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43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18篇
  49篇
综合类   396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瑞航  高正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66-12467
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合格主体、基本要素和内在动力3个方面论证了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首先,新型农民深刻了解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动机强烈,是建设新农村的合格主体。其次,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最基本要素:新型农民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十分密切,明显具有不可分性;新型农民对其他要素的替代性较强,在一定限度内,新型农民能够突破资金"瓶颈"和政策限制,促进农村迅速发展;新型农民流动性较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城乡之间、不同职业之间发生空间流动或职业转换,这就突破了要素地域上的限制;我国农民数量众多,而且通过培育,很多传统农民完全可以嬗变为新型农民,这就突破了要素数量上的限制,能够保证新农村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要素供给。再次,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他们长期生活于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农民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深刻了解农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浓厚、动机强烈、能力较强;既热情关注新农村建设,又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2.
重庆市主城区常见立体绿化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国  庄华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52-20654
以重庆市主城区常见立体绿化模式为例,介绍了重庆市常见立体绿化植物配置形式、立体绿化常见应用的藤蔓类植物,如常春藤、葡萄、紫藤、爬山虎等和中小灌木,如银合欢、南天竹等,并简要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常见立体绿化植物观赏特性及绿化效果,以供园林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涂耀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91-12693
对民国时期广西粮食流通的主要主体农民和粮商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他们对当时广西的粮食流通起着关键作用,他们决定着粮食流通的时间、空间、规模等重要内容。在各级流通市场中,不同的流通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各级流通市场也决定着粮食流通主体的类型、数量和职能。  相似文献   
104.
一.《噫嘻》主旨众说种种《噫嘻》一诗短小精悍,留给读者无数想象与解释的空间。关于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观点:(一)春夏祈谷说。  相似文献   
105.
大豆经过辐照诱变,后代性状会发生一定变异,本试验旨在解析辐照后大豆诱变后代的性状变异规律,为辐射育种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对大豆科丰14及其20个辐照诱变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5%的诱变系生育期延迟7d以上,80%以上的诱变系在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上有显著变异,35%的诱变系底荚高度有显著变异,分别有20%、30%和15%的诱变系的蛋白质、脂肪和异黄酮含量变异显著。20个诱变系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品质性状变异较小;90%诱变系单株产量显著提高,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的增加对产量提高有促进作用,而部分诱变系的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减少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量提高;大部分诱变系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异黄酮含量的变异与各性状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水稻主栽品种病虫侵害风险和综合抗性,采用田间多点自然诱发法对杭州地区11 个水稻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多目标综合评价和决策方法,对田间主要病虫的综合抗性强弱排序为:‘甬优538’>‘甬优12 号’>‘秀水134’>‘甬优15 号’>‘浙优18 号’>‘丰两优香1号’>‘甬优8 号’>‘甬优9 号’>‘中浙优1 号’>‘中浙优8 号’>‘天优华占’,表现为高抗、中抗的品种分别为4 个、5 个,中感、高感各1 个;2 个试验点在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当年田间发生量大的病虫抗性分析结果较一致,而零星发生的病虫上表现的抗感程度有差异。经多目标决策法分辨各目标性质并作相应变换,两地各品种的总体抗性评价排序较一致,父本亲缘关系相近的水稻品种具有相近的综合抗性。根据品种结构与抗性变化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可为不同品种布局下的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利用2000—2014年气象站点数据(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对黔江区以及重庆主城区各项气象要素15年间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的定量计算,综合评价了黔江区、重庆主城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黔江区多年来年均气温变化波动较大,总体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全年日照时数较少,相对湿度大,风速较小,一年中共有6个月为气候舒适月,包括春季(4、5月)、夏季(6、8月)、秋季(9、10月);重庆主城区的气候舒适月分别为春季(3、4、5月)、秋季(9、10、11月)。相较于重庆主城区而言,黔江区在夏季旅游气候更清凉舒适,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8.
根据西南民族地区自身的养老实际,在充分考察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力量的基础上,指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社会支持系统的主体,分别是政府、社会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家庭组织,提出不同主体的养老保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9.
淡水养殖珍珠对常德市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龙凤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27-17728,17750
[目的]探讨淡水养殖珍珠对常德市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4个珍珠池塘养殖水面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对水体中的透明度、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水质因子进行测定。[结果]5~9月是三角帆蚌的快速生长时期,随着其生命活动增强,可使水体透明度增加,其增加幅度达96.4%,使水体中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含量明显下降,分别下降67.2%、67.2%、40.3%和24.6%。[结论]淡水养殖珍珠可明显起到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袁彩勇  袁生堂  王健  孔宪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82-12383,12404
[目的]为徐淮地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供试种子参加了2004~2007年江苏省中熟中粳稻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及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结果]徐淮11号在预备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375.0kg/hm2;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682.0kg/hm2;在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439.5kg/hm2。淮稻11号在大面积示范试种中的一般产量为9750.0kg/hm2。淮稻11号分蘖成穗率和颖花分化能力均较高,有效穗数为28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为120~130粒,千粒重高达28.0~29.0g,结实率为90.0%。淮稻11号的糙米率为84.3%,整精米率为72.0%,垩白率为10.0%,垩白度为1.0%,碱消值为7.0,直链淀粉含量为18.4%,胶稠度为76mm,透明度为2级,综合品质评价达国标2级优质米标准。[结论]该试验成功选育出了超级稻新品种淮稻11号并为其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