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32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2篇
  46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为了研究茬次和一天内不同收获时间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其饲用价值,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两茬紫花苜蓿于现蕾期同一天08:00(AM),13:00(M)和18:00(PM)刈割并调制青贮饲料,室温下保存45 d后,取样分析并采用体外发酵法评价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第1茬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及体外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产气量均显著高于第2茬(P<0.05)。下午收获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有更高的干物质(dry matter,DM)含量及IVDMD (P<0.05)。因此,在实践生产中,要抓好第1茬的苜蓿生产,推迟刈割时间至中午或下午,可获得更高品质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牡丹江地区山楂最佳采收期。[方法]对牡丹江地区山楂果实发育情况进行观测,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山楂果实生长曲线。[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拟合优度(R2)为0.95513,拟合效果好,模型选择正确,预测结果较真。[结论]最佳采收期应不迟于山楂落花后第19.8周,牡丹江地区表现为应在10月上旬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43.
机械粒收是玉米生产发展的方向,是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黄淮海区玉米目前处于机械粒收技术示范推广的关键时期。本研究通过分析一年两地持续阴雨对不同播期玉米品种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华美1号、郑单958、登海605为材料,分析持续阴雨天气下播期、品种、密度对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持续降雨条件下,播期、品种和密度间的子粒含水率、破碎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间的杂质率差异显著,品种、密度间的田间损失率差异显著。综合比较,持续阴雨天气条件下,子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子粒破碎率影响收获质量。  相似文献   
44.
不同熟期小麦品种收获指数(HI)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Criffing方法I,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不同熟期冬小麦品种收获指数(HI)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HI的GCA效应、SCA效应和R效应均达到极显水平,其均方比为1.804:0.384:1;HI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但反交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也不可忽视;加性基因效应对后代HI的提高因亲本而异,在该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存在着母体效应;HI的广义遗传力的92.44%,狭义遗传  相似文献   
45.
北疆玉米大田机械粒收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疆是我国玉米机械粒收率最高的区域,为了解北疆玉米大田粒收质量现状,2012-2017年在新疆奇台总场、伊犁新源71团、伊宁县和温泉县等地农户田块调查了机械粒收质量,共获得269组样本,结果表明:(1)子粒破碎率均值为6.38%,高于5%的国家标准[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 21961-2008)]要求;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均值分别为0.41%和0.96%,分别低于3%和5%的国家标准要求,子粒破碎率高是当前北疆玉米大田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2)收获玉米子粒含水率均值为23.3%,其与破碎率呈显著相关,可用二次函数y=0.0263x 2-1.0433x+15.867(R 2=0.108,n=269)拟合。(3)在子粒含水率相同条件下,不同品种之间子粒破碎率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新引M751子粒破碎率明显低于KWS2564,而KX3564介于两者之间。(4)筛选早熟、脱水快、耐破碎品种,实施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可以有效改善机械粒收质量,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  相似文献   
46.
陕西春玉米子粒含水率与机械粒收质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陕西灌溉春玉米区主栽品种12个,2016~2017年在陕西榆林玉米试验站用约翰迪尔收割机子粒机收,调查分析玉米粒收质量指标与子粒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机收质量指标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23.52%~109.8%;收获时子粒水分平均26.01%,杂质率1.02%,破碎率7.44%,田间产量损失率3.21%。机械粒收玉米破碎率、田间产量损失率与子粒水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当子粒含水率低于25.4%时,破碎率和损失率分别低于8%和3%,符合国标要求,满足机械粒收质量要求。子粒破碎率高是影响陕西灌溉春玉米区机械粒收的关键质量问题,子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的主控因素。通过选择子粒脱水快和含水率低品种、合理安排收获时间能够保证陕西春玉米区机械粒收质量。  相似文献   
47.
内蒙古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2017年在内蒙古开展9组机械粒收品种筛选与技术集成示范,共获得97个品种/组合139个品次样本数据。收获时采取机械粒收测产方式对其中6组试验进行产量和收获质量测试,结果表明,收获时子粒破碎率均值为9.89%,产量总损失率均值为5.77%,高于国标(GBT-21961—2008)规定≤5%的要求。子粒含水率均值为26.78%,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呈显著正相关。按子粒含水率和单产水平2个指标采用双向平均法作图进行品种分类,对97个供试品种/组合进行初步筛选,吉单66等15个品种表现出子粒含水率低、单产水平高的特点,适合机械粒收。  相似文献   
48.
玉米杂交种种子活力与成熟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杂交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以及晚熟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为材料,测定授粉后不同时期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分析种子活力与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新疆地区早熟玉米品种在授粉后45~48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29.1%~34.3%时收获可获较得高活力种子;晚熟品种在授粉后54~57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34.7%~38.1%时收获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49.
不同生态区域玉米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单588亲本为试验材料,在3个不同生态区域杂交制种,研究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及收获期对玉米种子活力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与收获期的同一杂交组合的种子活力指标差异明显,不同收获期种子的子粒含水量下降趋势为海南甘肃辽宁,脱水速率平均为海南甘肃辽宁,灌浆速率平均为海南甘肃辽宁。制种区域的活动积温与活力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积温与活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与标准发芽率和冷发芽值呈显著负相关,与人工加速老化值相关性不显著;日照时数与标准发芽率和人工加速老化值均达到显著正相关,与冷发芽值相关不显著。辽单588种子在辽宁地区适宜收获期为授粉后53 d,甘肃地区为授粉后56 d,海南地区为授粉后47 d。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川半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川半夏的最佳采收时间。[方法]7月9日~11月6日每15 d采收一次,共设9个不同采收时期,测定各采收期川半夏块茎主要产量性状和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结果]各采收期的川半夏各产量性状及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存在差异,9月22日采收的川半夏单株总块茎数、大中块茎粒数最多,净产量、增殖率和折干率最高,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亦较高。[结论]川半夏最佳采收期为9月下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