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195篇
基础科学   117篇
  482篇
综合类   1592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96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69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新疆昌吉州波斑鸨分布与数量考察初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报道了波斑鸨(Otisundulata=Undulataundulata)在新疆昌吉州境内的分布和种群数量。昌吉州为我国波斑鸨的主要繁殖地,繁殖区由三片不连续的地区组成,总面积约13400km2,界于E88°30’-91°15’,N43°57’-45°之间。据12条样带统计结果,平均栖息密度为0.032±0.0082只/km2,种群数量为428.8±100.88只,即319—539只。  相似文献   
52.
新疆地衣植物研究历史回顾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本文根据作者1985年以来在新疆地衣的研究工作,特别是1991年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后所作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比较前人所做的工作而写出的回顾型论文。标本采集点共计40个,包括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等山脉,共采集六千多号标本,经过处理鉴定初步定名地衣植物有269种,265种隶属于8目,30科,85属,另半知菌类4属,4种。新疆地区已定名地衣种,主要系泛北极植物区系成分,包括欧、亚森林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新疆石竹亚科所含10属(共计77种,1变种)植物的分布、生境及系统位置作了详细的论述,并与新疆毗邻的哈萨克斯坦作了比较。通过研究指出新疆石竹亚科植物区系组成具有以下特征:(1)种类丰富;(2)属于中亚成分,其中以准噶尔—土兰成分和中亚—新疆—西西伯利亚成分占主要地位;(3)新疆石竹亚科植物区系与哈萨克斯坦近缘;(4)分化较强烈,特有成分丰富;(5)生态型组成复杂;(6)以旧世界温带分布属占主要地位;(7)南北疆分布种数悬殊;(8)单种属丰富。  相似文献   
54.
该文分析了黄河大柳树灌区土壤类型形成条件与分布格局和主要土壤类型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灌溉农业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提出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发展灌溉农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5.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L.)]是世界上为害苹果和梨的主要蛀果害虫,被许多国家和我国列为植物检疫对象。该虫在我国现仅分布于新疆。英联邦昆虫研究所(Common-wealth institute of entomology,C.I.E.)(1951,1976)根据陈方洁、王飞鹏(1936)及胡经甫(1938)的记述,将我国浙江(奉化)、河北、湖北、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北平(北京)及新疆等8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该虫分布区,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苹果及梨的出口和外销。为了查清该虫在我国的分布情况,首先核对并纠正 C.I.E.制图所依据的上述两篇文章的错误,同时在张从仲等(1984—1985)在山东、辽宁等8省市大面积进行的苹果蠹蛾性诱剂监测的基础上,于1991年4—10月在山东、辽宁、河北苹果和梨主要产区及出口基地继续进行苹果蠹蛾性诱剂监测、果园调查及剖果检查,结果均未发现苹果蠹蛾成虫或幼虫。到目前为止,此虫仍局限分布于我国新疆。  相似文献   
56.
荒漠伯劳和灰伯劳繁殖生态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分布有伯劳科(Laniidae)鸟类4~5种,均为捕食有害昆虫的益鸟。迄今有关伯劳在本地区繁殖的资料甚少。作者根据1986—1990年历次科考所获资料,对常见的两种伯劳的繁殖生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7.
本文基于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根据多方面资料分析,论证了新疆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冷湿和暖干的对应是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迁的一般规律。文中探讨了大气环流的影响,认为季风气候是形成我国东部地区暖湿和冷干相结合的主要因素。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使新疆的温湿组合状况与东部地区相反。东西两种状况的交界带应是季风气候影响范围的界限。  相似文献   
58.
新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畜牧业是新疆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根据物业生产和市场供求的实际情况,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牧区建立育肥商品畜源基地,农区发展育肥,建立着牛肉生产基地;同时,建立各级粗精饲料生产供应网络,保证畜牧业低成本运转,促进新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9.
选用3头三月龄左右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公犊,按3×3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喂给三种日粮,日粮组成按精粗比分别表示为:Ⅰ:70∶30;Ⅱ:60∶40;Ⅲ:50∶50,研究不同日粮组成下新疆芦苇的DM、CP以及NDF在断奶初期奶公犊瘤胃内动态降解。结果表明:精粗比为60∶40日粮时,其CP的消失率和降解参数显著低于精粗比为70∶30和50∶50的日粮(P<0.05);其DM和NDF的消失率和降解参数显著高于精粗比为70∶30和50∶50的日粮(P<0.05)。  相似文献   
60.
新疆人工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演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新疆人工灌溉绿洲形成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水文、地貌、土壤和植被,并与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活动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及人口增长密切相关.塔里木盆地的古绿洲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上;老绿洲多在冲积扇中下部和冲积平原;新绿洲则多在老绿洲的外围和边缘.吐鲁番盆地在依靠火焰山泉水灌溉时,绿洲在火焰山以南;18世纪以后,绿洲主要分布在依靠坎儿井灌溉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后,实行渠、库、井联合灌溉,绿洲原地不断扩大.天山北麓平原,绿洲最初在交通和军事据点,后发展成一条河一小块绿洲.1949年后由于农垦事业的发展,才将小块绿洲扩大连接成绿洲带.伊犁河谷,起初依靠山溪小河灌溉,绿洲只是小块分布在伊宁和霍城.此后,引伊犁河水,开发的土地多在河谷平原的阶地上,整个伊犁河谷成为新疆最大的绿洲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