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大葱移栽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葱移栽的农艺要求特殊,国产的各种移栽机都不适合大葱这类小株距作物的移栽。为了实现大葱机械化移栽,作者分析了国内各种移栽机的结构特点,确定了以挠盘式栽植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挠盘式栽植器运动轨迹和特征参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台挠盘式大葱移栽机,田间试验结果不仅证明了挠盘式移栽机可以满足大葱栽植的农艺要求,实现小株距移栽,而且验证了挠盘式移栽机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平衡施用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和{3,2}单形格子饱和设计,通过氮磷钾肥配比和氮肥分期施用田间试验,拟合大葱施用氮磷钾肥对经济产量、施肥利润及氮肥分期施用比例的效应函数,寻优结果表明:大葱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N 317.25 kg.hm-2、P2O5kg.hm-26.26和K2O 93.34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则分别为N 310.76 kg.hm-2、P2O51.53 kg.hm-2和K2O 89.93 kg.hm-2;氮肥各时期(基肥、前期追肥、后期追肥)较佳施用量分别74.08 kg.hm-2、112.24 kg.hm-2和124.68 kg.hm-2。在相同的肥底下,大葱品质受氮磷钾施用量及氮肥施用时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喷施亚硒酸钠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低硒茶园茶叶含硒量、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新梢生长过程中,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含硒量,其提高幅度与亚硒酸钠的喷施浓度成线性正相关。喷后第6天新梢含硒量达到最大值,以后以8%─10%的日速率递减;至第10天,新梢中的有机硒含量达到85%,即从喷后第10天─第18天内可采摘富硒茶。每公顷喷施亚硒酸钠0.10kg─0.40kg时,对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3种硒源(植物硒-富硒苜蓿、无机硒-亚硒酸钠和生物硒-酵母硒)对蛋鸡生产性能、粪便含硒量及饲料硒吸收率的影响。选取50周龄健康罗曼蛋鸡300羽,随机分成5组,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中添加15%普通苜蓿粉、1.60mg/kg亚硒酸钠、730mg/kg酵母硒和15%富硒苜蓿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8d。结果表明:(1)基础日粮添加富硒苜蓿显著提高蛋鸡日产蛋量和产蛋率(P0.05),降低料蛋比(P0.05);添加酵母硒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P0.05);(2)基础饲粮添加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苜蓿均极显著提高蛋鸡粪硒含量(P0.01),却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P0.05);(3)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苜蓿3种硒源均极显著提高蛋鸡饲料硒吸收率(P0.01),富硒苜蓿组和酵母硒组蛋鸡饲料硒吸收率均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蛋鸡饲料硒吸收率(P0.05);在试验21d后,蛋鸡对无机硒的吸收能力趋于稳定,而蛋鸡对有机硒的吸收能力随试验周期延长而增加。由此可见,蛋鸡日粮添加富硒苜蓿,其生产性能略优于酵母硒,显著优于普通苜蓿和亚硒酸钠;且饲粮硒含量相同情况下,蛋鸡对富硒苜蓿硒的吸收能力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硒,但略低于酵母硒。  相似文献   
15.
明确葱轮作后对三七连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利用葱与三七轮作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三七连作土上连续种植两茬小葱,以休耕连作土壤为对照,采用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区测序,研究葱轮作后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及关键微生物的影响;然后分离可培养的关键细菌假单胞菌属,验证其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拮抗功能。结果表明,葱轮作后显著提高了三七连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两种处理后的细菌和真菌在PCoA图上均能明显分开。门水平上,葱轮作后细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等显著降低;真菌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担子菌门显著增加。LEfSe分析表明,变形菌门及其下属的假单胞菌属等关键细菌在葱轮作后丰度显著增加,丛赤壳科中可以引起三七根腐的FusariumIlyonectria等真菌在轮作后丰度降低。从轮作土壤中分离到22株假单胞菌,其中1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七根腐病菌有较好的拮抗效果。综上,葱轮作可以显著改善三七连作土壤的微生物状况,有益菌相对丰度增加而根腐病原菌相对丰度降低。利用葱与三七轮作对缓解三七连作障碍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广西两种主要富硒土壤施入不同水平磷对小白菜硒吸收积累的影响及土壤硒形态转化规律,旨在为提高土壤有效形态硒含量及植物硒含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集广西具有代表性的富硒赤红壤(贵港市桂平市)和富硒红壤(桂林市永福县),设置4个磷梯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磷处理在不同土壤上对小白菜硒吸收效果不同。在富硒赤红壤上低磷处理(P50,50 mg/kg)有利于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对硒的吸收;在富硒红壤上中磷处理(P110,110 mg/kg)小白菜地上部硒含量最高,地下部施入磷则硒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同时,磷的施入对硒在小白菜体内的转运在两种土壤上也存在差异。在富硒赤红壤上当磷施入量在80 mg/kg以下时,磷的施入会抑制硒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在富硒红壤上磷的施入则均能促进硒的转运;但二者均在中磷处理时达到峰值。植株体内硒含量间的差异取决于土壤有效形态硒含量。研究结果显示磷的施入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硒的含量,且小白菜硒的含量与土壤中水溶态硒规律一致。研究还发现在两种土壤上不同磷处理对土壤硒形态转化规律不同,这为进一步研究磷与土壤硒间的互作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迅  诸旭东  宗良纲  方勇  胡秋辉 《土壤》2018,50(2):284-29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与氨基酸叶面肥混施共5种不同调控处理对酸性富硒土壤有效硒、水稻各部位硒含量以及其籽粒有机硒含量的调控效果。试验共分为6个处理:(1)CK,常规钙镁磷肥用量,0.2 g/kg;(2)P_1,单施低量钙镁磷肥,0.4 g/kg;(3)P_2,单施高量钙镁磷肥,0.6 g/kg;(4)B,单施氨基酸叶面肥,1 500 ml/hm~2;(5)P_1+B,单施低量钙镁磷肥并配施氨基酸叶面肥,0.4 g/kg+1 500 ml/hm~2;(6)P_2+B,单施高量钙镁磷肥并配施氨基酸叶面肥,0.6 g/kg+1 500 ml/hm~2。结果表明:在无外源硒素添加的前提下,不同调控措施均能有效提高酸性富硒土壤中硒的有效性。高用量的2个处理(P_2,P_2+B)对提高土壤硒有效性的效果最佳,分别使土壤有效硒的含量提高了43.54μg/kg和42.16μg/kg,使水稻籽粒有机硒含量分别相应提高了39.27μg/kg和28.65μg/kg,5种处理的增幅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_0.01)。  相似文献   
18.
自然富硒与人工施硒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实验,将江门市优质稻产地的非富硒区土壤中的有效硒调至富硒区土壤有效硒含量水平。实验表明,人工施加硒肥能够短时间内有效提高水稻中硒的含量,使其接近甚至超过自然富硒土壤区所产出水稻硒的含量。人工施肥除提高水稻含硒量外,还能提升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有害元素的拮抗能力,但水稻成熟期的提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理期,使水稻的理化成份及营养物质的合成受到一定的影响,如降低了水稻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增加了垩白粒率,对食味品质分和胶稠度等均有一定影响。人工施加的硒肥还对土壤酸碱度、土壤氧化还原条件、有机质的吸附能力等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有毒有害元素的化学平衡。  相似文献   
19.
硅酸盐调控抑制水稻对富硒水稻土中Cd吸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水稻盆栽试验,探讨了海泡石(SP)、硅钙复合矿物(CS)和水溶性叶面硅肥(YS)3种硅酸盐不同复配处理对富Se水稻土中Cd的迁移和转运和Se的生物有效性的调控效果,以及对糙米中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SP)、海泡石-硅钙复合矿物(SPC)和海泡石-硅钙复合矿物-水溶硅肥(SCY)处理水稻根际土pH值增加0.15~0.31个单位,使土壤Cd由可交换态向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变,而土壤Se由残渣态向生物可利用态转变。与对照(CK)相比,SP、SPC和SCY处理水稻根际土CaCl2-Cd含量降低了19.5%~34.0%,而土壤有效态Se的含量增加了17.8%~36.8%。且SPC和SCY处理糙米中的Cd含量显著降低,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mg/kg)降低了25.0%~90.0%。各处理在降低糙米中Cd的同时,对糙米中Se含量和各矿质元素(Cu、Fe、Zn、Mg和Mn)无显著影响。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利用SP有效修复富Se水稻土中Cd污染和提高土壤Se的生物有效性提供了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舟山市藠头炭疽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致病性测定、病菌培养性状及病原形态研究结果,引起Jiao头炭疽病的病原是葱炭疽菌。适宜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 ̄30℃,pH值为4 ̄7;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 ̄30℃,pH值为4 ̄8。在碳源中,以对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鼠李糖和淀粉的利用为佳,而半乳糖、山梨糖、甘露醇、木糖和菊糖不利病菌的生长;有机氮源优于无机氮源,但单独应用有机或无机氮作为营养均不适于此病菌的生长;在人工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