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8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5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32篇 |
122篇 | |
综合类 | 217篇 |
农作物 | 9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63篇 |
园艺 | 8篇 |
植物保护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以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为实例,分析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发展对策;运用数理统计学、经济学、人口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环境科学等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社会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构建以经济、能效、环境为目标的3E情景,分析模拟未来江苏省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结果显示,中国以江苏省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步入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剧的阶段,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得到改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阶段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江苏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每年均在下降,环境友好指数为0.79,远远高于以内蒙古为代表的西部资源型欠发达地区(0.24),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9).通过3E情景分析可知,江苏省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生产技术、能源利用效率,2020年江苏省环境友好指数将达到3.8,2050年将达到7.8,届时江苏省将步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良性阶段. 相似文献
72.
利用江苏省淮北地区20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夏玉米生育期内光、温、水等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在代表性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为4.5、8.5排放情景下的预估数据,对淮北地区未来近20年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近52年内,≥10℃活动积温在各年间均在2 900℃以上,≥20℃活动积温在各年间均在2 700℃以上,且热量资源充足,在20世纪90年代存在显著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都存在显著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达到了-4.8 h/年、-7.5 MJ/(m2·年),2000年之后明显低于气候平均值;降水量呈现"明显下降-平稳波动-快速上升"的特征;2014—2030年,2种气候情景下,光、温、水资源的年际波动都比较大;活动积温(个别年份除外)为正距平,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太阳净辐射基本上也都为正距平;水分盈亏基本上以正距平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政府部门和农户充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调整种植结构、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模拟重金属的流域尺度行为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重金属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潜在不利影响,而探究重金属在不同气象情景下的迁移转化规律有利于流域环境风险分析和环境管理。本研究采用流域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SWAT-HM,该模型考虑了重金属化学反应如吸附和老化反应;陆面重金属迁移过程包括通过水分渗流和蒸发引起的垂向下降上升运动以及通过土壤侵蚀和地表/地下径流的水平迁移;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过程包括沉降、再悬浮、扩散和掩埋等过程。本研究选取湖南浏阳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该流域几十年来一直受到采矿活动的影响,重金属污染严重。结果表明,SWAT-HM模型对于流域内重金属锌(Zn)和镉(Cd)的动态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符合较好,94.5%的Zn和94.2%的Cd的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在同一数量级内。流域内Zn和Cd的高污染区主要集中在宝山河,当宝山河与大溪河汇合后,由于稀释作用和水沙交互作用,溶解相Zn和Cd浓度显著降低至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GB 3838—2002)以下。2009—2014年流域出口Zn和Cd总输出通量的多年均值分别为90.8 t和1.1 t,溶解相重金属和吸附相重金属输出量的大幅提升几乎全部出现在强降水后,吸附相重金属输出量主要由几次暴雨过程贡献。本研究通过气象因子分析方法评价重金属输出量对于降雨和气温变化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溶解相重金属和吸附相重金属输出量对于降雨变化比温度变化敏感,且吸附相重金属对于降雨变化的响应比溶解相重金属强烈。探究不同气象情景下重金属迁移转化响应特征对于环境风险分析和污染控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4.
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程,是集理论课、务实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笔者认为想上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创新教学方法,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性(一)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 相似文献
75.
76.
根区蓄水能力(SR)在水文模拟、土壤水分运移以及植被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对其进行流域尺度的估算,选取太子河上游南甸(峪)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水量累积曲线法(mass curve technique,MCT)估算SR,基于流域出口水文站月径流深,对耦合了融雪模块的概念性水文模型FLEX进行参数率定,获取土壤蓄水能力Su Max,并与MCT的估算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在此基础上设定不同气候情景,分析SR对降雨、融雪、蒸散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改进的FLEX水文模型可用于模拟研究区径流,获得代表研究区土壤蓄水量多年平均水平的参数Su Max值为27 mm;2)水量累积曲线法得到的多年SR值服从耿贝尔(Gumbel)分布,且FLEX模型获得的根区蓄水能力检验了水量累积曲线法的估算结果;3)SR随蒸散发、降雨和融雪变化的曲线斜率分别为1.37、0.73和0.37,说明SR对蒸散发、降雨和融雪的敏感程度依次减弱,随着蒸散量增加、降雨量减少的幅度增大,敏感程度增强,融雪的增大或减少对SR的影响相近。研究结果为流域尺度根区缺水状况估算及维持植被系统生长发育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预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未来绿色空间格局碳储量,分析绿色空间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为双碳政策下哈尔滨市绿色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基于2010,2020年哈尔滨市绿色空间土地覆盖数据,将双碳产业驱动因子引入FLUS模型预测2030年不同情景的绿色空间土地覆盖变化,利用InVEST模型测算2010,2020,2030年碳储量,比较分析碳储量时空变化规律,探讨绿色空间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 ①将双碳产业因子引入FLUS模型后,较原模型的kappa系数提高了1.30%,均方根误差减少了0.21%,改进后的模型模拟精度更高。②2010—2020年,碳储量呈下降趋势,共减少了5.14×106 t,耕地的减少是造成碳储量损失的主要因素。地上生物量碳库和土壤碳库碳储量最多,占总碳储量的88.52%。③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情景下的碳储量分别为2.58×109,2.58×109,2.58×109 t,同2020年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生态保护情景的下降速率最慢,是自然发展情景下的0.12倍。[结论] 未来应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减少耕地和林地面积流失,控制非绿色空间的扩张,提高哈尔滨市域碳储量。 相似文献
78.
洪水灾害是我国城市中发生较为频繁且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针对已有研究中设定堤防一点漫决堤情景模拟方法较为单一的缺点,提出多点堤防漫决堤洪水演进方法。以哈尔滨市松北区为实证研究区,以水动力学方法为基础,以不规则网格为洪水灾害数值模型骨架,以一、二维非恒定流为洪水灾害数值模型控制方程,综合构建堤防多点同时漫决堤情景下洪水演进模型,并对研究区不同洪水频率情景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多点破堤情景下,即0.5%频率、1%频率、2%频率的洪水演进及叠加效果,其中当破堤1 h后研究区最大淹没水深可达3 m以上,同时利用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对研究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为防洪规划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9.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VI.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气候变化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未来气候将继续变暖,这一变化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冬小麦种植北界、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以及热带作物种植北界的影响.[方法]依据全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冬小麦种植北界指标、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指标以及热带作物种植北界指标,采用经典的农业气候指标计算方法,分析与1950s-1980年相比,未来30年(2011-2040年)及本世纪中叶(2041-2050年)全国种植制度界限北界、冬小麦种植北界、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的种植北界、以及热带作物的种植北界的变化.[结果](1)与1950s一1980年相比,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的一年两熟带和一年三熟带种植北界都不同程度向北移动,其中一年一熟区和一年二熟区分界线,空间位移最大的省(市)为陕西省和辽宁省,且2041-2050年种植北界北移情况更为明显;一年两熟区和一年三熟区分界线,空间位移最大的区域在云南省、贵州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境内,且2041-2050年种植北移情况更为明显.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这些区域由于气温升高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由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区域内单位面积周年粮食产量可不同程度提高.(2)与1950s-1980年相比,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的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在辽宁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都不同程度向北移动,在青海省冬小麦种植界限为西扩明显.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该区域由于冬小麦替代春小麦可带来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热带作物安全种植北界在广西省和广东省境内北移情况比较明显.而未来降水量的增加将使得大部分地区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向西北方向移动.[结论]到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气候变化将会造成全国种植制度界限不同程度北移、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西扩、热带作物种植北界北移.而未来降水量的增加将使得大部分地区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向西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80.
为宏观了解冬小麦产量及产量稳定度的变化规律,基于1991-2013年黄淮海冬麦区91个有冬小麦种植的农业气象站点的冬小麦发育期及对应年份100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格点积温指标划分生育期,通过逐步订正法对冬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异系数进行估算,之后结合国家气候中心RegCM3模式模拟A1B情景下1951-2100年0.25°×0.25°格点气象资料,对未来情景下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异系数进行预估。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黄淮海冬麦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且该波动逐渐趋稳;各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基本介于6 277~7 044kg·hm~(-2),除2011-2040年有21.94kg·hm~(-2)·10a~(-1)的上升趋势外,其余时段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在空间上总体呈北部低、四周高,在时间上主要呈先平稳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其变异系数在空间上总体呈北高南低,在时间上呈北部先增后减、南部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光、温、水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