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3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36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78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应用多项指数综合评价公式、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公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莱州湾2002年5月和8月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质环境和生物环境处于良好水平;表层沉积环境处于污染水平,有的站达到严重污染水平,其中重金属镉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2.
桑沟湾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磷的溶出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11月对桑沟湾进行了两次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通过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室内培养实验得到了PO4P和TDP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量与时间的动力学关系,并利用非线性拟合技术和连续函数计算法计算了该湾沉积物水界面PO4P和TDP的交换速率。其变化范围PO4P为0.09~3.26mg/m2·d,TDP为1.22~7.66mg/m2·d。总体趋势是相同站位的交换速率为8月高于11月,不同站位的交换速率为扇贝和牡蛎养殖区高于海带养殖区。与我国其他近岸海域相比,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磷的交换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3.
2004年6、8和10月分别对乳山湾东流区共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属于弱还原环境,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含量基本呈北侧高、南侧低的趋势,而氧化-还原电位则呈北侧低、南侧高变化趋势。硫化物的垂直分布基本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氧化-还原电位的垂直分布基本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由于受到贝类养殖的影响,出现了较多的例外情况。硫化物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随季节的变动较明显,硫化物含量8月最高,6月次之,10月最低;而氧化-还原电位则10月最高,6月次之,8月最低。贝类养殖对沉积环境中硫化物与氧化-还原电位有明显影响,养殖区硫化物的含量高于非养殖区,而氧化-还原电位则低于非养殖区。  相似文献   
134.
周灿芳 《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2):175-182
从都市农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生态、社会贡献出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对都市农业的需求:一是大湾区城市空间扩展和农业生产用地保护利用,二是大湾区城乡要素系统的优化配置,三是大湾区建设成为高质量一流湾区,四是大湾区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这些需求都需要都市农业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六大原则:灵活多样、合作共享、适度规模、长期战略、技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都市农业的功能与意义;二是明确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三是制定政策法规,确定都市农业的合法地位;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吸引公众对都市农业的广泛参与和普遍支持;五是加强宜机化农田建设,增加都市农业设施装备和经营管理投入;六是加强都市农业理论模式和政策法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5.
张飞  郑凤英 《种子》2019,(10):57-61
对采自双岛湾的鳗草(Zostera marina L.)种子,分别进行了野外盆栽种子萌发试验及室内5℃低温保存时长(30d、60d和90d)和萌发温度(5℃、15℃和25℃)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鳗草种子在野外经过了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的休眠后于次年2月末水温为4℃时开始萌发,持续至5月,萌发期水温为4~17℃,累积萌发率随春季回暖显著提高,在4—5月达到峰值,5月底累积萌发率达20.6%,实生苗于4—5月快速生长发育,对应水温为6~17℃;5℃低温保存不同时长和不同萌发温度对种子的萌发率的影响都极显著,即低温保存时间越长,种子萌发率越高,且显著缩短了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和萌发高峰时间,保存90d后3个萌发温度下的初始萌发时间均小于3d、萌发高峰时间均小于8d。不同低温保存时长条件下,均以15℃为最适萌发温度。  相似文献   
136.
周兆珩 《广东园林》2020,42(5):42-45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香港市区行道树安全管理在综合管理措施、规划设计建设、种植养护技术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其管理观念及技术已经不符合当前绿化生态的理念及发展。继而针对性提出健全管理机构、优化技术措施、加强各部门的宏观协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7.
调查结果表明,象山港桐照滩涂小型底栖动物有11个类群,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93%),其次是涡虫、桡足类等.按生物量统计,线虫占53%,其次是多毛类(18%).小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4168.66个/10 cm2,年平均生物量1828.39 μg /10 cm2.小型底栖动物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出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并且还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超过60%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0~2)cm层段,随着深度的增加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8.
辽东湾北部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采自辽东湾北部近海海域的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并进行了沉积物分类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北部近海的表层沉积物粒度主要由粉砂组成,平均含量65.15%,平均粒径5.031。总的特征是在5~10 m等深线,沉积物粒度的平均粒径由东部的4.530、中部的5.050逐渐增大到西部的6.236。沉积物粒度的组成类型由东向西按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砂-粉砂-黏土→黏土质粉砂由粗至细排列。  相似文献   
139.
Pacific capelin (Mallotus villosus) populations declined dramatically in the Northeastern Pacific following ocean warming after the regime shift of 1977,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ause of the decline or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pelin and their environment. We assessed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spawning, non‐spawning adult and larval capelin in Glacier Bay, an estuarine fjord system in southeastern Alaska. We use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to analyze midwater trawl and beach seine data collected between 1999 and 2004 with respect to oceanographic data and other measures of physical habitat including proximity to tidewater glaciers and potential spawning habitat. Both spawning and non‐spawning adult Pacific capelin were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areas closest to tidewater glaciers, and those areas were distinguished by lower temperature, higher turbidity, higher dissolved oxygen and lower chlorophyll a levels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areas of the bay. The distribution of larval Pacific capelin was not sensitive to glacial influence. Pre‐spawning females collected farther from tidewater glaciers were at a lower maturity state than those sampled closer to tidewater glaciers, and the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the onset of spawning is likely the result of differences in the marine habitat among sub‐areas of Glacier Bay. Proximity to cold water in Glacier Bay may have provided a refuge for capelin during the recent warm years in the Gulf of Alaska.  相似文献   
140.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数据,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目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低于历史水平。2004年大亚湾海域内共出现79种(类)大型底栖动物,全海域均匀度(J)、丰富度(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分别为1.17、0.74和2.06。各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较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水平以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大亚湾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影响,湿季多样性水平高于干季。湾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因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内小鳞帘蛤Veremolpamicra和粗帝汶蛤Timocleascabra极强的优势地位,导致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多样性水平较低。水温升高而引发的小鳞帘蛤和粗帝汶蛤丰度的变化,造成了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