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4篇
  35篇
综合类   388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粤农76/169,Q75,桂糖1号,福蔗77/3003,印度CO331和POJ2878等6个品种甘蔗中,同一品种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有较大的差别;不同品种同一器官过氧化物酶活性也不同,各品种的叶片,叶鞘,茎尖,成熟茎和根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数量差异较大,同一品种各器官中以代谢旺盛的叶片和叶鞘的同工酶数较多,不同品种的同一器官中同工酶数也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2.
花立民 《草业科学》1999,16(5):15-20
研究整理了甘肃黄芪属黄芪亚属植物共20种,1个亚种,7个变种,1个变型。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及每个种的文献及其在甘肃省的产地和分布。其中5个种为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铺地木蓝在柑橘果园种植 1 年后对杂草、0~20 cm 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设置自然生草(CK1)、土壤覆盖遮草布(PD1)、土壤覆盖银黑地膜 + 种植铺地木蓝(PD2)、种植铺地木蓝(PD3)4 个处理,1 年后调查杂草种类、测定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和土壤细菌群落情况。【结果】 PD2 处理土壤全氮(0.86 mg/g)、全磷(0.78 g/kg)、速效磷(23.84 mg/kg )、全钾(11.91 g/kg)、有机质(34.82 g/kg)含量最高;PD2 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比 PD1处理的分别增加了 0.37、27.43 mg/kg,PD1 处理土壤全磷含量最低(0.41 g/kg),PD3 处理速效磷(10.67 mg/kg)和有机质(25.99 g/kg)含量最低;PD1~PD3 处理的土壤全钾含量均大于 CK1 处理,速效钾含量则相反;杂草调查结果表明 PD1、PD2 处理均可很好地抑制杂草的生长。与 CK1 相比,PD1~PD3 处理均可降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但不影响细菌群落分布均匀性。PD2 和 PD3 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较相似,表现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罗库菌门(Roku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其中 PD2 处理的优势菌属为 MND1(3.47%)、Sh765B-TzT-35(4.37%),PD3 处理的优势菌属为 MND1(4.29%)。从 PD1 处理土壤中检测到视为土壤环境恶化的标志类群异常球菌 - 栖热菌门(5.10%)。【结论】柑橘果园行间道覆盖地膜后再种植铺地木蓝的综合表现最好,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和土壤中有益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64.
不同栽培环境下豇豆体内多环芳烃源解析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污染特征环境下栽培的蔬菜体内多环芳烃(PAHs)来源及风险,以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为材料,检测大棚(试验基地PAHs污染残留区)和大田(距离机动车通道100 m内)栽培的豇豆体内PAHs含量,采用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分析了其体内PAHs来源,并用生态效应低中值法和苯并(a)芘毒性等效当量法评估了豇豆体内PAHs污染的生态风险,以人群日均暴露量估算了其潜在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16种优控的PAHs中,大棚豇豆体内含有13种,大田豇豆体内含有6种;大棚豇豆体内的PAHs总含量为253.94μg·kg-1,以2~4环为主,其中3环占总含量的64.47%。大田豇豆体内PAHs总含量为80.60μg·kg-1,芴和菲占总含量的69.69%。大棚和大田豇豆体内的二苯并(a,h)蒽毒性当量分别为43.32μg·kg-1和10.85μg·kg-1,其对总的毒性当量贡献率分别为89.38%和88.57%;大棚和大田豇豆的人群健康风险系数分别为2.07×10-6和6.5×10-7。研究表明:大棚豇豆体内PAHs主要源于人为处理残留的PAHs;大田豇豆体内PAHs主要来源于汽油和生物质燃烧污染。大棚豇豆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大田豇豆尚不存在PAHs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但需重视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和茚并(1,2,3-c,d)芘等物质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65.
番石榴发育期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石榴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本研究以‘珍珠’番石榴和‘水晶’番石榴为试材,研究番石榴果皮和果肉中 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其与抗氧化能力关系。结果表明:番石榴果皮和果肉中,‘珍珠’番石榴的总酚、类黄酮、酚酸、 单宁含量均高于‘水晶’番石榴;番石榴的果皮和果肉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酚酸、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 呈下降趋势;番石榴果皮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于果肉,且果皮抗氧化能力高于果肉;在生物活性物质与总抗氧化能 力的相关性方面,总酚含量相关性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番石榴加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6.
建立槟榔中9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采用1%乙酸-乙腈溶液作为提取液,直接稀释后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检测。研究结果发现,9种有机磷农药成分的线性范围均在2~20 ng/m 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3.4%~120%,RSD为0.59%~9.93%,方法检出限为50.0μg/kg。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及稳定性,可用于槟榔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白子菜提取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抗炎作用。方法 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白子菜水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白子菜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造模5 h后开始连续灌药,7 d后取材,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炎症情况,关节组织单位面积内炎症细胞计数及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结果 中、高剂量白子菜提取物组与秋水仙碱组在足趾炎症情况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方面各药物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药物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秋水仙碱组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秋水仙碱组及白子菜醇提取物中剂量组IL-1β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秋水仙碱及中剂量白子菜醇提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大鼠模型具有抗炎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68.
以红芒6号为试材,对生长发育各时期果皮与果肉样品提取RNA后等量混合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68 419 722个reads,包含6 157 744 980个核苷酸序列信息,平均读长90 bp,序列信息全部登陆NCBI数据库(SRP035450)。对reads进行拼接,共获得124 002个Contig片段,进一步组装获得54 207个Unigene片段,平均长度为838 bp,阈值小于10-5的序列中共有42 515(78.43%)个unigenes被注释到公共蛋白数据库。其中,35 198个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GO类别的44个功能组,14 619个Unigene匹配到25类COG功能组,23 741个Unigene被富集到128个KEGG代谢通路,包括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物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氨酸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类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等。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的芒果功能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分子标记开发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目的]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inn)是中国传统乡土花卉,研究不同种质的观赏性状,对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杂交育种筛选后代、提高育种的针对性和加快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对具代表性的9个紫茉莉品系进行了株高、花型、花色、童期等观赏性状的比较,并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紫茉莉的观赏性状主要包括株高、花型、花色、童期等,传统分类法可分为高株系统和矮株系统,花型为重瓣和单瓣,其花色有白色、粉色共9种颜色,多样性丰富.通过AFLP技术,采用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 56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 48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6.8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21个位点,311个多态性位点.9个品系的相似性系数在0.2357~0.6493之问,平均值为0.4425,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044,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2127,遗传相似性系数最高的是5号和8号,达到0.6493,最低的是3和7,为0.2357.[结论]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紫茉莉品系分为矮株型Ⅰ类和高株型Ⅱ类,分子聚类结果与表型性状特征分类结果较为一致,而在每一类中具体的观赏性状聚类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形态性状与分子标记为紫茉莉品系的研究,为进一步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5种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5种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小麦幼苗的苗高、根长、CAT活性、POD活性等形态、生理指标,为小麦与药用植物轮作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升高,50.00 mg/L对香豆酸和0.01、0.10、1.00 mg/L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组分别比空白对照高18.79%、42.60%、42.69%、26.57%,均达显著水平;阿魏酸、对香豆酸和香草酸降低了小麦幼苗的苗高和主根长,对羟基苯甲酸增加了幼苗的主根长,但均不显著;对香豆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以及SOD活性均有所降低,而丁香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均有所升高,0.01、0.10、10.00、100.00 mg/L丁香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蒸馏水)显著增加9.63%、11.22%、11.50%、8.13%。香草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SOD活性也有所增加。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阿魏酸、对香豆酸对小麦幼苗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们的化感指数均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