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245篇
农学   239篇
基础科学   115篇
  234篇
综合类   1373篇
农作物   21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209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41.
陈德奎  吴硕  邹璇  周玮  陈晓阳  张庆 《草业学报》2022,31(3):207-213
为了研究邻苯二酚对红香椿叶和绿香椿叶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分别对添加了0.5%邻苯二酚和1.0%邻苯二酚的香椿叶进行青贮。结果表明,香椿叶青贮蛋白组分保存良好,真蛋白含量保存稳定,非蛋白氮和氨态氮含量较低,抗氧化性略有降低,但保持在较高水平。与CK相比,邻苯二酚显著提高了青贮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力(FRAP)活性(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香椿叶的抗氧化性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青贮良好地保存了香椿叶的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性。在邻苯二酚的作用下,香椿叶青贮的抗氧化性得到了提高,香椿叶青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42.
胡杨多形叶气孔特征及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彩霞  邱箭  姜春宁  高荣孚  汪万福 《林业科学》2006,42(8):19-24,I0008
为揭示多形叶发育的生态适应机制,选择锯齿卵圆形、卵圆形和披针形3种典型成年胡杨叶片进行气孔及光合特性方面的研究.观察到,胡杨叶片近轴面与远轴面的气孔密度相近,气孔为非均匀开闭;3种形态叶的气孔密度不同,锯齿卵圆形的最大,披针形的最小.气孔下陷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锯齿卵圆形叶气孔下陷较深,披针形的最浅.它们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单峰曲线.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存在较大差异,卵圆形叶和锯齿卵圆形叶的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披针形叶.3种形态叶的光补偿点相近,但饱和点存在差异;叶片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以及PSⅡ潜在活性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锯齿卵圆形叶的最高.结果表明,胡杨叶片在发育过程中从形态、解剖和光合特性上均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43.
阔叶树落叶分解过程与土壤动物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东北3种阔叶树落叶的分解与土壤动物在其分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3种枯叶的重量损失速度排序:水曲柳>白桦>蒙古栎。3种枯叶的半分解期及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水曲柳0.4年与1.7年,白桦0.9年与3.9年,蒙古栎为1.9年与8.2年。在枯叶分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大型土壤动物有蚯蚓、线蚓、马陆、腹足类、昆虫及其幼虫;中小型土壤动物有线虫、螨类、弹尾类等30余种。  相似文献   
44.
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和樟子松枯梢病菌有抑菌活性,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3.12 g/L,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MIC为6.25 g/L。采用GC-MS分析了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经柱层析后集分I和集分II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相对含量较高的5-羟基-1,4-萘醌(胡桃醌)、D-阿洛糖、5,8-二羟基-1,4-萘醌、1,5-萘二酚、2,3-二氢苯并呋喃、7-甲氧基-1-四氢萘酮、1-萘酚、8-羟基-2-甲氧基-1,4-萘醌和4-甲基-2,6-二羟基喹啉等。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杜仲叶内杜仲胶形成与积累的动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索杜仲叶含胶性状年变化和逐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不同着生部位叶片含胶率随叶龄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年的不同季节中,叶片含胶率差异很大,春季展叶时,叶片含胶率最低,6月下旬达到最大值,着生在枝条不同部位的叶片虽然展叶时间不同,但是叶片含胶率都是在展叶时最低,在叶龄50~65 d时,含胶率几乎都达到最大值,杜仲叶片含胶率与叶龄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杜仲叶片含胶率随着树龄的增大含胶率总体呈提高的趋势并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6.
本文对1986年所引种的13种桉树的叶片结构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属两面叶的有9种,等面叶的有4种;根据角质膜与表皮、栅状层与海绵层厚度比值、主脉中柱与主脉横切面积比值以及3项比值的平均值为指标,结合各自结构特点,把13种桉树对光、水变化的协调适应程度分为3个层次:(1)柠檬桉、白桉、赤桉和窿缘桉其叶片各组织对旱、寒、风和强光照的协调适应较强;(2)巨桉、昆士兰桉的角质膜与表皮比值、尾叶桉栅状层与海绵层比值均较高,适于一定水肥条件生长;(3)粗皮桉、小果灰桉3项比值最低,抗逆性较差,最差为托里桉和斑叶桉。  相似文献   
47.
试验表明:以悬铃木树叶为主要原料,适当搭配糖、石膏和玉米粉袋装栽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高。  相似文献   
48.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柿叶精油的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对萃取得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佳工艺条件为,100 g柿叶在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温度50 ℃、CO2流量20 kg/h、萃取时间2.5 h,得率为3.1 %.用超临界CO2萃取柿叶精油比水蒸气法蒸馏的柿叶精油得率提高了55 %,萃取物纯度高,有浓郁的柿果香味,色淡黄.  相似文献   
49.
杉木枯死枝、叶有在树上宿存多年的特性。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一立地指数 14 ,林龄 13a ,保留密度 2 60 0株·hm- 2 的 1代林 ,树上宿存枯死枝、叶总量达 4 10 8 0kg·hm- 2 ,相当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 3 5 4 %。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冠层的分解速度 ,与置于枯枝落叶层的分解速度的测定结果表明 ,后者比前者快得多。说明在杉木林生长急需养分的速生期和杆材期 ,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适时地打落于地表 ,使其在枯枝落叶层分解 ,与挂在冠层上的分解相比 ,对林木营养作用不同 ,前者比后者能及时、更多地提供养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林冠下部由低到高呈 4层分布。鉴于各层死亡时间不同 ,经受的分解时间和雨水淋溶的强度也相异 ,其在树冠上的分解速度是分层测定的 ,上下层差异较大。在枯枝落叶层的分解速度也分层测定 ,上下层的差异较小。在枯枝落叶层分解时 ,本实验 1年间枝的各层分解量之和是树冠上分解时的近 2 3倍 ,叶为 5 4倍。在枯枝落叶层分解时 ,1年间各层枝、叶 ,营养元素归还量之和是树冠上分解时的 3 5倍。速生、杆材期 ,适时地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打落于地表 ,对连栽杉木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更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0.
福建比利时杜鹃叶片矿质营养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用凯氏定氮法、钼蓝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市场上生长良好的福建比利时杜鹃花叶片N、P、K、Ca、Mg、Fe、Mn、Cu、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成熟叶片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分别为N 32.9 g/kg, P 4.6 g/kg, K 22.6 g/kg, Ca 23.9 g/kg, Mg 3.4 g/kg,Fe 123.3 mg/kg,Mn 249.2 mg/kg, Cu 27.5 mg/kg,Zn 163.2 mg/kg.活性Fe的含量为12.3 mg/kg.N、P、K的比例为1∶0.14∶0.69.成熟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分别为N 28.0 g/kg,P 4.2 g/kg1,K 24.2 g/kg,Ca 24.9 g/kg,Mg 3.6 g/kg,Fe 265.5 mg/kg,Mn 354.3 mg/kg,Cu 19.8 mg/kg,Zn 142.3 mg/kg.活性Fe的含量为18.0 mg/kg.N、P、K的比例为1∶0.15∶0.87.该分析结果可供其他地区生长不良的杜鹃进行营养诊断时参考,以改善杜鹃生长不良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