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楠木人工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楠木撒播与条播及遮荫与不遮荫的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楠木苗木生长可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出苗期,从3月上旬~4月上旬;幼苗期,从4月上旬~6月上旬;速生期,从6月上旬~10月上旬;生长后期,从10月中旬~12月中旬。不同播种方式对苗木出苗率有一定影响,条播出苗率高于撒播;对苗木高和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42.
密度和施肥对楠木播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全光条件下进行楠木不同播种育苗密度和苗期追施不同肥料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不同肥料处理对楠木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和苗木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株行距10 cm×10 cm的播种密度结合苗期追施速效复合肥或生物有机肥的平均生长量最大、单位面积的合格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3.
开展造林后珍贵树种闽楠和榉树幼树施肥试验,以筛选出两树种幼树施肥的最适肥料及施肥水平,为两种珍贵树种幼树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造林2a的榉树、闽楠幼树为研究对象,选择华强复合肥A (N-P-K:15-15-15)、喜盈盈复合肥B (N-P-K:25-5-10)、喜悦大地复合肥C(N-P-K:30-5-5)、尿素D (总氮≥46.2%) 4种不同养分配比的肥料及3种氮含量(15,18,21 g/株)施肥水平,以不施肥为对照,测定不同施肥处理榉树、闽楠幼树的13个生长生理及养分指标,最后综合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施肥处理下榉树和闽楠13个生长生理及养分含量指标变化差异显著(P<0.05);其中,榉树、闽楠幼树对于各施肥处理后的生长生理响应最佳效果均表现为复合肥>尿素>对照,且复合肥的氮含量均在中等量18 g/株时更有利于生长。榉树在华强复合肥A2处理下其生长生理表现均最好,其株高、地径净增长量、叶面积、叶片含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磷(P)含量,分别比CK高16.7%、54.1%、49.5%、14%、72.4%和24.2%。闽楠在B2处理下生长生理表现最好,株高、地径、冠幅净增长量、叶片含水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片氮(N)含量和叶片钾(K)含量,分别比CK高35.7%、47.3%、63.0%、2.5%、187.1%、18%和38.7%。榉树在华强复合肥A2处理下各主成分综合值之和最高,排第1;同样,闽楠在喜盈盈复合肥B2处理下,排第1。最后综合两树种的生长生理情况,在相同含氮量18 g/株时,施用华强复合肥(N-P-K:15-15-15)对促进造林后榉树幼树生长最佳;施用喜盈盈复合肥(N-P-K:25-5-10)对闽楠生长更有利。  相似文献   
44.
采用5个处理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闽楠、裂斗锥与马尾松混交林生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混交林中闽楠的胸径、树高、林分生物量明显高于闽楠纯林,混交林中裂斗锥的胸径和林分生物量也显著高于裂斗锥纯林,两种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均高于各自纯林;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混交林大于纯林,混交林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凋落物量。  相似文献   
45.
不同基质和季节对闽楠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12种基质类型和在4个不同季节,分别开展了我国Ⅱ级珍稀濒危树种闽楠的嫩枝扦插试验,探究不同基质类型对闽楠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旨在为加快闽楠人工栽培技术发展以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泥炭(50%)+蛭石(50%)](V/V)为闽楠嫩枝扦插生根的首选基质。不同季节扦插对闽楠嫩枝插穗生根性状具有显著影响,春季扦插效果最佳,其次是秋季和冬季,而夏季扦插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6.
对26年生楠木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乔木层+林下植被层C储量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楠木林乔木层C储量为61.7 t.hm-2,小于杉木林乔木层C储量(72.7 t.hm-2);而楠木林林下植被层C储量为1.5 t.hm-2,大于杉木林林下植被层C储量(1.0 t.hm-2)。楠木干材的C储量较小,仅为杉木干材C储量的71.1%;但26年生楠木人工林尚未达到蓄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阶段,因此仍具有较高的固C潜力。  相似文献   
47.
闽楠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楠是我国特有珍稀优良用材乡土树种,市场前景广阔。叶斑病是闽楠推广种植过程中新出现的叶部病害,可影响树木正常生长。闽楠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等研究,有助于明确病原分类地位和病害发生流行规律,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防治。通过形态学特征观测和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闽楠叶斑病病原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闽楠小孢拟盘多毛孢ZZ-03菌株以Czapek或PDA+PBL培养基(pH 6.0)28℃黑暗恒温培养有利于菌丝生长;以PDA培养基(pH 8.0)28℃黑暗恒温培养有利于菌株产孢;以pH 8.0、28℃、全黑暗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以葡萄糖为C源、牛肉浸膏为N源有利于菌丝生长,以葡萄糖为C源、蛋白胨为N源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萌发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8.
为了科学培育闽楠大容器苗,在福建沙县进行了闽楠大容器苗移植方法和光照条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年生美植袋苗移栽的方法可提高成苗率;美植袋苗移栽法、空气切根处理和带肥移植等能显著提高苗木的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根冠比和质量指数;光照条件对闽楠大窗器苗的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和质量指数有着显著性以上的影响,但对根冠比无显著性影响,最佳的光照条件为50%全日照。采用美植袋苗移栽法、空气切根处理、带肥移植等培育措施和50%全日照可提高闽楠大容器苗培育成效。  相似文献   
49.
不同立地因子对楠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对楠木进行不同立地因子造林试验,造林后31a的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楠木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坡度,坡向影响最小。坡位对楠木生长从好到差为下部>中部>上部。坡向对楠木生长的影响较为复杂,在水分条件好的林地下部,阳坡阳光充足有利于楠木生长;而在水分条件差的林地上部阴坡更有利于楠木生长。坡度对楠木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斜坡>缓坡>陡坡。  相似文献   
50.
对不同造林地不同林龄的闽楠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大,闽楠叶生物量显著增大,但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下降;闽楠主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树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造林26a后,树干生物量比例占62.8%;闽楠根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大显著上升,但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反而显著下降,这些数据说明闽楠生物量累积优势不断转向地上部分。闽楠在整个生长过程前8a叶、枝、根生长速度及总生物量积累速度均比8~26a快,但干的生物量积累则是在8~26a速度加快,本研究的结论表明闽楠是适合培养大径材的珍贵用材树种,其径材培育周期远超过26a,研究结果可为闽楠人工林高效培育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