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的定量检测荷花腐败病菌(Fusarium commune)的技术,评估该技术用于荷花腐败病菌定量检测的可行性,并对东莞莲湖的土壤、莲藕等样品的荷花腐败病菌数量进行动态监测,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依据。采用以SYBR Green I为荧光染料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不同发病级别的荷花植株及其地下土壤的荷花腐败病菌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病菌含量与病害级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利用qPCR技术检测的最低检测限为1 fg/µL,添加健康荷花组织的基因组DNA后,该qPCR技术的最低检测限为10 pg/µL。对该qPCR反应的溶解曲线进行分析,扩增的产物仅有1个峰值,表明采用该qPCR技术扩增的DNA产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染病植株中荷花腐败病菌的DNA含量与其发病程度呈正相关,而莲湖土壤荷花腐败病菌含量与病害级别的相关性低,但土壤中荷花腐败病菌的数量随着病害级别提高而增大。该qPCR检测体系能够对莲湖的土壤、发病莲藕等进行荷花腐败病菌的动态监测,可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3种无机盐对念珠藻生长和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木耳,探讨了不同浓度的NaCl、NaNO3、Ca(NO3)2对地木耳生物量积累和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和NaNO3诱导子在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抑制地木耳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产生,均以20 mmol/L浓度为最佳的诱导条件;而Ca(NO3)2随浓度的增加生物量和多糖含量上升,80 mmol/L诱导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
曹红翠  吴启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50-6951
[目的]对青海高原地木耳中氨基酸含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青海高原5个地区的地木耳中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海南州地木耳中氨基酸的品质最好,黄南州的次之,海西州的最差。[结论]为今后青海高原地木耳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白腐真菌裂褐菌F7对甲基橙和结晶紫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裂褐菌F7为我国本土生长分离的白腐真菌菌种.用限氮培养基培养裂褐菌F7,研究培养物和粗酶液对不同浓度甲基橙和结晶紫的脱色情况并比较其中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粗酶液在12 h内对浓度为10 mg/L的甲基橙和结晶紫降解效果较佳,最高降解率可分别达到33.97%和44.77%.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对甲基橙也有明显的脱色效果,培养12 d后,10 mg/L的脱色效率在95%左右,30 mg/L的脱色效率接近90%,50 mg/L的脱色效率在85%左右,而结晶紫则能明显抑制菌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25.
一种新的豇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河庆  席亚东  陈玲  向娟  韩帅  吴婕 《植物保护》2018,44(2):177-183
本文对四川成都发生的豇豆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为豇豆根腐病的药剂防治提供依据。采集了成都市豇豆种植区豇豆根腐病病株,经常规组织分离并纯化获得116株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镰孢菌中有10株为Fusarium commune,分离频率为8.62%。对该10株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均为致病菌株;其中MW4-11菌株致病性最强。该致病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菌丝致死温度为70℃。选用7种杀菌剂通过平皿培养法对MW4-11菌株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该致病菌株的毒性最强,EC50为0.030μg/mL。  相似文献   
26.
普洱地区白参菌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引进白参菌母种的培养基配方、原种的培养基配方、栽培料配方筛选和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麸皮综合培养基可作为白参菌的最佳母种培养基;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香菇菌糠和咖啡壳以及菜园土来进行白参菌的栽培是可行的;在参试的三种出菇方式中,以脱袋菌筒直接覆土栽培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8%。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动物试验对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ne)发酵胞内多糖(SPG1)的祛痰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小鼠酚红祛痰法观察裂褶菌发酵胞内多糖(SPG1)的祛痰作用。[结果]裂褶菌发酵胞内多糖能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P<0.05)。[结论]裂褶菌发酵胞内多糖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28.
裂褶菌是一种兼性寄生真菌,既能腐朽枯立木和倒木,也能侵染活立木。笔者介绍了裂褶菌的分布及危害特点,阐述了山西省平定县核桃裂褶菌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和爆发原因。最后,从改善林业技术措施、减少核桃树损伤、加强核桃溃疡病的防治、核桃裂褶菌病害化学防治4方面提出了核桃裂褶菌病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9.
地耳和地衣的化学元素组成特点及其与放牧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真  孙铁军 《草地学报》1999,7(3):251-256
本文研究放牧草原中地衣和地耳的化学元素组成特点,水溶性元素形态所占的比例以及地衣的元素含量与放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衣和地耳的C,N,Ca含量较高;P,Mg,K,Fe,含量中等,Na,Mn,Cu,Zn,B含量较低。地耳中水溶性N占全N的21%。放牧区C含量下降,N含量提高,C/N比在中牧和重牧区较低。  相似文献   
30.
分别从食用与医疗保健、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对地木耳的实用价值进行了简单综述,分析了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具体作用与潜在利用价值,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