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为研究不同产地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生长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来源于6个省区的12个种源的种子培育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闽楠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的种源差异,苗期生长性状与种源产地气候或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地径、地下生物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径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观测性状与无霜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2个种源可划分为优、良、中、差4类,其中广西、贵州种源具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显示:闽楠各种源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地理隔离导致幼苗的生长性状变异丰富,西南地区种源普遍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02.
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类型Ⅱ(9杉1楠)、类型Ⅲ(7杉3楠)、类型Ⅳ(5杉5楠)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同种类型林分设置3个密度等级,低密度(A:600~1000株/hm^2)、中密度(B:1200~1600株/hm^2)、高密度(C:2000~2400株/hm^2),对比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类型Ⅰ至类型Ⅳ随着闽楠比例的增加其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林下灌木及草本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林分密度及混交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拟合曲线表明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达峰值时的闽楠比例为0.465~0.506,即闽楠比例在46.5%~50.6%之间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值。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密度及混交比例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可将物种多样性作为确定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和混交比例的因子之一。当前阶段,金洞林场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为1200~1600株/hm^2,杉木与闽楠的株数比例控制在0.97~1.10之间。  相似文献   
103.
苦槠叶及根的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发芽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机溶剂浸提和水浸提2种方式分别提取苦槠叶、根的生化物质。并用闽楠种子发芽试验评价苦槠对闽楠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2种方式浸提的苦槠叶和根的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说明从生化角度看苦槠与闽楠的种间关系并不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104.
闽楠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闽楠Phoebe bournei种子的田间出苗率作为评价种子活力的指标,将未经人工老化的种子和经过人工老化(38℃,相对湿度100%,72h)的种子作为活力不同的试材进行试验,以便找到在生产中简单快捷测定闽楠种子活力的可靠方法。采用电导法、TTC定量法及发芽生理测定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经人工老化种子活力低,而未经人工老化的种子活力高。这一结果与田间出苗率相符,说明这几种方法都能用来测定闽楠种子活力,能在生产中应用,但各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及条件不同。电导率法和TTC定量法方法简单快捷,结果基本可靠,而发芽生理测定法结果直观准确,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表4参5  相似文献   
105.
尤溪县楠木林分叶面积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楠木叶面积的测定方法和叶面积指数的测定及生物量、材积、林分密度与叶面积指数间的关系,得出在现有林分条件下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材积与叶面积指数均成线性回归关系,而叶面积指数与林分密度的倒数成二次回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本文确定出了最佳林分密度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06.
贵州不同区域闽楠裸根苗的生长评价与苗木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闽楠苗木的培育及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测定贵州不同区域闽楠苗木的形态指标,以苗高、地径和≥5cm侧根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主根长和根幅作为辅助指标,建立苗高(H)和地径(D)指标的3级苗木质量分级体系,对贵州不同地理区域闽楠裸根苗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价,并制定闽楠裸根苗的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闽楠苗在三都县和独山县生长最好,在遵义县生长最差。闽楠裸根苗的质量分级标准:Ⅰ级苗,H≥28.3cm,D≥0.41cm;Ⅱ级苗,28.3cmH≥14.8cm,0.41cmD≥0.32cm;Ⅲ级苗,H14.8cm,D0.32cm。三都县Ⅰ~Ⅱ级苗占总数的91.6%,从江县和独山县分别占各自总数的33.8%和47.3%,遵义生长的闽楠苗均为Ⅲ级苗。  相似文献   
107.
以一年生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实生苗为材料,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和缩节胺后放置在5、0、-5℃恒温培养箱中处理12 h,然后分别取样测量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和缩节胺后,闽楠叶片组织的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以300 mg/L缩节胺和300 mg/L矮壮素溶液处理的闽楠幼苗组织中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较优,利于闽楠幼苗增强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08.
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3种密度下的闽楠(Phoebe bournei)苗木地下及地上部分竞争关系及对总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闽楠苗木间距的增加,相关的竞争指数减小。同一密度下,地上竞争指数大于地下竞争指数。从各竞争指数的相关系数分析看出,各竞争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显著。但是总竞争受地下及地上竞争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通过通径分析手段能区分地上及地下竞争的相对大小。总竞争受地上竞争的直接影响范围在0.338 5-0.703 1之间,明显大于地下竞争的直接影响(0.201 3-0.376 9)。随着间距的增大,苗木的生长空间变大,地上部分的竞争变大,而地下部分的竞争减小。但是,地上部分的竞争对闽楠苗木的总竞争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闽楠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多用途树种闽楠苗木快繁的问题,开展了闽楠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闽楠3年生苗木嫩枝扦插单株间生根率有显著差异,半木质化穗条带2片叶进行扦插可显著提高穗条生根率,GGR生根剂不同浓度处理闽楠穗条对其生根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扦插基质对闽楠插穗生根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闽楠育苗初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闽楠的种子采集、处理,种子千粒重、发芽率、育苗方法等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