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913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2篇
  115篇
综合类   78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胡杨多形叶气孔特征及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彩霞  邱箭  姜春宁  高荣孚  汪万福 《林业科学》2006,42(8):19-24,I0008
为揭示多形叶发育的生态适应机制,选择锯齿卵圆形、卵圆形和披针形3种典型成年胡杨叶片进行气孔及光合特性方面的研究.观察到,胡杨叶片近轴面与远轴面的气孔密度相近,气孔为非均匀开闭;3种形态叶的气孔密度不同,锯齿卵圆形的最大,披针形的最小.气孔下陷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锯齿卵圆形叶气孔下陷较深,披针形的最浅.它们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单峰曲线.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存在较大差异,卵圆形叶和锯齿卵圆形叶的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披针形叶.3种形态叶的光补偿点相近,但饱和点存在差异;叶片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以及PSⅡ潜在活性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锯齿卵圆形叶的最高.结果表明,胡杨叶片在发育过程中从形态、解剖和光合特性上均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32.
胡杨组织培养研究概述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杨插条繁殖生根极难,因而进行胡杨试管繁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胡杨试管苗再生的途径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对胡杨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黄萎、玻璃化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试管苗黄萎问题没有解决,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黄萎发生机理和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城市污泥应用于毛白杨林地施肥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妥善处置和利用城市污泥,使之变废为宝,采用城市污泥对毛白杨进行了不同立地施肥量、施肥时期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施肥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对土壤具有修复作用.在不同施肥时期,不同立地条件下,施入一定量的城市污泥对毛白杨株高、胸径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平原林地毛白杨净生长量优于丘陵地,污泥施入量以75 kg/株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4.
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根幅银中杨大苗造林成活率及当年高、径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根幅35 cm和25 cm的较15 cm的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28和21个百分点;根幅35 cm和25 cm的较15 cm的当年高生长量分别提高246%和65%,当年径生长量分别提高83%和37%;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采用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的银中杨大苗造林,根幅以35 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5.
杨树种植天麻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出了杨树替代生长缓慢的栎树作为天麻菌材的适宜树种,从而解决天麻种植消耗大量天然林资源的难题。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道了两种生于杨树上的多孔菌,杨生薄孔菌(AntrodialeucaenaY.C.Dai&Niemel )和西伯利亚毡被孔菌(Spongipellissibirica(Penzina&Ryvarden)Penzina&Kotir.)。根据所采集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杨生薄孔菌的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平伏反转,二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孢子圆柱形,造成杨树木材褐色腐朽。杨生薄孔菌目前只发现在中国东北,该种与垫状薄孔菌(Antrodiapulvinascens(Pilat)Niemel )和大孔薄孔菌Antrodiamacra(Sommerf.)Niemel 较类似,但垫状薄孔菌的担子果不形成真正的菌盖,其担孢子为椭圆形,菌丝组织中无结晶体存在。大孔薄孔菌也生长在杨树上,但该种只形成平伏的子实体,其孔口和担孢子均比杨生薄孔菌大。西伯利亚毡被孔菌目前只发现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其主要特征为子实体盖状、白色、肉质,单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孢子椭圆形至近圆形,通常生长在杨树活立木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该种与同属的松软毡被孔菌Spongipellisspumea(Sower by:Fr.)Pat.很接近,但后者的孔口为圆形且完整,其担孢子比西伯利亚毡被孔菌的大。  相似文献   
37.
A 3 125 bp cellulose synthase gene, PtoCesA1, which has a 98% identity to PtrCesA1 from Populus tremuloides, was cloned from cDNA prepared from secondary xylem of P tomentosa. Four anti-expression vectors with different fragments of PtoCesAl, named as pBIPF, pBICC1, pBIPR and pBIBR, were constructed. Some traits of transformed tobacco of pBICC1, pBIPR and pBIBR differed from wild types, such as small leaves, "dwarf" phenotype and thinner xylem and fiber cell walls than wild plants consistent with a loss of cellulose. It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of transgenic tobacco was restrained by the expression of anti-PtoCesA1. Transgenic tobacco was obtained and the contents of cellulose and lignin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width and length of fiber cells, and xylem thickness for both transgenic and control plants. Transformed tobacco showed a different phenotype from control plants and it implied that PtoCesA1 was essential for the cellulose biosynthesis in poplar stems.  相似文献   
38.
小叶杨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影  黄敏仁  陈道明  卫志明  孙勇如 《林业科学》1995,31(4):310-318,T001
从小叶杨(Populussimonii)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得到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高达3.8×107g-1FW。高密度(3×106/mL)液体浅层培养可促进小叶杨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生长;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Km8p培养基,有利于原生质体的持续分裂;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氮,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植板率。原生质体形成细胞团后,逐步降渗和分皿培养,能有效促进细胞团的持续分裂。愈伤组织在不同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工酶分析说明,分化能力强的愈伤组织,其TCA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较为活跃,GOT、EST和PEROX的活性比较高。当芽伸长到2—3cm时,从基部切下转移到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并形成完整植株。移入盒内,在温室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39.
通过大青杨初植密度试验,掌握了初植密度和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施肥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培育大青杨纸浆材的适宜初植密度是1111~1667株·hm 2。  相似文献   
40.
美洲黑杨新无性系生根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生根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表明,不同无性系在最早生根时间、主根总数及主根总长等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培不同时期主根总数、主根总长的广义遗传力在0.657 0~0.691 1、0.617 5~0.785 9之间,表明这两个生根性状在无性系间具有稳定的遗传变异,且受中等至强度遗传控制,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采用50~150 mg/L ABT溶液预处理对各无性系诱导根平均根数和平均长度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以50 mg/L ABT溶液预处理后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