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1053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6篇
  179篇
综合类   77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In Finland, Norway and Sweden forest management is presently changing towards a more nature-orientated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the European Forest Information SCENario (EFISCEN) mode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how this change might affect the potential for wood production in the three countries. Three different management regimes, traditional, traditional with nature conservation (''conservation''), and longer rotations with nature conservation (''conservation +''), were combined with two alternative felling lev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erving 6.1-8.8% of the older forests in the southern regions had no limiting effects on production levels, as foreseen by the European Timber Trend Studies V by the UN-ECE for Finland and Sweden. Under the conservation + scenario, maximum sustainable felling levels decreased to 84, 79 and 72% of the present levels in Finland, Norway and Sweden, respectively. Increasing the rotation length put more pressure on the older age classes and thus did not increase the average age of the forest. If the consumption of wood increases as quickly as indicated by other studies, it will be hard to fulfil that demand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serve considerable areas of forest in the southern regions of th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2.
本文记述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森林病虫害种类,并初步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3.
莆田老鹰尖自然保护区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莆田老鹰尖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鉴定,得出该区有22科、95种野生食用菌资源。  相似文献   
24.
本文运用野外踏查法对吉林哈尼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对哈尼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5.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2,33(4):184-186
2009~2011年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声杜鹃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5月上旬迁来,最晚8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99~111 d。迁来后,该鸟在本区主要在低山疏林地带和村庄附近活动,活动较为敏锐和隐蔽,常能听到叫声,但很少暴露在人前。四声杜鹃在本区的种群密度6、7月最大,每公里遇见数分别为1.17只和1.25只;在8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公里遇见数0.47只,种群密度平均为0.89只/km。该鸟为卵寄生性繁殖,自己不营巢,本区发现雌鸟把卵产在山噪鹛的繁殖窝里,让山噪鹛代其孵化和育雏,本窝寄生卵2枚,卵重3.3 g和3.5 g,卵大小为22×17 mm~23×18 mm。卵经山噪鹛义鸟孵化18 d后出壳,雏鸟仍由山噪鹛喂育14 d后离巢。四声杜鹃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量占总食物量的95.5%,其中松毛虫所占比例最大,占昆虫食物重量的24.1%。该鸟为重要的农林益鸟,应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26.
南京市森林特点与环市自然保护区网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研究了南京市的自然环境、植物区系与森林类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南京市环市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网的建议,讨论了各保护区的保护内容、保护价值与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27.
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衣群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结果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布在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衣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该地区的地衣种类有 10 3种 ,他们分别属于 2 0科 ,4 0属。地衣物种形成了 6种群落。同时发现该地区地衣对基物形成专一性 ,它们的基物包括 :树皮、藓丛、藓土、草地、石面、地面、土层、石浮土等。  相似文献   
28.
观鸟是一项陶冶身心、消除疲劳、接近大自然、科学性很强的活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丰富,是进行观鸟旅游和科普、科研的重要基地,本文主要构建了鸟类观赏性评估体系,并对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观赏性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观鸟者对自然保护区和鸟类的认知度、喜爱度和观鸟的期望等等;并为保护区更好地开展观鸟旅游和科研、科普活动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9.
黑龙江省兴凯湖保护区的基本特点及其有效管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兴凯湖保护区是我国东北穆棱一三江平原湿地最具代表性、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区域,而且与俄罗斯接壤,可以说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热点区域。在当前提倡对湿地、淡水水域和海域加大保护力度的关键时刻,集中相应的人力、物力对它给予更多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其基本特点、有效管理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作简要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0.
新世纪保护区面临的挑战及其有效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水库、建筑物、不断扩大的农田和土地退化正在使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所保存的未经干扰或少受干扰的天然生态系统的面积日益缩小,犹如海洋中的孤岛。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自然保护区中,物种迁移和基因流动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地降低。生物区域规划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它力求把保护区和栽培地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遵循保护和发展密切结合的方针,制定行动计划并予以实施。本文根据保护区的管理情况、工作条件和科研状况等,对保护区或区域的类型进行了划分,针对现实,提出了如何实施生物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