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0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1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56篇 | |
综合类 | 106篇 |
畜牧兽医 | 90篇 |
植物保护 | 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祁连山北坡林区两个土壤类型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确定了祁连山北坡林区阴坡海拔2400~3300m、阳坡海拔2600(2800)~3200(3400)m的土壤分别为灰褐土和山地栗钙土。 相似文献
312.
[目的]探究祁连山地区冻土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植被对祁连山季节冻土的影响,建立冻土深度与温度的关系。[方法]对比观测了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的阴坡青海云杉林下土壤和阳坡草地土壤冻结融化过程,定量分析土壤冻结层随季节的变化。[结果](1)祁连山区季节性冻土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冻结,4月冻土层上界面开始融化,8月消融完毕。该冻结融化过程可划分为单向冻结、单向融化和双向融化3个阶段段。(2)青海云杉林内土壤的冻结起始时间与草地土壤基本相同,但冻结速率比草地快,最大冻结深度比草地大;青海云杉林土壤冻结层融化阶段的起始时间亦与草地基本相同,融化速率相近,但青海云杉林下冻土融化持续的时间更长。(3)积温决定土壤冻结融化进程,当冻结小时积温达到约-460℃·h,土壤开始冻结;当小时积温达到约62℃·h,土壤冻结层的上界面开始融化。[结论]土壤冻结层深度与小时积温的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可用于预测预报冻土的冻结状态。 相似文献
313.
锐齿栎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秦岭26 龄天然锐齿栎次生林包括0~60 cm 土层中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其总贮量达390.173 9 t/hm 2,土壤、乔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各层营养元素现存量分别为387.786×103、2 139.225、71.971、18.050 和158.944 kg/hm 2。植被中营养元素的积累量为2 229.24kg/hm 2,乔木、灌木、草本等层次分别占96.0% 、3.2% 和0.8% 。凋落物中枯枝、分解落叶和未分解落叶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15.0% 、46.5% 和38.5% ,且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均不相同。生态系统0~60 cm 土层中N、P、K、Ca、Mg 的现存量分别占总量的4.3% 、0.8% 、20.2% 、37.0% 、37.8% ;土壤中的有效N、P、K 分别为1.441 7、0.024 5 和54.998 6 t/hm 2。系统营养总量的排序:Mg> Ca> K> N> P,而植物及凋落物中的排序为:Ca> N> K> Mg> P。该林分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和年归还量分别为334.374、138.870 和195.502 kg/hm 2,各个营养元素归还率不同,Mg 的最大为0.660,K的最小是0.445,平均值为0.585。 相似文献
314.
315.
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水林区植被类型变化较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的天然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人工林(13年生华北落叶松)、牧坡草地和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随土壤水运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雨水中为O.8~1.4mg/L,地下水中为3.0—8.4mg/L,穿透雨中为2.1~14.6mg/L,残体溶解为10.3~65.3mg/L;0~20cm土层溶液DOC浓度,天然林为16.4~41.0mg/L,草:地为14.5~21.8mg/L,农田为14.8~20.5mg/L,人工林为21.2~66.2mg/L,农田、草地比天然林、人工林低。 相似文献
316.
对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灌丛土壤中,均以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且好气性微生物数量随土层的加深数量减少,差异显著,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随土层的加深数量增多;微生物生理功能群数量分布为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芽孢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不同灌丛土壤中,除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在金露梅灌丛略少于杜鹃灌丛外,其余微生物数量,包括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等均依次为金露梅灌丛>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 相似文献
317.
318.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区系结构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害虫区系结构作了概括,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祁连山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和比重;二是祁连山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和比重;三是祁连山昆虫与国外几个上种类组成异同比较。第一部分又按目和科2个单元加以分析,以说明彼此间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319.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近四十年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化1960年测绘的祁连山地形图和基于知识规则分析祁连山1990年和2000年Landsat TM、ETM影像,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的东部和中部,即石羊河和黑河流域上游;1960年祁连山青海云杉林面积为1494.60km2,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5.456%。1990年青海云杉面积为1336.85km2,2000年青海云杉面积为1375.25km2,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保护区东、中、西段青海云杉动态变化趋势不同,1960年到1990年东段和中段区域青海云杉面积减少4%,而1990年到2000年中段面积增加,东段和西段青海云杉林分布面积减少;设立保护区对祁连山青海云杉的保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遏制了青海云杉面积的减少并且部分地区分布面积得到扩展。 相似文献
320.
河西走廊实际水资源及其确定的适宜绿洲和农田面积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陈昌毓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3):122-128
根据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的祁连山区流域水资源和出山径流量计算,得出河西走廊各县市绿洲的实际年水资源为285-770mm,是其年降水量的1.3-18.5倍。从生态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了各县市绿洲和农田的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00-500mm和450-650mm。据此,计算出基本能保持各县市自然生态平衡的适宜绿洲面积为2.92-17.26×10 ̄4ha,全走廊适宜绿洲面积达117.24×10 ̄4ha,比现有绿洲面积可扩大6.61×10 ̄4ha;各县市适宜农田面积为1.43-8.28×10 ̄4ha,全走廊适宜农田面积达57.98×10 ̄4ha,比现有农田面积可扩大9.32×10 ̄4h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