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5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林业   139篇
农学   315篇
基础科学   36篇
  170篇
综合类   1245篇
农作物   258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341篇
园艺   137篇
植物保护   24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普通木麻黄抗逆无性系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室内初步筛选出抗青枯病能力较强的普通木麻黄12个无性系的基础上,在木麻黄青枯病重病区长乐县大鹤林场进行造林对比试验,从中进一步选择出生长性状良好、抗逆性较强的5个无性系平20—4、P10—33、501、601、701,其平均死亡率分别仅为7.2%、8.0%、0.8%、15.4%、6.4%,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从总体考虑,选出的5个抗性无性系中,最佳是501,其次是平20一4。  相似文献   
72.
粉拟青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冬季自然感病的马尾松毛虫上分离到的粉拟青霉,经回接试验确证为病原菌;在低温下其对原始寄主有较高毒力,经初步筛选拟F9002菌株为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73.
柿炭疽菌的室内药效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凹玻片上测试10种不同杀菌剂对柿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孢形成的影响,对诱发凹玻片上菌丝孢子产生和在PDA上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认为不同的杀菌剂对不同菌态的炭疽菌药效不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3种杀菌剂药效最好,但它们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74.
能源植物麻疯树闽东南引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福建省南安市进行麻疯树引种育苗,并开展不同海拔和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平均为81%,造林成活率达92.8%,试验林在冬霜期间没有受冻害,生长良好。当年生试验林9~10月份有少量植株开花结果,单株结果数最多达40粒,至12月份已陆续成熟,初试见效,可为中试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75.
通过42个木麻黄无性系在广东汕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幼林生长与苗期的相关性较差,苗期选择不可靠;各无性系树高、冠幅和保存率都具极显著差异,利用树高、冠幅和保存率对无性系进行综合选择是可行的;运用加权评分法筛选出东山2、莆20、东山短、抗1、88、抗3、平5、C6、701、南山7等生长迅速且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1.8%阿维菌素、25%灭幼脲、100亿芽活孢.g-1B t和90%敌百虫4种药剂在室内、室外对杨小舟蛾幼虫防治试验,发现各种供试药剂均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1.8%阿维菌素、25%灭幼脲、100亿芽活孢.g-1B t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77.
为利用白僵菌防治桑天牛,从野外感病死亡昆虫体上进行分离,同时利用黄粉虫对河北省土壤中的白僵菌进行诱集.诱集结果表明:白僵菌较多存在于自然的或人为活动较少的土壤中.利用获得的菌株对桑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初步筛选出Bi05和Bs04 2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其接种10 d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6.47% 和92.93%,致死中时分别为4.53 d和4.83 d,而其他菌株的死亡率在28.59%和 82.12%之间,致死中时从5.84 d到16.4 d.利用不同孢子浓度的悬浮液对桑天牛幼虫进行接种,进一步测定了Bi05和Bs04菌株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6.76×105 和1.39×106 conidia·mL-1.Bi05和Bs04菌株具有生物防治桑天牛的潜力.  相似文献   
78.
饲用小黑麦在海河平原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河平原区对11个饲用小黑麦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以及旱作条件下适应性,试验得出:冀饲-1成熟早,生育期短,抽穗期比对照中新830提前6d,干草产量高,比对照中新830提高26.7%,能与春播作物形成一年两作,适于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利用;冀饲-2在海河平原地区鲜干草产量均较高,分别比对照中新830增产4 854.3kg/hm2和777.0kg/hm2,属于高产品种,茎叶比低,叶量丰富是海河平原区主要品种推广种植。旱作条件下种植,饲用小黑麦株高比正常管理条件下降低64.6%~83.4%,分蘖数和成穗数分别减少60.0%~74.7%和85.3%~98.1%,鲜干草产量分别降低69.3%和70.2%,利用价值不大,只有在一定的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种植才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优化亚麻萌发期耐盐鉴定体系并综合评价种质资源耐盐性,为亚麻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及耐盐品种培育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芽长、根长和发芽率作为亚麻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表型性状。利用13个NaCl浓度梯度胁迫处理30份亚麻种质,分析不同指标变化确定胁迫浓度。用确定的浓度对150份亚麻种质进行胁迫,分别统计相对芽长、相对根长和相对发芽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亚麻萌发期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划分耐盐等级。【结果】 以相对芽长或相对根长为指标时适宜的NaCl胁迫浓度为100 mmol/L,以相对发芽率为指标时适宜的NaCl胁迫浓度为220 mmol/L;150份亚麻种质分划为5个耐盐等级:高耐3份、耐盐36份、中耐67份、敏感33份、高敏11份;油用亚麻亚群中各指标均显著高于纤维亚麻和兼用亚麻。【结论】 不同耐盐指标的最适筛选浓度不同。筛选出的3份高耐亚麻种质可用于亚麻耐盐育种及后续研究。油用亚麻相比兼用和纤用亚麻更耐盐。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甜菜黄萎病菌生物学特性,比较16种杀菌剂的毒力,分析其病原菌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并比较16种杀菌剂毒力。【结果】该病原菌生长较适宜的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生长温度为5 ~ 35 ℃,最适温度为25 ~ 30 ℃,菌丝致死温度为57 ℃;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硝酸钾;pH值4.0 ~ 11.0均可生长,碱性环境下生长较快,在pH值11.0时生长最快,对偏酸性环境也较为耐受;在24 h全光照下生长最好。16种供试药剂均对病原菌有明显不同的抑制效果;40%多菌灵和450 g/L咪鲜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极强,EC50值分别为0.089 1和0.91 mg/L;30%噁霉灵、30%苯甲丙环唑、1.8%辛菌胺醋酸盐次之(EC50:100 ~ 155 mg/L)。【结论】甜菜黄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 ~ 30 ℃,喜碱耐酸,全光照下生长最好;40%多菌灵、450 g/L咪鲜胺和30%噁霉灵等对病原菌有极强或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作为田间防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