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林业   209篇
农学   384篇
基础科学   47篇
  543篇
综合类   854篇
农作物   43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49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The fine root (diameter ≤2.0 mm) biomass and morphology of Japanese red pines (Pinus densiflora) grown under different aboveground conditions (i.e., high and low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were examined in a pine–cypress mixed forest. All P. densiflora subject trees were about 40 years old, and the aboveground condition (i.e., size) of red pines appeared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surrounding Japanese cypress (Chamaecyparis obtusa). Smaller P. densiflora exhibited lower fine root biomasses, shorter root lengths, and lower root tip densities, but longer specific root lengths and higher specific root tip densities relative to larger pin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 densiflora may adjust the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fine roots to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biomass allocation to fine roots of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aboveground growth.  相似文献   
992.
防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防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防风的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对防风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以及提取防风挥发油的最佳工艺。[结果]在防风挥发油的提取过程中,浸泡时间是影响防风挥发油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提取时间,最后是加水量。正交实验表明,防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8 h、浸泡时间2 h、加水量700 ml,在此工艺条件下,防风挥发油的平均提取率为0.25%。用DPPH法对挥发油自由基进行清除率测定,获得清除率为45%。[结论]防风挥发油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993.
植物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着重讨论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化感物质的分离、化感物质的鉴定以及生物测定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正交设计法优化伏毛铁棒锤根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伏毛铁棒锤根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通过正交设计方法,以总生物碱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结果]总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10倍量60%乙醇在40℃超声提取30min。[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总生物碱得率为0.51%。  相似文献   
995.
盾叶薯蓣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盾叶薯蓣的无菌顶芽接种在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2.0mg/L+NAA0.5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  相似文献   
996.
玉米根系活力杂种优势及其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大田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在经济产量形成期的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根系活力与叶片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显著降低了玉米的根系活力;充分供水和水分亏缺条件下,玉米杂交种根系活力都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玉米种根系活力衰退速率具有显著的负优势,抽雄后灌水能够显著降低玉米根系活力衰退速率。杂交玉米种在抽雄期各水分处理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亲本;玉米根系活力与光合速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根系活力的增高,玉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增高。因此,杂交种较高的抗旱性是根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玉米育种和栽培中,要充分地考虑到根系对地上部生理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分析了刚察县退耕还林地根田鼠发生危害的现状和原因,并进行了施用2种毒饵对退耕地根田鼠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灭鼠药都很有效,今后的研究重点在于把鼠害控制在阈值之内。  相似文献   
998.
植物根际对增强紫外线-B辐射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建周  姚晓芹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82-6183
臭氧层减薄导致地表中波紫外-线B(UV-B,280~320 nm)辐射增强,UV-B辐射能量远高于可见光,并且能被植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吸收。当前,植物的UV-B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对地下部分的研究很少。综述了近年来增强UV-B辐射对植物根际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根形态、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和根系中矿质营养。并就今后该方面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9.
新型专用肥对花生结瘤·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合添加剂在复混肥中的功效。[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新型花生专用肥对花生结瘤、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加入添加剂的花生专用肥对花生结瘤的抑制作用较小,促进根瘤发育,加入复合添加剂的花生专用肥的促进效果更好,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施用花生专用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产量,分别比习惯施肥和俄罗斯复合肥处理增产17.1%~21.0%、11.8%~15.7%,花生全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大大高于习惯施肥和俄罗斯复合肥处理。[结论]该研究为新型肥料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当归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当归根分泌物的自毒作用。[方法]用水培法收集当归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对当归、小麦、油菜和燕麦种子进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实验。[结果]浓缩系数为2和8的当归根分泌物收集液对当归幼苗的根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浓缩系数为2和4的当归根分泌物收集液对苗高和苗干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通过综合化感效应的对比,当归根分泌物未显示出明显的自毒作用,这或许与当归植株内所含的自毒物质的释放途径和作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