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针对我国柑橘园柑橘全爪螨种群严重发生的现状,本文应用均匀设计,通过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印楝素的不同施用浓度和使用次数对柑橘园柑橘全爪螨自然种群控制作用,并建立了控制效果随这些因素变化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印楝素的使用次数对柑橘全爪螨种群的影响程度强于施用浓度,印楝素单独使用一次不能有效控制柑橘全爪螨种群的数量增长趋势,印楝素3.75 mg/L浓度使用2次或2.50、3.00 mg/L浓度使用3次,可使柑橘全爪螨种群数量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2.
分别对采自重庆市北碚、忠县、万州和长寿四个地区的桔全爪螨雌成螨对双甲脒的敏感性进行了生物测定,其LD50分别为0.014、0.031、0.111和0.007 mg/L。同时测定了四个地区桔全爪螨成螨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其中羧酸酯酶活性依次为7.78、3.15、6.56和6.00nmol/(min·insect),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依次为1.07、0.49、0.50和0.37nmol/(min·mg)。四个地区桔全爪螨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动力学常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离体抑制作用表明,双甲脒对四个地区桔全爪螨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双甲脒浓度达到14.67mmol/L时,抑制作用最强,对北碚、忠县、万州和长寿四个地区桔全爪螨羧酸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65.27%、73.84%、81.44%和88.36%,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6.84%、84.36%、73.32%和70.85%。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索扑利旺在柑橘红蜘蛛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扑利旺防治柑橘红蜘蛛卵室内试验以及在不同虫口基数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扑利旺可明显抑制柑橘红蜘蛛卵的孵化,且孵化后幼螨存活率降低,并对幼螨、若螨和成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使用中,在虫口基数低(2-3头/叶)或春季红蜘蛛发生期,推荐扑利旺200-300倍喷雾处理或扑利旺500倍+24%螺螨酯5000倍喷雾处理;而在虫口基数高(9-10头/叶)或秋季红蜘蛛繁殖高峰期,推荐扑利旺200-300倍+ 24%螺螨酯5000倍喷雾处理来控制柑橘红蜘蛛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4.
从257个柑橘全爪螨田间药效试验中筛选到17种比较好的药剂。对这些药剂的种类和作用特点、使用浓度、防治效果、速效性、持效期、防治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柑橘全爪螨的防控以矿物油为主,其他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的观点,为绿色柑橘生产中叶螨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5.
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是柑橘上的重要害螨,严重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我国作为柑橘生产第一大国,做好柑橘全爪螨的防控意义重大。研究其发生规律、防治技术、抗药性等是做好防控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我国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多种防治手段并存的综合防治策略,化学药剂防治由于其见效快、成本低、防治效果好,能及时的挽回经济损失,是当前我国防治柑橘全爪螨的最有力措施。但近年来柑橘全爪螨对各药剂的抗性发展迅速,因此为解决“3R”问题生物防治也成为我国研究的热点。除此之外,在柑橘全爪螨对各药剂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的情况下,更应该致力于研究发展生物防治等其他绿色防控措施,并密切关注田间柑橘全爪螨抗性发展变化。本文综述了我国柑橘全爪螨发生因子、防治技术、抗药性等研究进展,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策略,为防治柑橘全爪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研究了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不同螨态及其丝网对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californicus的吸引作用和影响加州新小绥螨扩散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柑橘全爪螨完整丝网对加州新小绥螨吸引最强,在试验的5 h中,对加州新小绥螨吸引作用在第1 h效果显著,第2~5 h效果极显著,其中第3 h时的吸引作用最强达78.33%;柑橘全爪螨雌成螨、若螨和幼螨对加州新小绥螨均具有不同强度的吸引能力,吸引作用最强时分别达76.67%、71.67%和68.33%;猎物密度影响不同取食经历下加州新小绥螨的扩散行为,其扩散时间与生境中的柑橘全爪螨卵初始密度呈正相关,处于饥饿状态和自身密度较高时会加速加州新小绥螨的扩散行为,加州新小绥螨雌后若螨扩散时间低于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  相似文献   
107.
柑橘全爪螨是重要的柑橘害虫之一, 对多种化学农药已产生抗性。为合理选择防治药剂, 更好地防治该害虫, 本研究选择7种药剂采用改进浸叶法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 并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7种药剂对柑橘全爪螨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乙唑螨腈(0.818 mg/L)、丁氟螨酯(4.645 mg/L)、印楝素(4.878 mg/L)、氟啶胺(16.844 mg/L)、哒螨灵(21.167 mg/L)、乙螨唑(69.834 mg/L)、螺虫乙酯(417.089 mg/L)。乙唑螨腈和丁氟螨酯的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 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供试药剂, 可作为防治的首选药剂。此外, 氟啶胺对柑橘全爪螨也有较高的毒力和防效, 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保护性杀菌剂, 可在防治柑橘病害的同时防治害螨, 病虫兼治。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明确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基因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基因与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对双甲脒抗性的关系,通过BLAST检索,从柑橘全爪螨转录组数据库中对这3种代谢酶抗性相关基因进行鉴定,并采用RPKM法对双甲脒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代谢抗性相关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对差异较大的基因作定量PCR检测.基因差异性分析发现,抗性品系中有9条CarE基因、12条GST基因及6条CAT基因表达量发生上调,13条CarE基因、12条GST基因和3条CAT基因表达量发生下调;Pc29773nrt、Pcl7807nlg和Unigene31477为上调倍数最高的3个基因,其log2 ratio (RS/SS)分别为12.95、10.81、10.01.定量分析显示,Pc29773 nrt、Pcl7807nlg和Unigene31477的上调倍数分别为3.72、2.03和3.09,Pc29773 nrt和Unigene31477上调显著.研究表明柑橘全爪螨Pc29773nrt和Unigene31477上调与其对双甲脒的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加州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潜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确定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 (McGregor)的国内品系在生物防治中的潜力,采用捕食者功能反应方法,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eharai Amitai et Swirski、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 (Ehara et Lee)和拟长毛钝绥螨A.pseudolongispinosus Xin,Liang et Ke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AaGregor的捕食作用,加州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的功能反应可以很好地拟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对柑橘全爪螨卵的捕食能力显著高于其它3种捕食螨,4种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卵的功能反应参数a/Th分别为20.8342、6.9458、0和6.1634;加州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功能反应分别为20.8342、42.0721、29.1849、22.1204和5.6284.加州新小绥螨密度越大,柑橘全爪螨种群数量下降越快,在益、害比为5∶30下,柑橘全爪螨种群数量在第4天就能得到控制.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国内品系对柑橘全爪螨表现出很大的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110.
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eharaiAmitai et Swirski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柑橘产区,是我国柑橘园的捕食螨优势种之一。由于滥用化学农药,大量叶螨天敌受到危害,叶螨的抗药性却逐年增强。利用天敌生物防治叶螨成为近年来柑橘害螨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研究了江原钝绥螨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和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等3种橘园害虫的捕食能力及选择性。结果表明,江原钝绥螨在28 ℃时,24 h内可以捕食柑橘全爪螨幼若螨约18.5头、柑橘粉虱1龄若虫约13.9头、黄胸蓟马1龄若虫约10.4头,且对3种猎物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江原钝绥螨在28 ℃时具有最高的捕食效能,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减弱江原钝绥螨对猎物的捕食能力。在柑橘全爪螨、柑橘粉虱和黄胸蓟马这3种猎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江原钝绥螨会优先捕食柑橘全爪螨,占被捕食的比例为82.14%。江原钝绥螨雌成螨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的取食具有选择性,其幼、若螨是江原钝绥螨的嗜好虫态。本研究表明江原钝绥螨对柑橘全爪螨、柑橘粉虱、黄胸蓟马均有较强的控制潜力,为江原钝绥螨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