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6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林业   264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128篇
  1087篇
综合类   2575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118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工程是21世纪一项战略生态工程。作者就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8年补助期满后农民生计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征用占用林地为例,列举出补偿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林地补偿与区域区位、补偿基数、补偿倍数等几个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等,提出了增加林地补偿合理性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3.
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指标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评价是荒漠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该地区土地荒漠化评价体系确定的原则,并通过分析和筛选,选择出能够显著评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状况的3个指标,从而建立了浑善达克沙地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该地区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4.
为有效地治理和改善矿区恶劣生态环境,使废弃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通过对阜新海州露天矿土地复垦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EC、pH值、含水量、容重、紧实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开展了复垦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复垦示范区土壤质量差异较大,沙打旺、冰草示范区土壤质量最好;杨树、油松示范区次之;耕地、侧柏示范区土壤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05.
分析了广西岩溶塌陷区土地的特点和加强岩溶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必要性,对其生态恢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6.
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台湾农村社区土地重划成功的重要保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外部性理论等理论全面解析台湾农村社区土地重划的利益机制。以过沟农村社区土地重划为例,深入剖析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所依赖的利益机制,认为大陆地区土地整治应借鉴其经验,完善土地整治利益的形成机制、改善土地整治利益的分配机制、构建土地整治利益的变动机制、落实土地整治利益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7.
The history of recorded cases of anthrax in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from 1909 to 2012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Jordan River and the Mediterranean Sea is reviewed. The disease was endemic until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but the incidence decreased thereafter, with only sporadic cases from the 1980s onwards. Human cases have not been diagnosed in the region since 1984 and the number of episodes of animal disease has reduced to less than one per year. This decline is mostly due to the disruption of the infective cycle by improved veterinary control, including vaccination, treatment and outbreak management. A policy of reactive vaccination for 10 years of affected herds and herds grazing in their proximity has been applied. No new outbreaks have been observed in such herds after the cessation of vaccination, despite continued grazing on the same sites, so it is assumed that spore survival in such areas is shorter than 10 years. This is independent of the soil composition, which is calcareous throughout most of the relevant area. However, reemergence of anthrax, even after decades, has occurred following disturbance and heavy rainfall.  相似文献   
108.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增产、土地生产力提升和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优化辽西半干旱区适宜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于2018−2019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置了玉米大豆间作2行﹕2行(M2S2)、4行﹕4行(M4S4)、6行﹕6行(M6S6),玉米单作(M)和大豆单作(S)5种种植模式,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土地生产力、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单、间作模式作物总产量表现为M>M6S6>M4S4>M2S2>S,间作模式中作物对总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玉米>大豆,玉米贡献率为79.0%~87.3%,大豆贡献率为12.7%~21.0%;M6S6和M4S4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13~1.19和1.06~1.07,均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小于1,表现为间作劣势;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0−50cm土层间作玉米与大豆存在水分竞争,60−100cm土层玉米和大豆存在水分互补;3种间作模式均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除M6S6间作模式外,M4S4和M2S2间作模式均降低了大豆水分利用效率;M6S6和M4S4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分别为1.18~1.21和1.05~1.06,水分生产力提高5%~21%,均具有间作水分利用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为0.99~1.01,间作水分利用优势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中M6S6间作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最强,能够显著提高农田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究天津市填海造陆区自然演替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填海造陆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天津市不同时期填海造陆区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测定与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等分析方法,分析天津市填海造陆区植物群落类型、演替模式和影响因素。[结果] ①天津市填海造陆区自然植被演替序列为: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盐地碱蓬群落→獐毛群落→芦苇群落→柽柳—鹅绒藤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含盐量逐渐降低,植物种类逐渐增加。②土壤全盐含量、离市区二级道路的距离和离15 m等深线的距离在不同演替阶段间存在显著差异,是天津市填海造陆区自然植被演替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 天津市填海造陆区的植被演替受自然和人为因子的共同作用,科学调控环境因子(如土壤全盐含量)可为填海造区植被恢复提供有利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可持续年限,选择利用“原土直栽绿化综合改良模式”改良的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改良年限滨海盐碱地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机械组成、全盐含量、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分析,研究了滨海盐碱地不同改良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地改良后,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随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质地无明显变化,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升高,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先降低后升高,总孔隙度先升高后降低; 3个土层化学性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全盐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体来说,原土改良模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在5年达到最优,11年时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基本上都比未改良的盐碱地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