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4篇
农学   42篇
  5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刘平  尚素琴  张新虎 《植物保护》2014,40(5):181-184
为使化学防治和保护利用捕食螨的生物防治措施相协调, 实现以螨治螨, 采用叶片残毒法分别测定了甘肃省保护地常用的9种杀螨剂对巴氏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的LC50, 计算出各药剂的益害生物毒性选择指数(TSR)。供试药剂的毒性选择指数大小依次为:毒死蜱>螺螨酯>哒螨灵>炔螨特>唑螨酯>阿维菌素>三唑锡>甲氰菊酯>噻螨酮。其中, 毒死蜱和螺螨酯的毒性选择指数分别为10.864 1和9.361 3, 对巴氏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均有较高的正向选择性, 毒死蜱和螺螨酯可优先用于生产中害虫(螨)的防治,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捕食螨, 实现对害虫(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63.
加州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 (McGregor)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arov et Nikolski)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44、1.25和1.35。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28 ℃时捕食能力最强,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分别是0.6279、0.7203和0.7554,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0.81头、28.49头和 40.82粒。在相同温度下,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密度下,寻找效应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28 ℃时寻找效应最高,为0.535。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m=0.520),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研究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具有很好的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64.
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及抗性基因的PASA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雌成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建立了特异性等位基因PCR(PASA)方法,并检测了二斑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基因片段上G323D的突变频率。结果显示,北京昌平、海淀、密云和怀柔4个田间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均达极高抗性水平,其中昌平种群抗性最高,LC50值为448.93 mg/L,抗性倍数为4 988.11倍。室内敏感种群未见抗性个体,昌平和密云种群G323D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00.00%,怀柔和海淀种群分别为86.25%和90.00%。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达极高抗性水平,抗性基因的突变频率也很高,表明阿维菌素不适宜用来防治这些地区的二斑叶螨种群。  相似文献   
65.
本文采用FAO推荐的玻片浸渍法,选用15种常用杀虫剂的最大登记剂量对二斑叶螨敏感型种群和抗性种群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观察,哒螨·矿物油、阿维·哒螨灵、阿维菌素、阿维·灭幼脲、阿维·毒死蜱、啶虫脒对敏感型二斑叶螨的速效性防效较好;而炔螨特、桉油精和苦参碱对抗性二斑叶螨的防效较强。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作物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不同种群对杀螨剂的敏感性水平,了解二斑叶螨对药剂敏感性与体内4种解毒酶活力的相关性。【方法】在实验室内采用改进的玻片浸渍法(slide-dip method)检测北京房山、怀柔、昌平、延庆和平谷5个地区二斑叶螨田间种群对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和哒螨灵4种杀螨剂的敏感性;采用PCR技术对单头叶螨的CYTB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检测二斑叶螨对联苯肼酯的抗性突变位点;并采用酶标仪微量板法,检测二斑叶螨体内与抗性相关的多功能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结果】5个田间种群对联苯肼酯最敏感,其LC50分别为2.4880、6.4693、6.2398、0.7882和14.7783 mg•L-1。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次之,其LC50分别为22.4712、35.4431、14.5260、15.4904和14.0023 mg•L-1。对螺螨酯和哒螨灵的敏感性非常低,螺螨酯的LC50分别为49.6833、81.8826、72.9609、204.4609和1 433.5137 mg•L-1,哒螨灵的LC50分别为202.6902、806.8324、375.3518、188.3234和2 310.9040 mg•L-1。延庆地区二斑叶螨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其活力分别为14.9508 U/(mg protein)、0.2271 μmol•mg-1 protein•30 min-1和58.2962 U/(mg protein)。怀柔地区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其活力为1.4272 μmol•mg-1 protein•30 min-1。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和哒螨灵的敏感性水平与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力之间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采用PCR技术对5个地区的288个二斑叶螨个体进行CYTB基因检测后,仅发现怀柔地区的一个个体CYTB基因第126位氨基酸密码子的第一位核苷酸由G突变为A导致氨基酸由G突变为S,其余地区均无突变,这与生物测定方法中各地区对联苯肼酯较敏感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北京地区二斑叶螨不同种群对联苯肼酯敏感性最高,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次之,对螺螨酯和哒螨灵敏感性非常低;二斑叶螨对4种杀螨剂的敏感性水平与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力之间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通过检测到的基因突变个体,说明怀柔地区二斑叶螨种群中存在着对联苯肼酯产生高抗性风险的个体。PCR方法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种群抗性发展程度。基于以上结果,在农业防治二斑叶螨中应降低联苯肼酯使用频率,交替使用阿维菌素,避免使用螺螨酯,停止使用哒螨灵,以延缓和降低二斑叶螨产生抗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68.
为了科学合理地使用桑园杀虫剂,采用Jackkn ife统计推断技术,在16 L、(30±1)℃、RH 75%±10%,8D、(20±1)℃、RH 65%±15%的条件下,对寄主为桑树的朱砂叶螨种群水平上的亚致死效应进行了研究。朱砂叶螨成螨经杀螨剂“克螨特”亚致死剂量(60.83 mg/L)处理后,成螨寿命降低,雌螨总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组内禀增长率(0.272 0±0.007 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338 6±0.005 5)。  相似文献   
69.
杀虫剂螨危的亚致死剂量对朱砂叶螨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砂叶螨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从避免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控制害螨的抗性发展的角度,研究了杀虫剂螨危的亚致死剂量对朱砂叶螨敏感种群生存与繁殖能力的影响。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25、2.5、5、10、40 mg/L的螨危药液处理雌成螨,48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6%、83%、81%、75%、48%;药液对雌成螨和卵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是35.005 mg/L和0.690 mg/L,卵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雌成螨。与对照组相比,随螨危药液处理浓度增高,雌成螨的7 d总产卵量和孵化率呈下降趋势;用10、5、2.5、1.25 mg/L药液处理后朱砂叶螨种群的瞬时增长率(ri)分别是-0.083、0.142、0.214、0.298,而对照组为0.544,有效中浓度(EC50)值为1.627 mg/L。研究结果表明,用低于推荐使用浓度(40 mg/L)的螨危药液就能有效控制朱砂叶螨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70.
用自助法统计推断炔螨特对桑树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助法(Bootstrap method)对炔螨特(propargite)防治桑树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效果进行了统计推断。将4个试验点获得的田间防治效果数据进行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后,采用1000次自助法再抽样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3%炔螨特乳油243.33mg/L有效质量浓度处理的第1、3、7天,田间防治效果的点估计分别为78.37%、86.03%和86.36%,置信区间估计依次为78.21%~78.52%、85.83%~86.24%和86.16%~86.55%;365.00mg/L处理的第1、3、7天,田间防治效果的点估计分别为88.14%、91.90%和91.23%,置信区间估计依次为88.01%~88.27%、91.78%~92.02%和91.09%~91.38%;486.67mg/L处理第1、3、7天,田间防治效果的点估计分别为92.82%、95.70%和95.11%,相应的置信区间估计依次为92.72%~92.93%、95.64%~95.76%和95.01%~95.20%。以上述的点估计为测试点,对各浓度处理后的不同天数的防治效果进行游程检测(Monte carlo Sig方法),随机性显著(p>0.05)。通过Tamhane方法、Dunnett T3方法和Games-Howell方法对上述各处理的不同天数后的防治效果进行统计检测表明:炔螨特对桑园中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在防治后第3天达到高峰(p>0.05),至第7天,243.33mg/L处理区的防治效果持平(p<0.0000);而365.00和486.67mg/L处理区的防治效果呈下降趋势(p>0.05)。以上统计推断结果显示:73%炔螨特乳油对桑树朱砂叶螨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推荐使用的有效质量浓度为243.33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