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篇
  7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雷公藤叶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雷公藤愈伤细胞生长及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细胞在White培养基上增殖最快,而在MS培养基上生长最慢;White和MS培养基中悬浮细胞在第6天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7.14 mg/g和4.77 mg/g,而N6培养基中雷公藤甲素最大产量为6.34 mg/g,出现在第9天;3组细胞培养悬浮液中的雷公藤甲素峰值产量分布规律为White(28.13μg/mL)〉N6(21.27μg/mL)〉MS(16.27μg/mL),同时培养基的pH随细胞的生长有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22.
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种群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能显著抑制两种贮粮害虫种群的增长。雷公藤总生物碱浓度大于500mg/kg,33d时玉米象成虫死亡率高于90.83%,67d时混药饲喂的下一代(F1代),其种群抑制率在96.70%以上;其中500mg/kg处理组存活成虫在未混药饲喂条件下,其F1代种群抑制率达80.10%。雷公藤总生物碱浓度在100-1000mg/kg范围内,对赤拟谷盗成虫无明显的致死效应,但可显著抑制其种群的增殖。当处理浓度为250mg/kg时,对赤拟谷盗的种群抑制率为54.94%;处理浓度升至500mg/kg时,种群抑制率高达98.02%。  相似文献   
23.
雷公藤丽长角巢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长角巢蛾Xyrosaria lichneura在福建省泰宁县1 a发生5代,主要以幼虫危害雷公藤。10月中、下旬以蛹在寄主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雷公藤叶片内取食叶肉,仅留下叶的上表皮。幼虫4龄,1~4龄幼虫平均历期分别为2.93,3.24,4.52,5.33 d。7月第3代幼虫进入猖獗危害阶段。成虫产卵多在晚上进行,单雌产卵量约60粒。卵多散产在嫩叶背面主脉附近。  相似文献   
24.
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实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雷公藤的水浸提物在高浓度下能够抑制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但是在中、低浓度下对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有可能为雷公藤与杉木合理混交密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昆明山海棠穗条扦插育苗试验,发现不同年龄和直径的穗条培育的苗木在生长、生物量上有明显的差异。苗木的生长过程有两次高峰期,第1个速生期从5月5日萌芽开始到5月25日,持续时间20d;第2个速生期8月25日~10月5日,持续时间长达40d。以后则缓慢生长,到10月25日苗木停止生长。昆明山海棠穗条扦插处理的苗木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最高的达到97%,最低也有83.5%。试验得出2年生和直径为0.5~1cm的穗条育出的苗木质量为好。  相似文献   
26.
分析了不同外值体、培养基类型和pH值对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内酯醇在愈伤组织中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为组培苗的嫩叶,最佳培养基为MS,最佳pH值范围为5.8-6.1。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中期(第4周)和末期(第8周), SOD和POD活性最高, 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低;在生长稳定期, SOD和POD活性较低,而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高。对于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根愈伤与叶愈伤相近,均明显高于茎愈伤;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后期(第6-8周)内酯醇的积累更高。  相似文献   
27.
雷公藤总生物碱分离及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提取、分离了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根皮中总生物碱 ,并对其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 5龄菜青虫有很强的麻醉、拒食和毒杀作用 ;拒食中浓度AFC5 0 为 2 75 .5 3m g/L,毒杀中浓度 L C5 0 为 77.86 m g/L,麻醉中量 ND5 0 为 2 .2 9μg/g;雷公藤总生物碱无触杀和熏蒸作用。试虫中毒症状主要为幼虫表皮出现黑斑 ,形成黑斑部分不能脱去旧表皮 ,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28.
雷公藤对菜青虫的毒理效应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研究了雷公藤属(Tripterygium)二种植物(雷公藤(T.wilfordii)及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的抽提物对青菜虫(Pieis rapae)的一些室内毒理效应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二种植物的抽提物对菜青虫具有拒食、毒杀,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处理后的幼虫大多数在体表出现黑斑,黑斑部分的表皮结构受到破坏;从昆明山海棠中抽提的一种纯生物碱——雷公藤次碱对菜青虫的体重和呼吸作用有严重的影响;同时,处理幼虫的脂肪体少且不饱满,消化道干瘪,中肠肠壁细胞和围食膜受到破坏。雷公藤根皮乙醇抽提物用于田间防治菜青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9.
应用非直角与直角双曲线模型、二项式回归方法及叶子飘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了雷公藤幼苗的测量数据.结果表明,雷公藤幼苗光合速率与光强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叶子飘光响应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最大,模拟值与实测值最符合;利用该模型重新拟合出雷公藤幼苗的饱和光强为468.98μmol.m-2.s-1,最大光合速率为21.41μmol.m-2.s-1,这些数据与试验测量值较符合;其内禀量子效率为0.076,表观量子效率为0.069,在光补偿点处的量子效率为0.072.  相似文献   
30.
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雷公藤根皮乙醇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提取物对二化螟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毒杀作用和内吸毒力。对 2龄 1日幼虫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的拒食中浓度 (AFC50)分别为111.57μg/mL和 144.28μg/mL ,生长发育的抑制中浓度 (EC50)为 134.39μg/mL。内吸毒杀作用在 1600μg/mL浓度下能达到 90%以上 ,胃毒作用在 800μg/mL下 ,处理 5d后的死亡率为 73.71% ,对二化螟蚁螟的触杀作用不明显 ,对天敌螟黄足绒茧蜂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