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6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1.
马尾藻多酚的提取·分离提纯及抗菌活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马尾藻中褐藻多酚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试验的方法,对广西北海涠洲岛马尾藻中多酚的提取、分离提纯、定性、定量分析以及抗菌的活性检验进行研究,考察不同的乙醇浓度、体积数及提取时间对褐藻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40ml 65%乙醇提取2h对褐藻多酚的提取有显著影响,测得马尾藻中褐藻多酚的含量为7.777mg/g;当纸片法的褐藻多酚浓度为140.055μg/张时,对沙门氏杆菌抑菌效果明显,大肠杆菌次之,但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效果不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敏感。[结论]乙醇的浓度、体积数和提取时间都会影响马尾藻多酚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马尾藻多糖的提取工艺和药理免疫能力。[方法]以广西北海涠洲岛特有的马尾藻为材料,探索马尾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免疫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马尾藻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水浴温度80℃,提取时间10 h,胶体磨处理马尾藻2 min,藻粉∶水=1∶20,提取液的浓缩液体积数∶95%酒精=1.0∶3.0。马尾藻多糖对小鼠免疫的试验表明,多糖剂量为200、400、600 mg/kg.d时,小鼠脾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 当多糖剂量为400、600 mg/kg.d时,小鼠腋下淋巴结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显著影响,能明显提高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提高吞噬指数α(P〈0.05),并对巨噬细胞增生以及淋巴小结形成有明显作用 当多糖剂量为600 mg/kg.d时,小鼠淋巴结不但产生明显的淋巴小结,而且形成大量巨噬细胞。[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马尾藻生理活性物质多糖的更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是多年生经济海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作者经两年的试验,在孢子体人工育苗上探索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4.
羊栖菜多糖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实验性高血脂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设置3个羊栖菜多糖(SFPS)剂量组(0.3、0.6、1.2g/kg.d)和阳性,空白对照组,观察其调血脂效果。结果表明,羊栖菜多糖各剂量组均具有显著抑制高脂模型大鼠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增长,降低其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作用。3个剂量组均好于调血脂药物肌醇烟酸酯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5.
以铜藻为原料,采用化学与酶解结合的方法,经酶解、碱提取、沉淀、漂白、活化、烘干等工艺处理提取膳食纤维,研究了酶解、碱提取、漂白工艺条件对铜藻膳食纤维提取的影响,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出铜藻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由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可知,酶解工艺的最优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90U/g、木瓜蛋白酶用量5000U/g、酶解时间1.5h;碱提取工艺的最优条件为:20倍的200g/LNa2CO3溶液、处理时间2h、处理温度85℃;漂白工艺的最优条件为:3倍的0.3%NaClO溶液、DH7、漂白时间40min。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铜藻膳食纤维的产率为35.4%,颜色较白,总膳食纤维干基含量为78.6%,膨胀力为85.8mLk,持水力为4220.0%,蛋白质含量0.45%,总灰分含量为18.3%。该方法所提取的铜藻膳食纤维的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马尾藻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水提醇沉、梯度醇提和101果汁澄清剂提取马尾藻多糖,经纯化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液中有效成分多糖含量。[结果]101果汁澄清剂法提取的马尾藻多糖含量和纯度均优于其他2种方法,精制马尾藻多糖的含量为6.55%,红外光谱确认为较纯的多糖结构。[结论]101果汁澄清剂法提取马尾藻多糖的方法为最优,稳定且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17.
In this study, we isolated sargachromenol (SC) from Sargassum horneri and evaluated it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in lipopolysaccharide (LPS)-stimulated RAW 264.7 macrophages. SC did not show cytotoxicity at all concentrations and effectively increased the cell viability by reducing the nitric oxide (NO) and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tion in LPS-stimulated RAW 264.7 macrophages. In addition, SC decreased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β, IL-6, and TNF-α)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OS and COX-2). Moreover, SC suppressed the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 (NFκB)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signaling, whereas activated the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1 (Nrf2/HO-1) signaling in LPS-stimulated RAW 264.7 macrophages. Interestingly,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SC was abolished by the inhibition of HO-1 in LPS-stimulated RAW 264.7 macrophag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SC leads to it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d it potentially may be utilized in the nutraceut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ectors.  相似文献   
118.
2014年4-6月在桑沟湾海区进行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海上筏式养殖实验,分析了鼠尾藻在桑沟湾的生长特性,调查了藻体上的附着生物.结果显示,(1)鼠尾藻在桑沟湾海域生长迅速,水温为10-17℃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可达6.10%/d;根据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关系,获得了鼠尾藻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4.9℃;(2)5月10日开始有生殖托形成,水温达到20.4℃时,鼠尾藻生殖托大量成熟,并有放散;(3)养殖期间,鼠尾藻最大长度达187.05 cm,均长可达112.31 cm;干湿比由0.147(4月)上升至0.189(6月);每公顷产量可达43.95 t(湿重),相当于干重为8.25 t;(4)藻体上有大型附着生物16种,主要优势种为尖嘴扁颌针鱼鱼卵、玻璃海鞘和海绵;附着生物的生物量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加.研究表明,海区的附着生物对鼠尾藻的生长影响不大,在桑沟湾大规模养殖鼠尾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9.
利用鼠尾藻(Sargassun thumbergii)、菱形藻(Nitzschia)、石莼(Ulue pertusa)和绢丝藻(Callithamnion corymbosu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白光、蓝光、红光照射,1%硝酸铵、1%柠檬酸、3%硫酸铵处理不同时间,淡水浸泡不同时间3种杂藻清除方法,系统研究光质、药物和淡水处理对鼠尾藻及杂藻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相对生长速率(RGR)、表观光合速率(Pn)及表观光合速率与呼吸耗氧速率(R)的比(Pn/R),鼠尾藻幼孢子体在蓝光下均明显大于在白光和红光下,而菱形藻则在红光下较大,且鼠尾藻幼孢子体与菱形藻在蓝光下的Pn比明显大于其在白光和红光下的Pn比。结果显示,鼠尾藻幼孢子体若与菱形藻进行竞争,在蓝光下相对于在白光和红光下更有优势。硝酸铵、硫酸铵、柠檬酸药物处理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且这种伤害具有不可逆性;对鼠尾藻嫩芽的伤害较小,且可恢复正常;对石莼的清除效果不明显,对绢丝藻有伤害。淡水处理对鼠尾藻幼孢子体有伤害,对鼠尾藻嫩芽伤害较小,对石莼影响不大,对绢丝藻有伤害。研究表明,在鼠尾藻幼苗早期培育过程中,可增大蓝光的照射或减少红光的照射,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鼠尾藻的生长且抑制菱形藻的生长;在鼠尾藻早期幼苗的杂藻清除中,应避免使用1%硝酸铵、1%柠檬酸和3%硫酸铵处理,会对鼠尾藻幼孢子体产生伤害;鼠尾藻育苗早期不宜使用淡水浸泡除去杂藻,鼠尾藻嫩芽每次淡水浸泡30 min,可清除杂藻,且对藻体无伤害。  相似文献   
120.
为探究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幼孢子体早期生长发育适宜的培养条件,设置了光照度、温度、盐度3个影响因素3个水平的正交实验,以及氮磷营养盐水平实验。研究表明,温度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最显著(P〈0.05),25℃时幼孢子体比生长速率(sGR)获得最大值,为10.78%,随着温度的降低sGR逐渐降低;盐度对幼孢子体的SGR影响显著(P〈0.05),盐度30时幼孢子体生长较快,盐度降低SGR也降低;光照度2000~8000lx对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不显著,SOR极差接近误差水平。氮磷营养盐水平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较大,实验用自然海水中氮素基本可以满足幼孢子体的需求,而磷元素相对缺乏。氮素加富条件下,氮磷比大于15:1时不利于幼孢子体的生长,适宜的氮磷比为10:1~2:1。结果表明,温度25℃、盐度30、光照度20001x是鼠尾藻幼孢子体早期生长发育适宜的条件。培养液氮素含量保持在0.45~1mg/L,磷含量保持在0.3mg/L左右有利于幼孢子体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