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0篇
  免费   1097篇
  国内免费   1497篇
林业   2113篇
农学   1635篇
基础科学   1018篇
  3867篇
综合类   11487篇
农作物   787篇
水产渔业   403篇
畜牧兽医   852篇
园艺   368篇
植物保护   1214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97篇
  2022年   598篇
  2021年   611篇
  2020年   576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467篇
  2017年   988篇
  2016年   1212篇
  2015年   1038篇
  2014年   1287篇
  2013年   1402篇
  2012年   1987篇
  2011年   1770篇
  2010年   1440篇
  2009年   1394篇
  2008年   1179篇
  2007年   1354篇
  2006年   1069篇
  2005年   780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分区,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甘肃省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及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降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等5方面选取指标因子初步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并从水资源供给、水系分布及行政区划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使用综合分析法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结果]形成了"方位+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命名的土地整治两级分区体系,二级分区较为详细。兰州市划分为7个一级区和15个二级区。[结论]中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域在土地综合整理过程中应该通过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分区进行整治。各分区应该针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等具体特征,基于生态保护视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992.
商洛山区主要药用植物土地利用配置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晓虎  何军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5):151-154,158
根据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治理的要求,在调查分析商洛山区基本地貌类型、土地资源现状、特点及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状况的基础上,对商洛山区重点发展的12种中药材的生境特性、药用部位、土壤要求及其土地利用配置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风沙区煤炭开采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结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准确了解煤炭开采对脆弱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方法]通过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毛乌素风沙区超大工作面煤炭开采当年和3a后的土壤物理性质和结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开切点土壤物理性质受到采矿的影响强于开采面,开采面土壤的修复能力优于开切点,且采煤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3a后仍未消除;各采样点的土壤温度不仅与对照存在差异性(p0.05),而且各土壤温度在空间和时间跨度上也存在差异性(p0.05);20cm处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含水率与土壤温度均存在负相关,含水率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结皮的厚度和覆盖度受到采煤的影响,结皮含水率和结皮持水能力在3a内均未恢复到采煤前。[结论]风沙区超大工作面采煤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结皮会造成破坏,且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土壤将进行自我修复,但3a的修复效果与对照组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94.
南通市沙土区几种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沿海平原沙土区土质沙松、土颗粒间凝聚力小 ,河堤边坡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 ,研制、开发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程技术 ,在河堤坡岸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为了通过数据同化方法提高冬小麦的估产精度,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标定的CERES-Wheat模型模拟8个典型样点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I),通过四维变分(4DVAR)和集合卡尔曼滤波(En KF)2种同化算法同化CERES-Wheat模型模拟的LAI和遥感数据反演的LAI,获得单点尺度的LAI同化数据,将单点尺度的LAI同化值扩展到区域尺度,对两种同化方法的单点尺度和区域尺度的同化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同化方法均能综合遥感反演LAI和模型模拟LAI的优势,使LAI同化值更符合冬小麦LAI的实际变化规律;在单点尺度和区域尺度上,En KF-LAI均更能反映关中平原冬小麦的实际生长状况。采用En KF-LAI构建关中平原冬小麦估产模型估测2008年和2014年的冬小麦单产,通过实测单产对估产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8年样点估测单产与实测单产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5%,部分县估测单产与实测单产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与2014年模拟单产与实测单产间的相对误差相比,估测单产与实测单产间的相对误差降低0.57%~9.30%,RMSE降低217 kg/hm2,其中,8个样点的估产精度达到94%以上,表明组合估产模型的估产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6.
黄泛沙地小网格农田防护林网防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夏津县黄泛沙地130 m×260 m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对林网内外的风速、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水面蒸发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小气候的功能,可以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调节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减小水面蒸发,防风固沙,减少土壤风蚀量,林网内3 H~5 H处的防护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997.
Visual MODFLOW在李官堡水源地水流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值模拟方法目前是模拟地下水流动和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Visual MODFLOW软件具有系统化和可视化的突出特点,因此应用该软件建立地下水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沈阳市李官堡水源地的水流情况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该水源地为建设项目提供所需的9.8×104m3/d水量是可行的。模型的建立对傍河型水源地的建设和开采水量的预测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水库消落带应算作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库蓄水长时间淹没和浸泡,致使水库消落带的植被几乎全部死亡,坡面土壤流失贻尽,岩石滑塌甚至造成山体不稳,引发滑坡等侵蚀。水库消落带不仅仅应算做水库建设的扰动面积,而且应算做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尤其在我国植被生长良好的南方地区。水库消落带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应该是正常蓄水位以下水库面积与未建水库前水面面积之差,面积大小可以采用面积量算法和简单估算法得到。  相似文献   
999.
浅谈长武王东试区“八五”土地利用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土地经济学特性(土地肥力、报酬递增性、土地经济供给的有限性)等理论及长武王东试区土地资源背景,论述了王东“八五”期间土地利用规划的要点:1.保持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2.适度发展果园;3.加强现有林的抚育,增造灌木林;4.维持一定的牧草地面积,提高产草量;5.控制塬面村庄扩展。  相似文献   
1000.
The main energy source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are litter fall, root litter and exudation. The amount on these carbon inputs vary according to basal area of the forest stand. We hypothesized that soil microbes utilizing these soil carbon sources relate to the basal area of trees. We measured the amount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soil respir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s determined by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profiles in the humus layer (FH) of an even-aged stand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with four different basal area levels ranging from 19.9 m2 ha−1 in the study plot Kasper 1 to 35.7 m2 ha−1 in Kasper 4. Increasing trend in basal respiration, total PLFAs and fungal-to-bacterial ratio was observed from Kasper 1 to Kasper 3 (basal area 29.2 m2 ha−1).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Kasper 3 differed from that of the other study plo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