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8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474篇
林业   361篇
农学   315篇
基础科学   103篇
  849篇
综合类   1990篇
农作物   197篇
水产渔业   496篇
畜牧兽医   262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29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如何快速改善千岛湖的森林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调研结果,就如何快速有效地改变千岛湖森林结构与功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森林分类经营和加大封山林力度是三个先决条件,而加强科学研究,充分运用人为有利干扰则是其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2.
通过论述青海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说明了青海湖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3.
7种园林植物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滨海盐碱土配制栽培土壤,采用大棚盆栽试验方法,对7种常见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表现、存活率、高生长、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连翘、月季和四季桂的耐盐性较差,只能在含盐量不大于2.3 g/kg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其次为金叶女贞,能在含盐量不大于4.6 g/kg的土壤中生长;雪松能在含盐量不大于4.9g/kg的土壤中正常生长;油松能在含盐量不大于5.8g/kg的土壤中正常生长;爬地柏耐盐性最强,能正常生长于含盐量高达8.7g/kg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64.
用水培法对8个中山杉新无性系进行不同质量分数氯化钠液处理,以相对生长量(RG)、盐害指数(SI)和相对电导率(RL)为指标,进行耐盐力评估。经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培条件下,不同无性系的耐盐力达0.30%~0.45%。中山杉118号具有较好的耐盐性,耐盐力为0.4%~0.45%;中山杉136号、1号、146号和149号耐盐力中等,为0.35%~0.40%;而中山杉102号,27号和24号的耐盐性较差,为0.3%~0.35%。RG与RL以及RG与SI两两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L和S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对生长量、盐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均可作为中山杉耐盐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5.
衡水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衡水湖为国家级湿地及鸟类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优美的景色,丰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本文针对衡水湖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突出特色等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6.
Effects of NaCl on seed germination, leaf gas exchange and seedling growth were investigated. The germination of P. tatarinowii seeds was delayed in the presence of NaCl, and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when NaCl concentration exceeded 17 mM (1.0 g·L−1). NaCl treatments induced reductions of transpiration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their reductions were significan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aCl concentration. However,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in seedling leaves under salt stres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urvival, basal diameter increment and height increment with increasing NaCl concentration 50 days after NaCl treatment,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dry weight increment of roots, stems, and leaves was also observed in the NaCl treatments. The deleterious effect on the biomass increment was more evident in the case of stems and leave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P. tatarinowii is sensitive to salinity stress and the salinity threshold for seedling growth might be less 34 mM (2.0 g·L−1). Biography: FANG Sheng-zuo (1963–), male, Professor, 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P. R. China.  相似文献   
67.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辐射特征与热量平衡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长期连续实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 ,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荒漠过渡区 ,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和反射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月总量最大值 (12 0 2 3 3kW·m- 2 )出现在 8月份 ,最小值(5 2 0 6 5kW·m- 2 )出现在 11月份 ;流动沙丘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有植被覆盖的红柳和白刺灌丛沙丘表面的反射率 ,在植被生长季节更为明显 ,反射率日最大值分别为流动沙丘 (37 5 % ) >白刺沙丘 (2 9 7% ) >红柳沙丘 (2 7 9% ) ;流动沙丘表面接受的净辐射是植被覆盖区的 5 0 %~ 70 %左右。在绿洲荒漠过渡区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中 ,占比例最大的是潜热通量 ,其次为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深 ,生态系统反射率增加 ,净辐射减少 ,而且热量平衡中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所占比例增加 ,而潜热通量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68.
用样行法对洞庭湖滩地新造速生丰产纸浆林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同时了解造林地连续4 a汛期的水文规律和海拔高程的演变过程,通过分析造林成活率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淹水时间为滩地造林的限制性因子,营造速生丰产林、一般用材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时,造林地年淹水天数依次不能超过19、35和62 d;苗木等级对造林成活率有重大影响,特级苗、Ⅰ级苗、Ⅱ级苗、Ⅲ级苗的平均成活率在海拔低于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68.8%、49.3%、18.7%、2.4%,在海拔超过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98.8%、79.6%、36.4%、14.7%;采用开沟抬垄整地可减轻涝渍胁迫,从而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9.
自古以“玉洱”闻名天下的洱海为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面积250km^2。由于企业不达标排污、面源污染、湖滨带大面积丧失、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致使洱海水环境日益恶化,据此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0.
拉市海越冬末期斑头雁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宁  李德品 《西部林业科学》2004,33(4):69-74,89
2004年2月18日~3月14对在拉市海越冬斑头雁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瞬时扫描方法进行行为取样,并对其在越冬地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斑头雁通常是早上7:30后飞离夜栖地,傍晚19:30以后从主要活动地飞回夜栖地。观察后期(3月7~13日)与观察前期(2月18~25日)相比,其飞离夜栖地的时间提前约20分钟,而从觅食地飞回夜栖地的时间则要晚10~25分钟。斑头雁无论取食还是夜栖,都喜集群,通常还有其他鸟类与斑头雁混群,如赤麻鸭等。3月初,有部分斑头雁开始北迁,大部分北迁是在3月中旬。越冬末期斑头雁行为时间的分配率为取食35.01%、静栖34.95%、警戒13.88%、运动8.35%、理羽6.77%、饮水0.63%、社群行为0.41%,所占比例依次减少。经对斑头雁在陆地和水域生境中的行为样本分别进行计算,表明斑头雁在这两种生境中有不同的行为时间分配模式。在陆地里,斑头雁的主要行为是取食(约占47%),而在水域中,斑头雁的主要行为是静栖(约占46%),表明斑头雁的食物主要是从陆地中获取。在一天中,斑头雁的不同行为出现的高峰时间不同,取食高峰时间和警戒高峰时间在早上9:00至10:00和傍晚17:30~19:15;静栖高峰时间在14:00~17:00;运动高峰时间在10:30~12:30;理羽高峰时间在14:30~1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