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19篇
农学   478篇
基础科学   44篇
  260篇
综合类   877篇
农作物   161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149篇
植物保护   1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utilization of oleic acid as an energy source and the effects of oleic acid levels and/or dietary soy bean lecithin (SBL) on oleic acid utilization, growth and survival, and lipid clas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juveniles were determined.
Increase in levels of dietary oleic acid from 10 to 80 g kg−1 significantly ( P ≤ 0.05) reduced growth, survival and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M. rosenbergii juveniles during the 40-day feeding period. Inclusion of 20 g kg−1 SBL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 P ≥ 0.05) on growth and survival, nor was there any interactive effect between dietary SBL and oleic acid levels.
Body fatty acid profile of prawns reflected dietary fatty acid quantity.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rawns fed diets containing 80 g kg−1 oleic acid had tremendously high proportions of oleic acid. Polar lipids, mostly phosphatidylcholine (PC), constituted the bulk of the extracted total lipids. Prawns fed with SBL had significantly ( P ≥ 0.05) higher PC content.
Oleic acid was metabolized for energy by M. rosenbergii juveniles at the same rate regardless of dietary level of SBL and/or oleic acid. Expired 14CO2 accounted for half of the ingested radioactivity 48 h after feeding with labelled die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 14CO2 expired by prawns fed the labelled test diets was found. Per cent radioactivity ingested and absorbed into the body was also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rawns of the different dietary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62.
李程勋  徐晓俞  郑开斌  李爱萍 《核农学报》2022,36(11):2190-2198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蚕豆资源,研究蚕豆发芽过程中蛋白质及蛋白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发芽蚕豆的蛋白质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分含量,运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观察发芽蚕豆蛋白组成的变化,通过测定发芽蚕豆蛋白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析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蚕豆发芽过程中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升高,促进部分蚕豆蛋白由大分子量转化分解成小分子量,提高了蚕豆蛋白的抗氧化能力,在蚕豆发芽第9天时蛋白质含量达到34.1 g·100g-1、氨基酸含量为29.16 g·100g-1,均达到最大值,蚕豆蛋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最强。综上,蚕豆的发芽过程可以增加蚕豆的营养物质成分含量,增强蚕豆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蚕豆蛋白、蚕豆芽等功能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为促进大豆副产物资源利用,开发新型营养面制品,本试验以豆渣为原料,利用柠檬明串珠菌E12为发酵剂制作豆渣酸面团,探究不同豆渣酸面团添加量(0%、20%、30%和40%)对馒头面团(对应编号分别为S0、S20、S30和S40)发酵活力、动态流变特性、抗氧化特性以及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并研究豆渣酸面团馒头(对应编号分别为CS0、CS20、CS30和CS40)的感官品质,以及在贮藏期间馒头质构和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豆渣酸面团会降低馒头面团的弹性、黏性和综合黏弹性。馒头面团的抗氧化特性以及膳食纤维含量随着豆渣酸面团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添加量为40%时,S40馒头面团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15.61%和79.59%,比S0增加了5.10和15.02个百分点,总膳食纤维含量达到3.91 g·100g-1,比S0增加了138.79%。豆渣酸面团的添加量为20%时,CS20馒头的比容和延展率与CS0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对馒头的外观、色泽、风味和口感产生了积极影响,整体可接受度达到7.8。在贮藏5 d后,CS0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分别增加了180.85%、69.62%和98.08%,而CS40分别增加了76.19%、30.88%和33.96%,与CS0相比增加量显著减小,且在贮藏期间CS40的水分含量始终高于CS0,表明豆渣酸面团有利于减缓馒头的老化。本研究为实现豆渣资源的合理化应用以及新型营养的酸面团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
以苏蚕2号、海门大青皮、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陵西一寸、通鲜6号、日本大白皮、慈溪大白蚕以及自主研制新品系(长荚型蚕豆)共9个鲜食蚕豆品种为试材,进行低温保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豆荚形式贮藏,以上虞田鸡青的保鲜效果最好,慈溪大白蚕、日本大白皮和长荚型蚕豆等3个品种次之,以2℃贮藏28d为宜。以豆粒形式贮藏,日本大白皮和慈溪大白蚕等2个品种保鲜效果最好,以2℃贮藏21d为宜。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毛霉型豆豉中总DNA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用常用的3种DNA提取方法(溶菌酶法、蛋白酶K-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和改良溶菌酶法)提取发酵豆豉中的总DNA,并测定总DNA的纯度,比较3种方法的优劣。[结果]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提取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蛋白酶K-CTAB法提取豆豉中微生物的宏基因组DNA的纯度最好,质量最高。[结论]蛋白酶K-CTAB法更适合豆豉这类发酵食品宏基因组DNA粗提取,可以作为豆豉宏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6.
为了得到准确而完善的检测结果,对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豆粉中总汞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结合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测定方法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以及试样的重复性对获得准确测定结果尤为重要,标准曲线的配制也是重要的不确定度来源,同时需要确保仪器的稳定性,而试样定容和样品称样引入的不确定度极低,可以忽略。通过不确定度的评定,明确了测定过程中主要误差的来源,为降低检测过程中的误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7.
以菜豆幼嫩叶片为材料,研究了预处理、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解方式、甘露醇浓度及纯化时的离心转速对菜豆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豆叶片质壁分离1 h后,在2%纤维素酶+1%离析酶+10%甘露醇+0.1%BSA+5 mmol/L MES+10 mmol/L CaCl2·2H2O,pH为5.8的混合液中,(25±1)℃黑暗条件下振荡酶解12 h可获得大量有活力的绿色原生质体。纯化时400 r/min离心3 min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8.
研究以酵母菌和黑曲霉为发酵微生物,木薯渣为发酵底物,采用固态发酵方式,探索基质含水量、无机氮源种类和添加量、磷酸盐和糖蜜等发酵条件对发酵产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料扩大培养试验,初步探讨木薯渣发酵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生料发酵条件为基质含水量70%、硫酸铵添加量15%、磷酸二氢钠添加量0.5%、酵母菌和黑曲霉接种量10%,发酵周期60h。  相似文献   
69.
为了对小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晚熟小豆品种冀红4号为材料,在出苗到开花阶段进行 SD-14(光/暗,14 h/10h)、SD-12(光/暗,12 h/12h)和 SD-10(光/暗,10 h/14h)3个短日照试验,观察了小豆开花和结荚情况。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加速了植株的生育进程,花期缩短了9~10 d,荚期缩短了3~7 d,总花荚期缩短了5~6 d,差异达显著水平;植株的开花期提早,开花高峰期提前18~20 d,日开花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植株的初花节位降低1~2节,单株总荚数达最大值时间提早12 d,结荚数集中于1~10节位,占88.49%以上;各短日处理单荚粒数差异不显著,百粒重均高于对照,单株荚数则低于对照,产量均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短日照处理以 SD-12较好。  相似文献   
70.
烤烟套种蚕豆对烟叶和蚕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烤烟套种免耕鲜食蚕豆的最佳播种期,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烟株封顶后上部烟留叶8片、5片、3片和顶叶全部采收后播种蚕豆对免耕套种鲜食蚕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套种免耕鲜食蚕豆模式比烤烟采收后单一种植蚕豆(CK)中上等烟比例提高0.56%~1.58%,产量提高0.54%~0.63%,产值提高1.38%~2.01%;可提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氮和烟碱含量,增加钾和施木克值,协调烟叶内在品质;增加收入293.18~454.03元/667m2。可提高蚕豆的蛋白质、钙和硒的含量,分别比 CK 增加0.41%~0.56%、11.53%~34.61%和4.93%~11.11%;降低单宁的含量,比 CK 降低18.18%~36.36%。上部烟留叶5片的处理对提高烟叶和蚕豆的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