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55篇
综合类   104篇
畜牧兽医   90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21.
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种内竞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和改进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祁连山亚高寒山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内设置的1 hm2样地内的青海云杉种内竞争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在青海云杉种群中,随着样圆半径的增加,竞争强度逐渐减弱,青海云杉个体的竞争影响样圆半径为6 m。② 青海云杉种内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加,竞争强度不断减小,在径级为5~10 cm、25~30 cm时,竞争强度随径级的增加急剧减小,并在径级25~30 cm形成明显拐点。随着径级的继续增大,青海云杉受到的竞争压力变化较为平缓,竞争主要发生在径级小于25~30 cm植株上。③ 青海云杉种内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大小服从乘幂函数,并达到显著水平。实验数据表明,该模型能很好的用于青海云杉种群种内竞争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322.
种群空间格局的尺度转换效应反映了植物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过程.采用草地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在祁连山北坡阿尔泰针茅草原,分析了干扰状态下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和赖草(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种群的空间格局及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过程加剧,狼毒种群空间格局由聚集分布转变为非聚集分布,反映了协作转向竞争的种内个体间关系;赖草种群以聚集格局为主,体现了种内相互协作的个体间关系;二者空间关联性存在正相关、不相关和负相关的转换过程,正相关尺度逐渐缩小,负相关仅在重度退化草地出现,种群间关系表现为由协作转向竞争且竞争强度逐渐增大.干扰状态下,种群空间格局的尺度转换效应影响植物种内、种间的竞争关系及强度,反映了退化草地物种应对干扰的更新途径.  相似文献   
323.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试验,以祁连山寺大隆林区天涝池流域高山灌丛为研究对象,建立地上生物量与易测因子(冠幅周长和植株高度)之间的关系,对灌丛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变化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坡和阴坡灌丛的平均总地上生物量分别为7375.8 kg·hm-2和3055.6 kg·hm-2;随着海拔高度升高,阳坡与阴坡灌丛地上生物量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其最大值分别分布在海拔3200m和3650m处,分别为12101.6 kg·hm-2和4084.8 kg·hm-2;在4种灌丛植物中,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和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海拔3150m和3650m,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和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最大值分布在海拔3200 m.综上可知,祁连山天涝池流域灌丛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型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324.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近四十年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化1960年测绘的祁连山地形图和基于知识规则分析祁连山1990年和2000年Landsat TM、ETM影像,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的东部和中部,即石羊河和黑河流域上游;1960年祁连山青海云杉林面积为1494.60km2,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5.456%。1990年青海云杉面积为1336.85km2,2000年青海云杉面积为1375.25km2,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保护区东、中、西段青海云杉动态变化趋势不同,1960年到1990年东段和中段区域青海云杉面积减少4%,而1990年到2000年中段面积增加,东段和西段青海云杉林分布面积减少;设立保护区对祁连山青海云杉的保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遏制了青海云杉面积的减少并且部分地区分布面积得到扩展。  相似文献   
325.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土壤养分和pH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祁连山北坡中山带森林灰褐土是生长青海云杉的集中地带。选择排露沟流域海拔2 900~3 300 m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每隔100 m海拔梯度设置3个调查样地,研究青海结果表明:① 在海拔梯度上,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平均含量高海拔处高于低海拔,而且高海拔与低海拔差异显著(P<0.05);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则是高海拔低于低海拔,差异亦显著(P<0.05);速效磷含量随海拔升高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而且海拔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pH随海拔的升高不断减小,但是海拔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② 在不同土层深度,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大于10~20 cm和20~40 cm土层,而且0~10 cm土层含量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P<0.05);土壤pH和全钾含量则随土层深度增加,pH在0~10 cm土层与20~40 cm差异显著(P<0.05),但全钾含量在不同土层差异均不显著(P>0.05)。 ③ 在碳、氮、磷、钾营养元素循环中,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青海云杉群落养分供应的首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26.
试验就祁连圆柏扦插繁殖采穗母株幼嫩化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药剂,对采穗母株进行喷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控制插穗的半木质化程度,延长采穗时间,提高扦插成活率。采穗母株的幼嫩化操作应选择3.5mg.kg-1三十烷醇,在树体萌动时,喷施3次,每次间隔10d,在6月10日—7月15日期间采剪插穗,其幼嫩化程度最好,扦插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327.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线路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病虫害进行了全面调查。初步查到落叶松病害6种,其中叶部病害3种、枝梢病害1种、干部病害1种、苗木病害1种;病原有真菌5种、生理性病原1种、冻害1种。采集观察到取食落叶松的昆虫125种,其中,发现国内新记录2种,省内新记录8种,区内新记录37种。落叶松落针病、烟煤病、落叶松枯梢病有轻微发生;发生危害的主要虫害为落叶松球蚜,鼠害为未成林造林地内的中华鼢鼠。提出了落叶松林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的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328.
祁连山北坡啮齿动物种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祁连山北坡啮齿动物种群调查,共发现啮齿动物2目6科14属23种,啮齿动物种群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并提出了该地的主要鼠害种类及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329.
为了解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保护区内布设61台红外相机并开展调查工作。结果共记录到兽类4目9科15种,鸟类4目18科42种,其中梅花鹿(Cervus nippon)、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青鼬(Martes flavigula)、荒漠猫(Felis biet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相对丰富度最高的5种动物为狍(Capreolus pygargu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赤狐(Vulpes vulpes)、猪獾(Arctonyx collaris)、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兽类和鸟类物种数月变化均较为明显,2018年6月最多,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受冬眠和迁徙影响相对较低。本研究提供了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部分地栖兽类和鸟类资源的最新现状,同时丰富了祁连山鸟兽调查数据,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及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红外相机在调查大中型兽类、地栖性鸟类以及夜行性动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对于小型兽类和非地栖性鸟类则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30.
为了评价青海省祁连县高寒草甸草原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本研究以祁连县海拔2 963-3 392m范围内高寒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祁连县高寒草甸草原0-5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表现为0-1010-2020-3030-4040-5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同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有相同的趋势;土壤有机碳与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关系;相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