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21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2篇
  26篇
综合类   328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60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verify the potential of infrared (IR) spectroscopy in near and mid regions to detect the beginning of the malolactic fermentation (MLF) occurring in a model-wine and the further cells autolysis. MLF in wine is a secondary biotransformation due to lactic acid bacteria that usually occurs spontaneou,;ly or after starter inoculation at the end of alcoholic fermentation. Nowadays, it is desirable to supply winemakers with a new rapid and non-destructive approach to monitor MLF progress and 1R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appears to be suitable for this purpos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malic acid into L-lactic acid was carried out by inoculating a synthetic wine with an Oenococcus oeni culture and it was monitored through microbiolog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FT-NIR) spectral data, in diffusive transflection mode using an optic probe, and FT-IR spectra, using an germanium crystal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ATR) cell, were collect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spectra was able to identify absorption bands related to the key molecular modifications that took place during the L-malic acid transformation. Thus, the samples were discriminated according to the fermentation phase. Although this study is a preliminary approach, results confirm that near infrared (NIR) and mid infrared (MIR) spectroscopy could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detect the start of MLF and the autolysis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cells.  相似文献   
32.
33.
肖世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57-9559,9636
为保证L-组氨酸的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对其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的潜在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和物理危害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原辅料验收、精密过滤、金属探测这3个关键控制点,并制定了HACCP计划表,设定了关键限值、监控频率与措施、纠正措施、档案记录和验证程序来监控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实施降低了组氨酸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可有效提高L-组氨酸的质量安全,同时也为HACCP体系在氨基酸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4.
富马酸、L-苹果酸和L-天冬氨酸是3种典型的C4二羧酸,目前工业化生产富马酸多采用化学合成法,以石油基富马酸为平台化合物,进一步衍生出L-苹果酸和L-天冬氨酸。依托于石油基工业生产C4二羧酸的工艺不仅带来较多负面问题,同时也限制了3种C4二羧酸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随着生物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发C4二羧酸全生物合成技术成为历史必然。本文对生物合成富马酸、L-苹果酸和L-天冬氨酸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3种C4二羧酸的全生物合成技术的可行性及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35.
<正>在水产饲料领域里L-赖氨酸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添加赖氨酸能强化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大大提高养殖效果,对维持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饲料中缺乏赖氨酸会造成负氮作用(蛋白质分解并被排出),使饲料中蛋白质不能充分利用,水生动物生长缓慢,还会出现脂肪肝、骨质钙化率降低等症状。本文对影响L-赖氨酸发酵的条件包括接种量、玉米浆添加量、毛  相似文献   
36.
《中国猪业》2008,3(10):59-59
本研究对猪行为的记录在试验农场进行。屠宰前5天,对61头不同氟烷基因型(同型氟烷阳性n=34,同型氟烷阴性n=27)的猪喂食3种食谱(控制组:无补充;镁Mg组:补充MgCO3 1.28g/kg;氟烷Trp组:补充L-Trp5g/kg)。猪在临屠宰前处于最小压力的情况。在昏迷时期将两组猪群通过CO2系统,并在昏迷后记录下它们角膜的反应。在5天的饲养中,对两组猪群的营养食谱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7.
L──肉碱在鱼类营养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向枭  唐龙碧 《饲料工业》1999,20(5):30-31
L-肉碱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添加剂。在鱼类饲料中添加适量的L-肉碱,不但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鱼体重,还能节约蛋白质,增加氮贮,减少水体中NH3-N含量,改善水质和提高鱼类的肉质,是一种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38.
L—赖氨酸硫酸盐在仔猪生产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与L- 赖氨酸盐酸盐等质量( 即两种产品中的游离赖氨酸的含量相同) 的L- 赖氨酸硫酸盐饲喂猪的结果表明:日均耗料量比L—赖氨酸盐酸盐多3.1% ,日均增重提高8.3% (P< 0 .05) ,饲料利用率提高8.0 % 。在10 ~30kg 阶段饲养中,每头猪的经济效益增加10 元左右  相似文献   
39.
N-甲基D,L-天冬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试验以杜长大肥育猪为试验对象 ,研究了N 甲基D ,L 天冬氨酸对其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日粮中添加 50mg/kgN 甲基D ,L 天冬氨酸使肥育猪 ( 1 )日增重提高 9.31 % (P <0 .0 1 ) ,饲料转化率提高 7.1 6 % (P <0 .0 2 ) ;( 2 )胴体瘦肉率提高 6 .53% (P <0 .0 1 ) ,脂肪比率降低 1 1 .76 %(P <0 .0 1 ) ,背膘厚降低 1 9.72 % (P <0 .0 1 ) ,眼肌面积提高 2 1 .0 1 % (P <0 .0 4 ) ;( 3)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半膜肌重量分别增加 1 1 .3% (P <0 .0 1 )、1 0 .0 9% (P <0 .0 1 )和 1 4 .4 4% (P <0 .0 1 )。  相似文献   
40.
利用抑制消减文库从香蕉中分离到一个cDNA片断,结合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全长cDNA共含1 285个碱基,通过Blastx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它与香蕉的一个S-adenosyl-L-methionine synthase(SAMS)基因(GenBank序列号为AF004317)具有82%的碱基同源性,编码的氨基酸顺序有93%同源性,但在cDNA的5’和3’非编码区同源性较低。设计特异引物对此基因进行RT-PCR分析表明,正常成熟的香蕉果实,采后当天表达量较高,随后略有降低,至采后12 d又达到一个相对较高值后迅速下降;高锰酸钾处理的果实,整个成熟期该基因均表现一个比较高的表达量;乙烯利处理的果实,采后表达量明显下降且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