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76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135篇
  716篇
综合类   49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7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银川盆地富硒土地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银川盆地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硒区.该富硒区具有富硒土层厚、硒含量适中、宜于开发利用等特点.富硒土地分布区不仅硒含量高,而且污染有害元素的含量特别低,呈"原生态"的自然状态.初步分析认为银川盆地土地富硒主要与成土母质(母岩)有关.  相似文献   
32.
塔里木河是新疆南疆地区最重要的水源,被誉为“生命之河”。本文章主要针对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成因。  相似文献   
33.
小型自排沉沙池沉沙工况的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小型自排沉沙池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然后以物理模型对小型自排沉沙的水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资料深入分析了小型自排沉沙池内水流的流态特征,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试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小型自排沉沙池沉沙工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流域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晰区域内不同沙化阶段植物群落的演化特征,有助于为该区沙漠化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并应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厘清该区潜在、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阶段植物组成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沙化程度加剧,植物优势种从矮生嵩草、草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演替为青海固沙草、驼绒藜和沙蒿,生活型从中生向旱生演替;植物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度依次降低;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均为先升后降,轻度沙化阶段最高,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沙化过程对多样性指数影响为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除Pielou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与植被特征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青海湖流域沙化防治及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湘中丘陵区长江防护林生态效益的定位观测,分别对小流域小气候、坡面产流量、产沙量及输沙率的分析、对林地最大涵水能力及保土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
石羊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来石羊河流域荒漠化正在加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割裂客体系统之间的必然联系,没有从系统的角度管理荒漠生态系统。(2)大面积打井开荒是当是生态退化的关键。(3)治沙措施散件得不到优化组合,其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4)措施散件缺乏定量描述,可操作性差。(5)管理方面的不合作行为是荒漠化防治事倍功半的关键。(6)生态发展的惯性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1)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中心。(2)综合防治是根本出路。(3)建立科学而严格的管理责任追究机制是根本保证。(4)开发利用非生态资源是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7.
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分析了长江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湿地资源及其湿地保护现状,重点论述了长江流域内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的分布数量、湿地面积、保护形式等情况,同时通过对流域内423个重要湿地受威胁状况及其影响面积的调查分析,总结了长江流域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探讨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对策,旨在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与综合治理策略研究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水足迹动态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疏勒河地区生态用水不断被挤占,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也因缺水而退化,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了有效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水足迹模型研究了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的水足迹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总水足迹呈增长趋势,人均水足迹从2001年的772.537m3增加到2010年的1 304.476m3。疏勒河流域水资源集约利用度呈增长趋势,从2001年的6.053增加到2010年的10.875,说明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从2001年的0.447增加到2010年的0.747,说明疏勒河水资源利用压力虽处于水资源可承载范围内,但其水资源压力不断上升。农田灌溉用水和农田种植面积均与农畜产品虚拟水足迹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未来还需从实施节水农业战略等方面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通过虚拟水贸易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推动黄河流域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加深对农业 投入产出的认识,改善农业资源约束日 益紧张、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问题,并提出优化设计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方法】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 析陕西大荔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然后采用能值分析 (EMA) 法并构建指标体系,定义和计算若干个基于能值流 的指数,表征和度量 2014、2019 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特征以及发展可持续性,定量分析评价农业生态系统各 类投入及产出能值,确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大荔县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年 2019 年与基期年 2014 年相比,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自给率由 18% 降为 13%、净能值产出率由 2.10 降为 1.27、可持续发展指数由 0.90 降为 0.35,能值投资率由 4.51 升至 6.71、环境负载率由 2.33 升至 3.61、能值密度由 1.93×1012 sej/m2 升至 2.69×1012 sej/m2 、人均能值用量由 1.03×1016 sej/ 人升至 1.41×1016 sej/ 人。与 2014 年相比,2019 年大荔县林地、 人造地、水体面积分别减少 5.75%、0.60%、60.06%,草地、耕地、湿地面积分别增加 19.80%、1.44%、21.15%。 【结论】土地利用变化不是影响农业能值产出变化的主要因素,大荔县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提高的同时农业生产 成本也在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较为快速,为消费型经济系统。以农药、柴油和化肥为代表的不可更新工业辅 助能值投入大量增加,增大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40.
干旱区土壤水分垂直方向运移与分配,特别是膜下滴灌绿洲地区土壤水分垂直方向分布现状与运移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究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层贡献问题,阐明农田土壤中水分运移过程,于2019年沿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进行分层采样,依次为0~5、5~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测定了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值,对同位素δD和δ18O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δD和δ18O最大值位于0~5 cm土层,分别为-25.64‰和-0.19‰; δD和δ18O最小值位于20~40 cm土层,分别为-108.32‰和-8.19‰。0~5 cm土层δD和δ18O值较高,表明上层比下层更易受水分蒸发作用影响,存在强蒸发效应。随土层深度增加,δD和δ18O值呈减小趋势,其中80~100 cm土层变化趋势缓慢。氘盈余值表现为山地>平原>荒漠>山前。研究表明,受长期膜下滴灌影响,加之蒸发作用强烈,玛纳斯河流域土壤水分迁移过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