析技术、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与CLUE-S模型相结合,以老挝凯山丰威汉市为研究区域,开展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在空间适宜性和数量结构的约束下,以用地需求、限制因素、转换规则和空间特征为基础进行模型运算,对凯山丰威汉市土地资源进行空间优化配置。[结果] 城市建设用地和水田在原有基础上向适宜区域扩张,分布较为稀疏的林业用地因得到开发利用而相应减少,其他用地类型在数量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城镇化建设和农业发展能够为凯山丰威汉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同时需要兼顾生态保护,促进土地资源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16.
[目的] 综合考虑“水—土—能—碳”相互关系,研究产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贡献,为天津市减排决策制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对天津市产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将水土资源因素引入Kaya恒等式,运用LMDI模型计算产业碳排放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结果] 2004—2018年天津市各产业碳排放均呈现上升趋势;整体来看,水资源经济产出、人口数量促进天津市各产业碳排放,且前者为主要促进因素,水土资源因素抑制各产业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促进农业碳排放,而抑制其他产业碳排放,人均用地面积抑制农业碳排放,而促进其他产业碳排放;水土资源因素对各产业碳排放影响的变化与水土资源匹配度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单位用地面积用水量越多,其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越大。[结论] 为实现节能减排,应发展节水产业,优化城市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发挥水土资源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17.
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嘉峪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以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嘉峪关市为例,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及程度进行了评价和度量.结果表明:嘉峪关市2000-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在14.270 6~21.928 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在0.127 2~0.129 1 hm2,生态足迹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已对生态系统构成极大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生态赤字的途径,为嘉峪关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18.
城乡梯度森林土壤原易位N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位于南昌市城乡生态界面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城区、郊区、乡村3个不同梯度土壤N原位、易位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土壤来源对土壤的氨化、硝化速率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1),对净矿化速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氨化速率表现为乡村土壤来源(0.11 mg·kg-1·30 d-1)>郊区土壤来源(-0.92mg·kg-1·30d-1)>城区土壤来源(-2.02 mg·kg-1·30 d-1);硝化速率表现为乡村土壤来源(0.44 mg·kg-1·30 d-1)较低,城区(3.18 mg·kg-1·30 d-1)和郊区土壤来源(3.35 mg·kg-1·30 d-1)较高;净矿化速率表现为乡村土壤来源(0.54 mg·kg-1·30 d-1)<城区土壤来源(1.16 mg·kg-1·30 d-1)<郊区土壤来源(2.43 mg·kg-1·30 d-1).培养位置对氨化速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硝化速率、净矿化速率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1);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均表现为乡村(0.68 mg·kg-1·30 d-1和-0.29 kg·kg-1·30 d-1)和郊区(1.78 mg·kg-1·30 d-1和1.06 mg·kg-1-30 d-1)较低,城区(4.51 mg·kg-1·30 d-1和3.36mg·kg-1·30 d-1)较高.总体来看,土壤N的矿化过程既与土壤理化特性有关,又明显受到城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9.
采用踏查和标准地方法,调查长乐市不同生境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分布规律、主要危害,结果表明,长乐市已归化或逸生的外来入侵植物有46种,隶属23科43属,木本9种,藤本2种,草本35种。并探讨外来入侵植物清除方案和树种替代对策,以期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营造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0.
城市大气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大气重金属污染元素的来源、迁移与转化过程以及造成的环境学效应,尤其是生物有效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展望了未来大气重金属污染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