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8篇
  免费   921篇
  国内免费   2624篇
林业   989篇
农学   2503篇
基础科学   909篇
  2681篇
综合类   6767篇
农作物   1600篇
水产渔业   1312篇
畜牧兽医   1112篇
园艺   710篇
植物保护   1110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490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597篇
  2019年   707篇
  2018年   552篇
  2017年   803篇
  2016年   976篇
  2015年   846篇
  2014年   952篇
  2013年   1111篇
  2012年   1258篇
  2011年   1371篇
  2010年   998篇
  2009年   1005篇
  2008年   864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680篇
  2004年   528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不同强度温度刺激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个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三个不同的黄萎病菌系和三个温度梯度,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刺激不同时间对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温度的高低和品种的抗性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扩展有显著的影响,而菌系致病力以及刺激时间长短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也存在显著差异,但影响较小;品种的抗病性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温度对黄萎病的发生与扩展起着关键作用。初步明确了影响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扩展的几个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2.
热带区域冬玉米物候发育的模拟与模型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热区环境下冬播玉米物候发育的温度效应,建立具有较好解释性的冬玉米物候发育模拟模型。基于云南陇川、瑞丽、芒市三试点分品种和播期的3年试验资料,比较不同模拟方法对冬玉米物候期的预测效果。结果显示以0℃、6℃、8℃、10℃为下限温度的积温模型,预测精度均不高,根均方差(RMSE)为7~11天。因此本研究在WOFOST模型基础上,以日最高温、日最低温2个驱动变量取代日均温,为不同物候期分别设置基点温度,基于物候期分段函数、建立了新的冬玉米物候发育模拟模型。模型采用独立试验数据进行检验,对两供试品种物候期预测的RMSE分别为4.42天和4.19天。模型体现了日温变化对发育速率的影响,体现了不同物候期温度效应的差异,具有较好的机理性,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3.
温度对黄瓜光合作用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的光合适温随生育发展而提高,生育前期为30℃,中后期为35℃。温度高气孔阻力减少、蒸腾强度加大。叶片的~(14)C-同化物在白天以30℃输出最多,经过一昼夜则表现为随温度升高输出率增加。生育前期和中期,30℃时果实得到的~(14)C-同化物多,35℃时茎叶、生长点得到的~(14)C-同化物多。后期,35℃时果实的~(14)C-同化物分配率最大,25℃时茎叶得到的~(14)C-同化物多。  相似文献   
164.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理及土壤温、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干旱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农田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的影响,比较了冬小麦生理及产量状况。试验设4个处理,秸秆覆盖量分别为0(CK)、0.3(F0.3)、0.6(F0.6)和0.9(F0.9)kg/m2。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内秸秆覆盖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在小麦返青后F0.6保持了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小麦的拔节;实际产量F0.6最高,单方水产量以F0.6最高,F0.9次之,认为在此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为0.6 kg/m2。  相似文献   
165.
强制通风温室中温度分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在强制通风温室中使用水帘和不使用水帘降温时,不同通风率情况下温室温度分布.包括室内外温差、温室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温度差的试验测试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不使用水帘和使用水帘时;温室内温度差在垂直方向最为显著,增大通风率会减少该温度差;与不使用水帘相比,使用水帘时提高通风率对降低室内温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6.
保护性耕种作是指能够保持水土、培肥地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耕作措施与技术体系,以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为中心内容,其技术的实质性特点是历年的作物秸秆不断地在土壤表层累积,逐渐形成肥沃的腐殖层。为此,研究了不同秸杆覆盖量对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量越多,土壤温度降低越多;而4000kg/hm2秸秆覆盖在耕作层(15cm以上)温度要高于不覆盖,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出苗有利。通过对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的测定,阐明了秸秆覆盖与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的关系,为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7.
李钢  舒新前  毕东东  丁兆军  张蕾  张磊 《农机化研究》2007,(11):155-158,163
在实验室自制固定床热解反应器中,选择了两种煤(神华煤和灵武煤)和3种生物质(花生壳、核桃壳和木屑)作为实验材料,定量化分析比较了恒温热解和同温热解停留时间对煤与生物质热解产氢及热解油、热解焦产率的影响.研究认为:实验用煤与生物质催化热解表现出基本相同的热解趋势,即提高热解温度和延长热解时间(对生物质添加合适催化剂)都有利于产氢;对煤而言,提高热解温度和延长热解时间还利于热解油生成,但对生物质而言,效果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68.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某回转圆筒式干燥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按实际尺寸建模,模拟了可能发生的工况载荷.同时,对管箱和换热管进行了温度场的计算,并单独对管箱进行温度和内压组合的计算,得到了该干燥机在多种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强度和位移.计算结果表明,该干燥机的设计在各种条件下均满足强度和刚度条件.  相似文献   
169.
胡玲凤 《农机化研究》2005,(5):253-254,257
发动机排气门在高温冲击环境下工作,恶劣的工况环境是使排气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在这种工况下,环境介质、气门机构的动力学特性都可使气门早期失效,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影响气门失效的主要工况参数是温度及冲击次数。为此,讨论了汽车发动机工况对排气门失效的影响;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其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0.
田嵩 《农机化研究》2007,(10):165-16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人们在各个季节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单片机和微型计算机在农业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以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对果蔬的培育环境进行温度控制为例,结合国内外先进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对整个温控系统设计的硬件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具体的调试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