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36篇
  92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和2009年2个时段的ETM影像,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郑州市土地利用各类型面积及地类转化情况,确定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概率矩阵,据此应用马尔科夫过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郑州市土地利用将呈现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逐年减少,未利用土地保持...  相似文献   
362.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永春县景观格局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景观类型划分出3期永春县景观格局图;并利用IDRISI软件构建CA-Markov模型,对永春县2010年景观格局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景观格局的Kappa指数为0.8415,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再利用该模型对永春县2015年景观格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10-2015年永春县耕地、林地面积趋于减小,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其余景观类型略有变化;与2000-2010年相比,永春县耕地和林地面积下降速度没有明显减缓.因此,迫切需要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加强对耕地和林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363.
喀纳斯景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伟  范燕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42-11147
基于多时段遥感影像,探讨了近13年来喀纳斯景区景观格局的演变。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喀纳斯景区1992、2000和2005年3个时期的TM/中巴数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了景区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喀纳斯蒂区的景观格局在过去的13年内未发生较大的变化,景观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林地、灌丛草地和与阳坡草原的面积有所增加,但增幅均较小;建设用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5年比1992年增加了5倍多,总增加面积与中山草甸减少面积相当;高山草句和高山冻原与石生植被的破碎度指数与宽块数呈减小趋势,建设用地、中山草甸和阳坡草原则呈增加趋势.其他景观类型变化不大。,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景观格局动态模拟表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可分为2个时期:1992~2000年和2000~2005年:1992~2000年,景区景观格局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因素;2000~2005年,人类干扰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64.
台湾农业金库的主要作用是辅导并协助农会、渔会信用部事业发展,办理农、林、鱼、牧融资及稳定农业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农业金库亏损146.2亿元,2009年6月资本适足率才6.47%,已失去了稳定农业金融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功能。为深入了解台湾农业基层金融资产结构性的变动的状况,以及台湾农业金库成立后台湾农业基层金融不良资产的结构性变化状况,该文拟以马柯夫键移转机率矩阵模型(M arkov chain model)为理论基础,分析台湾农业金库成立前后农渔会信用部资产结构与资产营运效能。  相似文献   
365.
[目的]采用1990年、2000年及2005年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新疆乌苏绿洲(乌苏-奎屯-独山子地区)为例,基于Markov过程原理,在景观尺度下分析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动态过程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关注干旱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合理规划区域资源环境空间,促进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借助3S技术和图形处理软件.[结果]乌苏绿洲的区域景观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山冰川退化、林草耕地化、土地盐渍化、低盖度草地荒漠化以及绿洲内林草地人居化;在空间动态上,农业发展主要为乌苏地区的奎屯河流域,城镇及工业化集中体现在奎屯、独山子地区,荒漠化、盐渍化主要发生在绿洲边缘地带,绿洲及其荒漠交错带的变化最为强烈.在发展趋势上,未来短期内绿洲一荒漠交错带面积减少,绿洲、荒漠的面积继续增大,但各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各景观类型仍然能够维持平衡.[结论]由于绿洲-荒漠交错带在荒漠绿洲平衡与共存机制中具有重要缓冲协调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态环境压力,然而随着荒漠过渡带的减少,绿洲将面临更多新的生态问题,这在干旱区应受到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366.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景观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大庆地区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利用景观组分转移概率矩阵分析探讨了大庆地区23年来景观的动态变化;应用马尔可夫理论,对大庆地区未来几十年景观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和定量预测。结果表明:草地不断退化,湿地大面积减少,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大庆地区2010年后景观类型变化的趋势是耕地、林地、盐碱地、沙地和建设用地在逐年增加,草地、湿地和水域逐年减少,这种变化将持续很长时间,直到相对稳定状态时,耕地占53.45%,林地5.89%,草地12.25%,湿地7.67%,盐碱地13.56%,沙地0.71%,水域1.01%.建设用地5.46%。  相似文献   
367.
滑动平均-马尔可夫模型在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长期降水量的预测是气象科学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水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降水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的特点,通过聚类分析建立降水序列的分级标准,采用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用滑动平均的马尔可夫链模型,通过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预测未来时段的降水状态,并根据模糊集理论中的级别特征值计算具体的降水量,最后以隆德县水文站54年的降水资料为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应用,预测精度较高,为提高中长期降水量预报的精度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368.
汪婧  吴绍华  牟守国  张燕 《土壤》2010,42(6):1025-1029
以正在进行功能转型的徐州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将该区域内土地分为水体、林地、建设用地、农田、未利用地5种用地类型,并计算了2001年、2005年和2008年的转移矩阵概率,利用加权马尔可夫方法预测徐州市未来9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市在2009—2017年内,建设用地将增加7.363km2,水体和林地略有上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9.61km2;采用加权马尔可夫链进行修正,能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9.
基于撒施施肥方式下畦灌试验数据,从传统平均相对误差和马尔科夫随机过程两个角度,对二维撒施畦灌地表水流溶质运移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传统平均相对误差的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水流推进与消退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剐为4.98%和9.37%,水量平衡误差为0.28%,模拟各测点的溶质质量浓度变化过程平均相对误差为8.64%-14.22%,溶质平衡误差O.58%,构建的模型不仅具有较好的模拟二维撒施畦灌地表水流运动和溶质质量浓度变化过程的能力,还具备较佳的水量与溶质质量守恒性.基于马尔科夫随机过程的计算结果表明,地形项的随机性对模拟效果的影响为88.68%-96.21%,而畦面土壤物理属性等模型未能考虑因素的随机性对各测点溶质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为3.79%-11.32%,因此仅考虑畦面微地形分布随机性的模型,具备优良的二维撒施畦灌地表水流和溶质运移过程的模拟性能.构建的模型为评价撒施施肥方式下的畦灌施肥系统性能,提供了合理完备的实用性数值模拟工具.  相似文献   
370.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是当今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前沿和热点,合理的预测能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鲁庄镇1987年、2000年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进行判读和解译,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年均变化率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采用CA-Markov模型对2013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模拟结果的面积误差平均为15.3%,总体空间精度达到81.1%,有较高的置信度。再利用该模型对鲁庄镇2026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结果显示:202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明显,耕地、未利用地持续减少,但减少速率变缓。农村居民点继续缓慢增长,林地有小幅增加。建设用地增加主要是通过占用耕地实现。因此,需要政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加强对耕地的保护,限制盲目无节制的建设占用耕地,对林地加强生态保育,以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