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1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0篇
  58篇
综合类   375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氮磷钾配比对甘蓝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兰州市甘蓝生产中的氮磷钾三要素与产量、养分吸收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该地区甘蓝科学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该区域主栽春茬品种"中甘21"为供试材料,设CK,NP,NK,PK,NPK 5个施肥处理。在甘蓝各生育阶段测量其生物量、养分含量,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对甘蓝各时期养分吸收速率、养分累积量以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中甘21"的生物累积动态呈现S形曲线,生物量在苗期增加较小,结球后生长加快,至成熟期后生长速度减缓。氮肥对生物量的形成影响最大,其对甘蓝生物量的限制在整个生育期都存在,其次是钾肥和磷肥。不同肥料配比显著影响了甘蓝植株养分吸收速率和累积量。甘蓝对养分的吸收速率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结球—成熟莲座—结球苗期—莲座移栽—苗期。同时氮、磷、钾的吸收累积量随着甘蓝生长不断提高,其中氮、磷素的累积在结球期后提高明显,钾素的累积在莲座期后开始提高。甘蓝氮、磷、钾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同时累积量不断提高。[结论]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显著影响甘蓝的生物质量和产量以及养分利用率,其中氮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112.
郭立磊  董晓峰  于琳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229-19233,19236
以兰州市为例,依据1986、2002和2006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进行遥感影像系统性分析,反映了地处黄土高原的典型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讨论了河谷型城市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并运用马尔科夫对其2010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3.
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消长动态及群落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相对丰度和生态位计算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群落进行了研究。初步明确了兰州地区胡麻田间杂草种类共有11科23种,其中主要科为:禾本科、菊科、藜科、苋科和旋花科;优势种群为:地肤、狗尾草、藜、苣荬菜、稗草和打碗花。同时明确了优势杂草的消长变化规律,即4月中旬为杂草始发期,5月中旬和6月中旬为2个出草高峰期。优势杂草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肤的综合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对胡麻的危害最大,其次为狗尾草和藜;地肤与狗尾草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与苣荬菜的水平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而苣荬菜和藜的垂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它们相互之间利用资源的相似性较高。利用相对丰度和生态位宽度均能确定优势杂草的种类,反映杂草对作物危害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4.
甘肃兰州市耕地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关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90~2004年兰州市耕地统计资料,对该地区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耕地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将其概括为人口经济因素和农业科技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动态变化与社会驱动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15.
百合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的离体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百合品种元帅(Acapulco)、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附加不同浓度的枯萎病菌毒素粗提液,用于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的离体筛选.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75%的毒索培养基上培养10d作为百合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筛选的选择压比较适宜,抗镰刀菌无性系的再生苗生长正常,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比未经筛选的对照株高,经人工接种枯萎病菌鉴定,2个百合品种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的再生植株均表现中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116.
百合离体抗盐变异体的筛选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百合离体叶片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叶片的分化率和存活率均下降,并筛选出其半致死浓度(0.6%)和处理时间(3 h)。利用筛选的EMS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离体叶片进行处理,在1%盐浓度胁迫下进行抗盐性突变体筛选,得到抗盐性诱变植株。经鉴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减少,细胞膜透性减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表明筛选的百合突变体比对照具有更强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17.
应用Fuzzy正交分析法,研究了东方百合"帝伯"(Tiber)组培苗继代培养时蔗糖、6-BA、NAA对组培小鳞茎增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方百合组培继代增殖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MS+1.0 mg.L-16-BA+0.5 mg.L-1NAA+30 g.L-1蔗糖。  相似文献   
118.
亚洲百合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常规授粉的方法,对亚洲百合自交、系内杂交和系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百合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试验发现,自交试验中只有‘Mount Duckling’得到膨大的果实;系内杂交试验中共计19个杂交组合,其中13个组合得到膨大的果实,10个组合得到胚;系间杂交试验中以2个东方百合品种为父本,共计12个杂交组合,均未得到胚。通过研究还发现,正反交对结实率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9.
温汤处理种球对亚洲百合幼苗耐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温汤处理种球对亚洲百合幼苗耐热性的影响。【方法】以亚洲百合‘多安娜’(Pollyanna)为试材,研究种球在45℃下,经历不同时间梯度(0、10、20、30、40、50min)温汤处理后,其幼苗抗性生理指标及电阻抗图谱参数对38℃胁迫的反应。【结果】种球热锻炼20min,植株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高于对照51.41%(P0.01)和23.45%(P0.01),根系活力比对照增加57.11%(P0.01),弛豫时间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处理30min后,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达到峰值,但与处理20min差异不显著,且根系活力下降至低于对照。【结论】种球温汤处理20min显著提高亚洲百合‘多安娜’幼苗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0.
东方百合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东方百合Tiber品种的多种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激素浓度条件下,东方百合Tiber品种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效果不同,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在数量、质量和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形成愈伤能力大小依次为:幼嫩鳞茎>花托>鳞片>叶柄>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