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192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209篇
  562篇
综合类   71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468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7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construction nearby the river or across the river are analyzed on navig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navigation scales, navigation flow conditions, navigation way, navigation method and navigation aids. Some safety measures during its construction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02.
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长江流域幅员辽阔 ,自然条件优越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引起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生态的修复能力 ,大面积迅速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系统 ,正是顺应时代要求 ,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缓慢这一重大问题的最为有效途径。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 ,植被类型繁多 ,大部分地区植物可全年生长 ,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和生态的自我修复。多年的实践表明 ,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主要对策是全面规划 ,采取科学的退耕还林、还草 ,实行封禁治理 ,合理解决好农村燃料、饲料和木材等问题 ,积极营造适应生态修复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3.
三种网格的农田防护林防止土壤风蚀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冲积沙地建立土壤风蚀试验区,采用标尺法对3种网格的农田防护林和对照地的土壤风蚀量进行观测,测定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网可明显减少风蚀损失,其中,130m×3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土壤风蚀量81%,260m×3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78%,300m×4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75%,即随着网格面积的增加对风蚀量的影响越来越小。同时,土壤风蚀程度与测定期间日平均风速>4 m/s的出现频率有密切关系,土壤风蚀量与风速之间的最佳拟合关系为幂函数关系,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95以上。黄河故道冲积沙地农田防护林网对5.0~5.9 m/s范围内的风速引起的土壤风蚀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4.
生态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合理水位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工程改善了该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地下水的平均水位从输水前的8.25m升至输水后的4.13m。相应地,地表植被也出现明显的响应。但是,在不同河段由于过水时间、耗水量等因素的差异,造成输水后水位差异较大。以既能减少地下水强烈蒸发返盐,又不造成土壤干旱而影响植物生长的合理生态水位作为评价标准,对输水后不同河段的地下水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英苏—阿拉干段的地下水位2.97~4.8m是比较理想的水位;大西海子—英苏段水位较高,可能出现次生盐渍化;阿拉干—台特玛湖段地下水位太低,不利于植被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105.
不同经营类型红松林对汤旺河流域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实地调查与试验分析,研究了汤旺河流域4种经营类型红松林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无论土壤pH、土壤有机质,还是土壤养分和土壤物理性质,白桦与红松天然更新形成的混变林和白桦与红松人工造林形成的混交林都较红松人工纯林优越,维护林分土壤地力及涵养水分的功能强。而红松人工纯林较原始红松林和两种白桦红松混交林维护地力及涵养水分功能弱。研究结果为汤旺河流域森林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6.
Presently, the soil water balance of flood‐influenced soils in fluvial plains is insufficiently describe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a weighable groundwater lysimeter is the basis for recording the water‐balance components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groundwater recharge, capillary rise,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water course. Soil‐hydrologic measuring setups at two floodplain sites of the Elbe river serve for direct comparability of lysimeter measurements with data obtained on site. A groundwater control was designed for lysimeters that automatically adjusts the current groundwater level at the floodplain measuring setups and quantifies inflow into or outflow from the lysimeter. It turned out that the lysimeter developed is capable of identifying the individual water‐balance quantities at high accuracy. Contrary to previous assumptions, it was possible to prove groundwater recharge for the floodplain sites.  相似文献   
107.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凋落物及其分解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凋落物定点收集调查和分解袋定点埋置实验,对文峪河上游山地溪流河岸带寒温性针阔叶混交林的年凋落量动态和凋落叶在不同环境中的分解进程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山地溪流河岸林在河岸带和溪流中的年凋落量分别为3.46和4.09 t·hm-2·a-1;河岸带和溪流凋落物中阔叶凋落量占优势,分别占40.55%和40.1...  相似文献   
108.
基于野外采样、定点观测和室内实验,研究青海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文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有效持水性大小顺序为云杉桦树混交〉桦树〉云杉〉沙棘,其林下土壤持水性大小顺序为云杉桦树混交〉沙棘〉桦树〉云杉〉农田;森林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的主体,枯落物和土壤总持水性大小顺序为云杉桦树混交〉沙棘〉桦树〉云杉〉农田。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量决定于枯落物蓄积量和自然含水率,其林下土壤持水量决定于土壤非毛细管孔隙度。  相似文献   
109.
在对河流游憩概念认识、发展背景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保护的视角出发,对河流游憩规划的本质和国外规划实践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深入探讨,认为游憩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协调、游憩和其他河流利用的关系协调、游憩利用本身所面临的问题是河流游憩规划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得出保护性利用是河流游憩规划主旋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揭示历史时期洪水的演变,科学地预测洪水的发生,以求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方法]通过分析西安市东郊水流村剖面106个样品的粒度组成,研究了西安市渭河近230a来的洪水事件。[结果]剖面厚度约5m,沉积物主要由粗粉砂、极细砂、中砂和粗砂组成,在各层中变化明显,能够指示古洪水的变化。粒度成分和粒度参数指示,研究剖面中的洪水沉积可分为21层,表明西安市渭河近230a来至少发生了21次洪水事件,各阶段的洪水动力大小为:第18阶段17阶段15阶段16,19阶段21阶段4,5阶段3阶段1,2阶段6,7阶段10阶段11阶段8,9阶段13,14阶段12阶段20阶段。在研究剖面发生的21次洪水事件中,除第20次洪水外,其余洪水发生时河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均大于2m,均为大洪水事件。[结论]洪水沉积层的分布和粒度成分指示,第3,5,7,8次大洪水的发生是由于当年降水量的显著增加造成的,其余次洪水的发生可能是当年降水量增加造成的,也可能是当年降水量没有增加而是由于当年降水量集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