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8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950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2篇
  124篇
综合类   87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0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Ⅰ-72杨人工林的投入产出及经济成熟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山东省沂南县沂河林场不同密度Ⅰ-72杨人工林的投入产出及经济成熟龄。投入分为一次性投入和每年投入。一次性的总投入量为2 33 1.00元/ha,其中整地占84%;平均年投入为253.21元/ha·a,其中追肥占74%。文中还计算了长期占用资金的复利。对各密度的年投入量、年生长量、年产值、年均净产值及其年动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做了林木的年均生长量和年均净产值数学模拟。杨树人工林在造林后第三年才能获得利润。数量成熟龄为6~10年,年均最高生长量可达25.252 1 m~3/ha·a。经济成熟龄为6~7年,年均最高净产值可达6 110.52元/ha·a。杨树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与经济成熟龄主要受密度及投入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地上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近十年来,我国有些学者通过野外调查、田间试验等方法,对胡杨独特的抗盐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有关胡杨抗盐性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为了探讨胡杨的抗盐性机理,我们在1989年采用初始质壁分离法,对胡杨叶片的基态渗透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3.
山杨小径木超微结构及其与干燥皱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源  丁汉喜 《林业科学》1989,25(6):583-587
前言山杨(Populus Dividiana Dode)小径木是黑龙江省尚志具帽儿山次生林区主要的间伐树种之一。该树种在干燥时易产生皱缩等缺陷,我们设想与其结构有关,故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以期洞悉其中的奥秘。 W.R.Perng研究颤杨(Populus tremuloides)解剖构造与液体传导的关系,在电镜下观察时,指出颤杨心材中存在侵填体,这些侵填体使导管闭塞,因而液体流动困难。他又对此木材进行聚合物渗透,而心材导管中几乎无聚合物沉积,说明心材导管全部被侵填体堵塞,聚合物难以在心材沉积。  相似文献   
94.
臭椿、新疆杨混交林对光肩星天牛选择寄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兵  徐锡增 《林业科学》2006,42(9):56-60
利用3年生臭椿、新疆杨在室内建立混交林进行光肩星天牛成虫放飞试验.结果表明:臭椿、新疆杨混交林对天牛成虫的寄主选择有显著影响,天牛成虫的交尾行为只在新疆杨植株上进行;天牛成虫在林内植株上着落的总虫次随新疆杨株数的减少而下降,交尾次数也减少;臭椿、新疆杨植株数量在林分中所占比例在一定范围时,天牛成虫在新疆杨和臭椿上着落的虫次比均趋于稳定;新疆杨与臭椿以行状3:2和2:3混交时林分的抗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5.
Lignin Characterization of Triploid Clones of Populus tomentosa Car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nin in triploid clones ofPopulus tomentosa and its changes in the processes of pulping and bleaching, milled wood lignin (MWL), lignin carbohydrate complex (LCC) and the residual lignin from kraft pulp (KP) and sulfite pulp (SP) were isolated and analy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um and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The most diagnostic peaks were assign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discussed. The spectral patterns reveal that triploid P tomentosa shows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hardwood from temperate areas, but in the spectrum of FTIR, the strength ratio orAl270 cm^-1 to A1226 cm^-1 is 0.88,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of hardwood from temperate areas, which will make the lignin delignification more difficult during pulping and bleaching. The LCC from triploid P tomentosa is mainly composed of xyloglucan and glucuronic acid, and other glucides have much lower ratio. In LCC FTIR, there are three peaks at 1 427, 1 329 and 1 046 cm^-1, indicating that both semi-cellulose and cellulose could exist in LCC, and that there might b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ellulose and lignin. Compared with the residual lignin from KP and SP, the condensed structure in KP is more than that in SP.  相似文献   
96.
基因库中2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因库中2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寒性徐红,张崎纹,陈一山,解荷峰关键词美洲黑杨无性系,抗寒性,电导率,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Marsh)无性系具有生长迅速,抗病虫性较强等优良性状。历史上引种成功的几个美洲黑杨无性...  相似文献   
97.
利用RAPD分析大青杨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苏晓华  归复 《林业科学》1997,33(6):504-512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探测了大青场(plpulusussuriensisKom.)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结果得出:用14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产生180个扩增片段,扩增片断在211bp至1636bp之间。Shannon表型多样度(HO)估测值在群体间变动范围为0.271至0.392,平均为0.310。对分子水平变异分为群体间和群体内两部分进行分析,群体间分量占总变异的62.3%,群体内只占37.7%。不同引物在群体内探测能力也各不相同,CHl-l引物探测多样度(HO)最高(0.540),而2116引物最低(0.151)。  相似文献   
98.
意大利214杨林地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寿坡  南健德 《林业科学》1990,26(6):485-494
本项试验按正交设计,试验观测历时7年,从苗木栽植直至林木工艺成熟,对林分生长全过程进行了定期观测及系统研究。其主要结论是:在较贫瘠的土壤上进行林地施肥,对Ⅰ-214杨有明显的增产效应,与对照区相比,施肥区材积最大增长量达132%。在不同肥料中氮肥效应突出,氮、磷、钾及绿肥压青合理配合,能取得增产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9.
新疆杨元素含量与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 Lauche)在我国新疆栽培最早,尤以和田、喀什地区生长最好。青海、甘肃、宁夏亦早有栽培,近十余年在陕西、内蒙、山西、辽宁、吉林诸省和北京市也有引种,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防护林及人工丰产林的优良树种。为进一步利用新疆杨资源,研究其生物量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土壤盐胁迫下杨树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长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不同土壤盐度下的主栽树种杨树(欧美杨无性系69杨)进行了解剖,描述了杨树次生木质部结构的特征,测量了次生木质部的16个数量特征:年轮宽度(ARW)、导管长度(VL)、早材和晚材的导管分子面积(VA)、导管周长(VP)、导管直径(VD)、导管单孔率(PSV)、导管频率(VF)、纤维长度(FL)、纤维宽度(FW)、射线高度(RH)和射线频率(RF)。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盐度胁迫下:(1)杨树次生木质部形态特征的差别不明显,但是组成分子趋向于小型化。(2)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变化比较明显,即当土壤含盐量从0.036%逐渐升高到0.289%,杨树的年轮宽度变小,0.91→0.77mm;纤维长度和宽度的变化分别为693.8→570μm和14.9→13.5μm,射线高度和频率的变化分别为284.3→249.2μm和58.9→75.5mm^-2,表明在盐胁迫下杨树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盐度的增加0.036%→0.289%,杨树导管长度减小,367.6→341.5μm;在早材和晚材中,导管面积变化分别为1575.6→1703.6μm^2和760.1→947.7μm^2,导管周长变化分别为167.7→195.1μm和120.8→143.7μm,导管直径的变化分别为41.8→43.4μm和29.1→33.1μm,导管频率的变化分别为141.8→144.2mm^-2和160→206.7mm^-2;导管单孔率的变化分别为65.9%→30.5%和59.4%→40.8%。这些都表明在盐胁迫下杨树的导管缩短变粗,呈聚集分布,输水效率和输水安全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