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8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林业   946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88篇
  579篇
综合类   1927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212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19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7 毫秒
51.
刘培蕾  陈胜琼  刘益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01-13004
以温州市大罗山生态墓地建设规划为例,探讨了运用生态学的观念、原理、方法,规划设计园林化的公共墓地,使墓园规划上升到生态建设层面的方法。希望通过寻求适合现阶段发展特点的方法,对大罗山生态墓地建设进行统筹安排,统一布局,使其既符合现实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实施管理,又要适度超前,对将来发展提供思想引导与物质准备。  相似文献   
52.
从5个方面论述了东北地区的天然林分区与特点。  相似文献   
53.
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降水资料的具体分析,指出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的主要特征,如暴雨的特殊性、固体降水与海拔关系、降水量与海拔关系、降水量与作物产量关系等,并对如何提高降水利用率,发展农业生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
本文根据2001和2002年的调查结果,记述了广东省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种类调查结果.共计11目69科193种。  相似文献   
55.
对广东省鹤山和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小蛾类昆虫进行调查,计有8科35属43种。其中广东新记录种14种。  相似文献   
56.
秦岭南北地区人口增长对水资源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近30年来(1970-2000)关中地区33个县市、陕南地区26个县市气象观测数据及研究区内各主要县市的近50年来(1949-2000)人口数据,对比分析了人口增长对秦岭南北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分析表明近50年来,关中地区每年平均增长人口27.1万人,陕南地区每年增长人口8.9万人,关中地区人口总数和增长速率分别是陕南地区的2倍和3.5倍;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的人均水资源量变化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关中地区的下降速率为每年2.1%,陕南地区下降的速率为1.4%;从时间上看,关中地区90年代与60年代相比,人均水资源量减少了46.5%,陕南地区90年代与60年代相比,人均水资源量减少了16.5%;从空间上看,关中地区主要缺水区域位于渭河的中下游,大部分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在1,400m3以下,而陕南地区只有汉中水资源受人类影响较大人均水资源量在1,400m3以下,其他县市水资源仍然很丰富,人均水资源量在2,800m3以上。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关中地区的水资源较陕南地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严重的缺乏,前景不容乐观。因此,从人口和水资源两方面考虑陕南地区是支持关中经济发展的重要后方。  相似文献   
57.
本文论述了新疆山区的降水特征及其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的意见。  相似文献   
58.
本文基于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根据多方面资料分析,论证了新疆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冷湿和暖干的对应是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迁的一般规律。文中探讨了大气环流的影响,认为季风气候是形成我国东部地区暖湿和冷干相结合的主要因素。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使新疆的温湿组合状况与东部地区相反。东西两种状况的交界带应是季风气候影响范围的界限。  相似文献   
59.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壤风蚀严重、沙尘暴频发等生态问题,分别选择典型压砂农田、沙质旱作传统翻耕农田、人工灌木林地、封育草场和流动沙地5种风蚀环境为研究对象,利用TOPSIS法综合评价不同风蚀环境抗风蚀性能。结果表明:灌木林地的抗风蚀性能最强,其Ci值为0.674257,其次为压砂农田、封育草场;抗风蚀性能最弱的是翻耕农田、流动沙地,Ci值分别为0.087007和0.003552。可见翻耕农田和流动沙地是当地主要沙尘来源。  相似文献   
60.
宝鸡峡灌区小麦水足迹时空变化特征与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了实际耗水和施肥情况下宝鸡峡灌区小麦水足迹的各项指标,分析了小麦水足迹各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推导了总水足迹变化量分解公式,细致定量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子对总水足迹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灌区小麦总水足迹1994—2010年均值为6.73亿m~3,Mann-Kendall检验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变幅为-0.17亿m~3/a,水足迹结构由蓝水主导演变为灰水主导。单位产量的小麦生产水足迹、生产绿水、蓝水和灰水足迹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04、0.36、0.32、0.37 m3/kg。生产水足迹、生产绿水和蓝水足迹在灌区内从西向东呈递增趋势,生产灰水足迹以兴平为中心向两侧递增。归因分析表明,影响灌区小麦总水足迹变化的主导因子为人类活动,其贡献率和为-113.57%,而气候变化因子的贡献率仅为13.57%。人类活动因子中,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溉定额(-56.58%)、总种植面积(-55.78%)、小麦种植比例(-43.76%)、单位面积施氮量(39.96%)、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