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7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721篇
林业   599篇
农学   240篇
基础科学   332篇
  2425篇
综合类   2511篇
农作物   97篇
水产渔业   178篇
畜牧兽医   324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55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501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以陕西长武旱塬为例,分别对研究区农地和5个不同林龄(9、12、16、19 a和23 a)苹果园的土壤剖面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测定,利用Craig-Gordon模型定量估算其土壤平均蒸发量,并基于“空间换时间”方法分析果园种植及生长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及9、12、16、19、23 a林龄苹果园的土壤蒸发量均随苹果树的种植及生长呈现先减少再增大的趋势,年均蒸发量分别为129、104、89、119、128、136 mm;苹果园的土壤蒸发量变化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713);苹果园种植的前中期(9~12 a)土壤蒸发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加逐渐减小,而在中后期(12~23 a)深层土壤水被大量消耗造成的干旱胁迫使得果树叶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林下土壤蒸发量又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2.
于宗恺  景煜都  刘励  刘小伟  张强  程杰  郭梁 《草地学报》2023,31(4):1115-112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优良修复草种在黄土高原广泛种植,然而随着农村人口迁移及土地利用变化,苜蓿人工草地大量弃置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苜蓿弃置草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弃置年限(0年、5年和10年)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参与土壤碳氮磷(C,N,P)循环的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和微生物C,N含量随弃置年限呈增加趋势,而C,N相关胞外酶活性和化学计量变化幅度较小;土壤和微生物P含量随弃置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但P相关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土层,表层(0~20 cm)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较高,其变化趋势与总体结果相似;亚表层土壤(20~40 cm)和(80~100 cm)深层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各指标较于表层土壤均降低40%~80%。相关分析表明弃置草地土壤由于P匮乏而逐步退化,可通过补施磷肥改善。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冬虫夏草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以青海省7个地区冬虫夏草生长地土壤样本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碳酸氢钠浸提-比色法、酸溶法、1 mol·L-1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碱解-扩散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样本的养分与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XH(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土壤各指标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C∶N的范围是18.24~32.79,C∶P是155.53~562.78,N∶P是4.85~24.00,C∶K是4.51~11.52,K∶N是2.55~7.17,K∶P是31.44~81.86;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C∶P与N∶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本研究发现采挖冬虫夏草对其生长环境的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性影响,为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4.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单一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存在着识别的土地利用类别少、某些类别混分现象较严重、分类结果的精度较低等问题。以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为例,提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两种影像融合方法:主成分变换法和乘积运算法,并从影像的光谱质量、纹理信息和目视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变换法为较理想的融合方法。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实验样区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用使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的类别分类正确率提高达到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明显减少,分类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此研究对于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评价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5.
66.
论乡村产业振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如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这是值得研究的紧迫而现实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乡村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入手分析,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将其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传统产业缓慢发展;第二阶段:1978—2000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第三阶段:2001—2011年,新型产业不断涌现;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乡村产业绿色“转型”。同时也指出了当前中国乡村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即:产业门类少、生产规模小、产业层次浅、产业链条短、生产效率低、特色产业弱、品牌产业缺、产业环境差、产品质量低和缺乏竞争力。最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遵循的6大原则和10项具体措施,以期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7.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量元素(Cu、Zn、Mn、Mo、Fe)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以甘肃省关川河流域退耕还林地和农地为研究对象,使用有效性评价、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微量元素与土壤环境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退耕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在表层土壤中呈一定的富集现象。退耕地Cu、Mn、Mo的有效性指数高于Zn、Fe,侧柏林地有效性综合指数高于云杉林地。偏相关分析显示,退耕还林区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与土壤含水率;回归分析显示,土壤环境因子可解释38.1%~73.8%有关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全钾对土壤微量元素的直接作用最大,土壤全氮对微量元素的间接作用最大;决策分析表明,土壤全钾与土壤有机质是退耕还林区微量元素含量的决策变量,而土壤含水率是土壤微量元素的限制变量。  相似文献   
68.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枣林露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2年和2013年叶片湿度传感器(LWS)、温湿度仪、热扩散式探针(TDP)、中子仪实测的露水强度、冠层温湿度、树干径流、土壤水分及气象站监测的气象因子,分析了枣林生育期内露水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其与水资源输入、输出项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枣林露水量随生育期变化呈现递增趋势,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露水总量分别为31.31、37.87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蒸腾量和蒸发量的6.87%、10.00%、17.65%和7.90%、15.00%、17.90%,露水量日平均值分别达0.44、0.47 mm。此外,露水量具有发生频率高、稳定性强、重度露水量(大于0.20 mm)比重大的特点。在枣树全生育期内,露水量作为水资源输入项会引起蒸腾量在果实膨大和成熟期显著降低(P0.05),但对蒸发量无显著影响。研究显示露水是该区枣林重要水源,是水量平衡中不可缺少的输入项。  相似文献   
69.
浙江省农村水污染成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地表水受污染的影响因素多,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及农村面源污染均造成了较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为此,对浙江省农村水污染治理对策进行了探索,旨在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污水重复利用等措施改善农村水生生态环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0.
刘俊 《湖南农机》2007,(9):14-16
本文阐述了推进农业产为化经营是贫因地区农业发展的意义、基础、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