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稻水象甲对水稻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地控制稻水象的危害,于1995~1996年进行了2a的扣笼接虫试验,通过计算分析,明确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稻水象甲对不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情况,得出稻水象甲的防治指标为30头/m^2。  相似文献   
42.
湖南省稻水象甲的遗传多样性及入侵扩散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湖南省稻水象甲的入侵扩散特点,运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方法及对比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信息,探讨全省17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扩散模式。结果表明:湖南省稻水象甲种群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非常保守,不能提供有效的多态性位点信息,而ISSR的多态性信息非常丰富,其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可达93.24%;基于ISSR的数据分析发现,湖南省稻水象甲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3 0,各地理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414 3,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湖南省稻水象甲地理种群分化不符合地理隔离模式,以人为因素导致的扩散为主,自然扩散为辅。  相似文献   
43.
稻水象甲是侵入我国的一种重要检疫性水稻害虫,目前已经在我国大部分稻区扩散蔓延。海南岛尚没有稻水象甲发生为害的报道,但海南岛是稻水象甲的适生分布区,加上稻水象甲具有孤雌生殖的繁殖特点,从理论上说,只要有一只稻水象甲成虫被携带进入,就会繁殖一个种群世代,稻水象甲在南繁区传播蔓延的风险相当大。建议禁止水稻稻桩进入南繁区,并对来自疫区的水稻南繁材料加强植物检疫,把该虫拒于南繁基地之外。  相似文献   
44.
通过2003~2004年对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在山西忻州地区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该地区一年只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营孤雌生殖方式繁衍后代,扩展蔓延迅速,继而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5.
两种育秧方式下稻水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稻水象甲幼虫在贵州高原山地环境下空间分布结构,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研究了旱育秧和两段式育秧方式对其空间分布型的影响.2种育秧方式稻田中稻水象甲幼虫均呈密度依赖性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旱育秧稻田稻水象甲幼虫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所致,而两段式育秧稻田幼虫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与昆虫本身聚集习性共同引发.当防治阈值为12头/丛、置信水平为1.96时,旱育秧稻田幼虫序贯抽样公式为:T1(n),T0(n)=12n±15.2943√n;两段式育秧稻田为T1(n),T0(n)=12n±17.7580√n,两类稻田中百丛虫量分别达到1 353头和1 378头以上时需要进行防治.旱育秧稻田稻水象甲幼虫最适宜的抽样方法为平行线取样法,而两段式育秧稻田则为棋盘式取样法.  相似文献   
46.
入侵害虫稻水象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稻水象甲原产北美,20世纪70年代初传播到日本,1988年首次在我国唐山市发现,目前其分布范围已扩大到辽宁、吉林、天津、北京、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市,在疫区造成严重危害,并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本研究对外来人侵种稻水象甲在近十几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就其适应性、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方面作了重点描述。  相似文献   
47.
稻水象甲幼虫危害根系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特别是幼虫破坏根系,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初步研究探讨了稻水象甲幼虫危害根系后对水稻的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我国水稻产区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本文综述了苗床施药防治稻水象甲技术及其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该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精子形成过程,通过扫描电镜照片观察其精子形成过程中部分时期的尾部超微结构.发现该虫精子鞭毛内部由2个线粒体衍生物、2个副体、1个中心粒侧体和1个微管系统(轴丝)构成,轴丝由9个副微管、9对双微管和2个中央微管组成.属典型的9+9+2构型.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两线粒体衍生物的形态和内容物有显著差异.中心粒侧体在后期才出现,包围线粒体衍生物、副体、中心粒侧体的微管在后期则全部消失.表明稻水象甲精子的形成过程相似于已报道的一些鞘翅目昆虫,但在线粒体衍生物、中心粒侧体、微管的发生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0.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及其被害状,总结了其生活史及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稻水象甲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