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林业   220篇
农学   393篇
基础科学   77篇
  259篇
综合类   1014篇
农作物   414篇
畜牧兽医   135篇
园艺   336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为研究不同部位、不同产地梗丝对卷烟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的影响,分析了国内6个产地烤烟上部、中部、下部梗丝样本的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并与相应部位、产地叶丝样本的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对比。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梗丝烟气焦油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烟碱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不同部位的叶丝烟气焦油、烟碱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不同部位的梗丝、叶丝之间烟气一氧化碳释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产地之间的梗丝、叶丝烟气焦油和烟碱释放量差异性均较小;不同产地的梗丝一氧化碳释放量以贵州毕节、云南临沧较高,以湖南郴州较低。梗丝烟气中焦油、烟碱释放量明显低于叶丝,而一氧化碳释量则明显高于叶丝。  相似文献   
992.
叶用莴苣富硒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射手101’、‘大像生一号’、‘美国大速生’3种叶用莴苣的富硒效果进行比较。分别采用叶面喷施浓度梯度为7.5、15.0、22.5 g/hm2的硒酸钠与亚硒酸钠溶液,进行1次或2次叶面喷施,利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标准曲线法测量硒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2种硒源均可以提高3种叶用莴苣含硒量。其中,浓度为22.5 g/hm2的亚硒酸钠富硒效果最好。喷施1次,‘射手101’效果最佳,含硒量为(11.33±1.52753) μg/100 g。喷施2次,‘大像生一号’效果最佳,含硒量为(14.33±0.5774) μg/100 g,约为喷施1次时含硒量(4.87±0.3215) μg/100 g的3倍。  相似文献   
993.
基于Android系统手机的叶面积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快速无损测量植物叶片的面积,利用Java编写的软件,以Android智能手机为工作平台,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植物叶片面积进行测量。测量步骤分为:图像获取、图像分割、图像二值化、滤波去噪、叶片面积计算。采用该方法分别对面积为100mm2的三角形、100mm2的正方形、314.15mm2的圆、112.26mm2的正五角星在150mm和200~800mm之间间隔为100mm的8个距离段进行了面积测量,结果显示其测量误差范围在-0.62%~0.79%之间。应用该方法测量了代表不同植物叶片形状的番茄、茄子和枫叶叶片,当手机和叶片的距离在300~600mm时,测量结果与LI—3100型叶面仪测得的结果偏差在±1%以内,其他距离段偏差均大于1%。本研究设置图像为2560像素×1920像素,测量精度能达到0.001cm2,证明该方法具备精确测量叶片面积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4.
当前玉米产量的提高部分归因于种植密度的增加,但过高的种植密度使冠层中下部叶片光照条件变差,致使单株生长速率降低。因此,如何缓解该条件下群体光合与单株光合性能的矛盾成为当前玉米高产栽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在种植密度为105 000株hm–2的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及半紧凑型玉米品种金海5号的群体光合速率(CAP)、叶面积指数(LAI)、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对不同程度去叶的响应,以期为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稳定或提高单株生产力探讨新的技术途径,同时也为耐密高产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开花后3 d分别2个品种做不同程度去叶处理,包括去除植株顶部2片叶(S1)、4片叶(S2)、6片叶(S3),以不去叶植株为对照(S0)。结果表明,去叶可显著改善玉米生育后期群体透光率(LT),然而S2和S3处理显著降低了LAI,增加了生育后期的漏光损失,不利于光能利用率的提高,致使其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较低;去除植株顶部两片叶(S1)可显著提高籽粒灌浆期间CAP并延长LAI高值持续期,形成较高的籽粒产量,而过度去叶(S2和S3)则显著降低产量;花后52 d,郑单958 S1处理CAP较对照升高12.49%,而金海5号则升高23.08%;随去叶程度的增强,花后0~26 d内各去叶处理穗位叶Pn、气孔导度(gs)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均显著高于S0,但之后S1处理表现出较优的单叶光合特性。S1处理穗位叶自花后13 d起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可见,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去除植株顶部2片叶可有效调控两株型玉米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穗位叶光合特性及活性氧清除能力,能较好地协调高密度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且对半紧凑型品种金海5号调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5.
叶类蔬菜中硝酸盐的累积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更寿  杨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63-5164
综述了硝酸盐在叶类蔬菜中的积累的现状,影响因素及降低蔬菜内硝酸盐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苦瓜两种叶色值与果色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份苦瓜自交系为材料,利用叶绿素计和色差计分别测定苦瓜叶片SPAD值、色度角(H°)及果实色度角(H°),并对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苦瓜不同自交系的叶片SPAD值、色度角以及果实色度角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SPAD值和色度角均与果实色度角呈显著相关,叶片SPAD值和叶片色度角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苦瓜叶色可以为果色选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3个黄杨品种(大叶黄杨、金心黄杨、金边黄杨)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进行测定和分析,认为金心黄杨和金边黄杨的黄色部分不是由类胡萝卜素的绝对含量增加或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的提高形成的,而是由于黄色部分总色素特别是叶绿素含量降低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8.
为促进北方地区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开展条叶兼用生态桑树优良品种的选育。从河北省保存的桑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旱耐寒和丰产性能好的育种材料,以桑叶、桑条的产量和品质为目标性状,进行株系选择及抗旱性试验和产量、品质性状鉴定试验,并进一步通过区域试验选育出桑树新品种冀桑4号。该品种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和生长旺盛的特点,在条叶兼用生态桑树的特定收获方式下,产叶量和产条量分别为6.85、13.44 t/hm2,比养蚕专用桑树品种冀桑2号提高4.74%、70.78%;桑叶和桑条的品质优良,100 kg桑叶产茧量和100 kg桑叶茧层量分别比冀桑2号提高5.85%、7.49%,桑条作为造纸原料的综合品质优于红皮花桑和条墩桑1号。该品种已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适宜在北纬42°以南、海拔500 m以下的北方干旱山地和沙地用于生态造林或作为粮、油作物的间作树木。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叶片面积玉米叶片保绿度开花后衰减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采用Excel工作表及Origin7.0统计分析软件对基于绿叶面积玉米叶片保绿度开花后衰减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开花后叶片保绿度衰减符合方程y=aeb-cx/(1+eb-cx);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保绿度衰减启动时间、最大衰减速率和最大衰减速率出现时间等衰减特性差异较大;即使相同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衰减特性也不尽相同。采用y=aeb-cx/(1+eb-cx)模拟方程能比较全面揭示叶片保绿度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杜仲叶中绿原酸醇提法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 乙醇提取杜仲叶绿原酸最佳工艺条件为: 乙醇浓度为60%,浸提温度为60℃,时间为2.5h,物料比1:12。结论 在最佳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为2.4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