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8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687篇
林业   167篇
农学   1907篇
基础科学   232篇
  966篇
综合类   4538篇
农作物   1538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448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710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662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613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Dense planting and less basal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have been recommended to further increase rice (Oryza sativa L.) grain yield and N use efficiency (NUE), respectivel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tegrative impacts of dense planting with reduced basal N application (DR) on rice yield, NUE and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Field experiments with one conventional sparse planting (CK) and four treatments of dense planting (increased seedlings per hill) with less basal N application were conducted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2012 to 2013. In addition, a two-factor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solate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basal N rate on CH4 emission in 2013. Our results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planting density by about 50% with a correspondingly reduction in basal N rate by about 30% (DR1 and DR2) enhanced NUE by 14.3–50.6% and rice grain yield by 0.5–7.4% over CK. Meanwhile, DR1 and DR2 reduced GWP by 6.4–12.6% and yield-scaled GWP by 7.0–17.0% over CK. According to the two-factor experiment, soil CH4 production and oxidation and CH4 emission were not affected by planting density. However, reduced basal N rate decreased CH4 emission due to it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CH4 production with a smaller reduction in soil CH4 oxidation.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derate dense planting with less basal N application might be an environment friendly mode for rice cropping for high yield and NUE with less GHG emissions.  相似文献   
92.
水稻花粉的离体萌发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胜华  陈放  周开达 《作物学报》2000,26(5):609-612
选出适合于水稻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 20%蔗糖+10%PEG4000+40 mg.L-1H3BO3+3m mol/L Ca(NO3)2+10 mg.L-1VB1, 得到80%的萌发频率。 离体萌发时, 花粉管生长很快, 在30 min内可达700 μm。 最适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宽, 27~33℃都可以得到较高的萌发频率。  相似文献   
93.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周玲艳  秦华明  谢俊平  黄天华 《种子》2006,25(7):28-31,35
以长时间继代的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激素配比、继代方式、干燥处理和添加物对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化培养基中加3 mg/L BA对分化有利;继代培养基中加入3 mg/L ABA,以麦芽糖代替蔗糖,或以甘露醇代替部分蔗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愈伤组织状态,提高分化率;干燥处理能明显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化培养中添加一定浓度的AgNO3和CuSO4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94.
为了确立宁夏平罗县水稻施肥指标体系,以指导当地水稻优质高效生产。试验设置无肥区和常规施肥区两个处理,采用多点无重复设置,把土壤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深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与水稻土壤基础产量成正比,回归方程式X/Y=0.1366+0.00007322X,R2=0.8509**。由此得出结论:水稻的目标产量可确立为11800 kg hm -2,此时,氮和磷的施肥指标值:纯N为371.2 kg hm-2,纯P2O5为154.0kg hm -2。  相似文献   
95.
针对吉林省增产50亿kg商品粮的战略任务而进行的西部水田大开发的实际,提出了西部新开稻田生产技术要走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同时,对新开水田在发展有机水稻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和趋弊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6.
为明确不同粳稻品种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的产量和品质表现,以近期育成的23个新品种(系)为材料、其中盐稻12号为对照,在中低盐分(2g/kg)复垦滩涂地块,微咸水(矿化度0.94~2.44g/L)灌溉,比较滩涂实地盐胁迫下粳稻产量和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平均产量8.21t/hm2,变幅6.19~11.74t/hm2,为邻近无盐胁迫老垦区产量的85%左右;主要的穗粒结构表现为穗多而粒少,增加穗粒数是滩涂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之一。就稻米品质而言,滩涂中低度盐胁迫对糙米率、精米率、长宽比和食味值的影响不大,对整精米率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稻米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耐盐品种选育与筛选中要加强对垩白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97.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 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 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 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辽宁省杂草稻的发生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对辽宁省杂草稻的起源、危害、扩散途径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杂草稻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杂草稻主要通过种子调运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通过农事活动等近距离传播;应采取预防和耕作栽培措施为主的杂草稻综合防治措施对杂草稻进行积极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
~(15)N示踪的水稻氮肥利用率细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粳稻武运粳23和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不同阶段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确定不同时期施肥的最佳阶段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基肥在基肥阶段(移栽后的8 d左右)的吸收利用较低,2012年水稻基肥氮(15N)吸收量不到5 kg hm–2,2013年最大为7.5 kg hm–2,回收利用率在1.5%~11.5%之间;基肥主要是在蘖肥阶段(分蘖肥与穗肥之间)被吸收,其回收利用率在6.6%~24.9%之间,平均为15.6%;穗肥阶段(穗肥后到成熟)基本不再吸收基肥。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不高,在9.1%~22.8%之间,品种及氮肥运筹对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蘖肥主要在蘖肥阶段发生作用,施穗肥后水稻基本不再吸收蘖肥。蘖肥的总体恢复吸收利用率和基肥相当,在17%~34%之间,Y两优2号高于武运粳23。穗肥的回收效率最高,在54.0%~82.1%之间,武运粳23低于Y两优2号。水稻在整个生育期的总体氮肥恢复效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变化在32%~64%之间。水稻一生中吸收积累的氮素中,基肥的贡献占4.13%~10.59%(平均6.92%),蘖肥占3.98%~11.75%(平均7.58%),穗肥占13.32%~37.56%(平均26.02%),土壤的贡献在45.71%~70.83%(平均59.91%)之间。基蘖肥用量越大,其损失也越大,总体氮肥利用率也越低。研究结果证明,在水稻氮肥管理中必须考虑水稻各阶段对不同时期施肥的吸收利用情况,从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保证产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0.
土壤含水量对粳稻水晶3号伤流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不同土壤水分的处理,从齐穗期开始对基部节间伤流强度与穗颈节间伤流强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部节间与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差异显著,但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却大体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说明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不但与根系活力有关,可能与叶片、茎鞘及库容活性也有密切联系。土壤含水量达到100%时有利于水稻的中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