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4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3164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8篇
  327篇
综合类   1786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油松人工林水分平衡与蒸散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s Carr)是华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在许多地方由于水分缺乏而生长不良。为此,在1 983-1984年,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中龄人工林,应用水文学方法  相似文献   
62.
马尾松种源基因型×环境互作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4个地域91个种源10年生时试验结果表明:(1)各点马尾松种源生长上差异十分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三个性状的遗传方差份量约占总变异的38.92%—42.75%;(2)种源×地点的效应,树高不明显,材积和胸径达显著水准,而种源基因型效应比较明显,其方差份量约为GE互作份量的1倍;(3)根据Francls和Kanuenbery模型计算种源GE互作效应及其稳定性,将参试种源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高产稳定型种源26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42.84%,可在全省各地区推广;(4)广西岑溪和广东罗定两个种源生长最为突出,平均村积遗传增益达88%。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引进的可食松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不同播期育苗和造林试验以及物候期观察等试验,结果表明,可食松3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3月中旬顶芽和侧芽膨胀,3月底开始展叶;10月中旬封顶停止生长。有明显的二次抽梢生长特征。3种种子处理方法以热水温度18~30℃浸种较好,冷水浸种次之。在陕西北部地区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较油松高,在陕西渭北高原沟壑区却低于油松。在引种过程中尚未发现其他病虫害,也未发现因异常天气对苗木所造成的伤害。在黄土高原生长良好,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64.
北京八达岭人工油松林地表枯死可燃物负荷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表枯死可燃物负荷量多少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基础。调查八达岭林场不同地形条件下油松林地表枯死可燃物和林分因子,取得42块样地资料;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各因子与地表枯死可燃物负荷量进行分析,平均树高、坡度和海拔与对应负荷量有显著线性关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逐步回归剔除法,建立了估测模型,除平均胸径外,平均树高、密度、郁闭度、海拔、坡度被引入,经检验回归显著,该估测模型可用于其它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估测。  相似文献   
65.
太子山马尾松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从建园材料选择和收集、嫁接技术、建植方式及定植密度、种子园营建和激素对促进球花形成的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太子山马尾松种子园建设的技术及经验。太子山种子园的建成不但加速了我省马尾松良种化的进程 ,而且为今后我省马尾松种子园营建和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66.
马尾松人工中近熟林冠下套种阔叶树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宗垲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65-68,81
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1959年营造的马尾松人工林内,分别于1984、1990、1991年套种阔叶树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效果最好,15年生时,闽粤栲平均胸径达15.4 cm,平均树高达16.4 m,蓄积达到171.70 m3.hm-2,显著地增加了林地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闽粤栲是福建乡土树种,适应性广,较为速生,可用于中、近成熟马尾松林的套种栽培。  相似文献   
67.
宜昌薄皮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Lamb.var.yichangensisHuangetZhuang )是经中国林科院树木分类学家洪涛教授定名的 1个新变种 ,该变种具有树皮薄、生长快、干形好、材质优良、出材率高、林分生物量及光能利用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从宜昌薄皮马尾松分布区域及资源状况的确定、采种基地的工程建设程序、建设过程及成绩、基地建设的主要经营技术、采种基地建设成功的初步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为今后我省其他采种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68.
松茸菌株对6种松树幼苗的感染及其菌根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滇产松茸9924菌株及日产松茸99606菌株,分别对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及加勒比松6种松树幼苗实施人工菌根接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90d的云南松和湿地松分别有75%和78.1%的幼苗受感染并形成菌根;接种后180d,6种松树幼苗分部都可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分别达90.63%-100%,感染指数达50.00-84.68;菌根形态主要有棒状、二叉分枝状及多叉分枝状3种;随树种的不同,各类菌根形态所占比例也不同;不同树种根系上形成菌根的长度也有差异,以马尾松根系上的菌根最长,华山松的菌根最短;此外,各种组合之间在菌套厚度,哈蒂氏网结构上也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69.
利用先进的计算工具,编制了“子午岭油松人工林密度管理图”,经检验达到了精度要求。该较为子午岭林区人工油松林的抚育间伐,生长量预测,造林设计等经营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马尾松林蜘蛛群落组成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