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8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基于耕地多功能理论,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模型与TOPSIS模型,定量评价和分析广州市耕地多功能水平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内涵不断丰富,从传统农业生产功能逐渐衍生出农地价值显化后的经济贡献功能、三权分置后对农户仍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全体国民休戚相关的生态安全维持功能、促进城乡融合的景观游憩功能及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安定维护功能。总体变化上,2000—2018年广州市耕地综合功能小幅波动但总体平稳趋势,功能水平稳定在0.442左右。农业生产功能、经济贡献功能保持在较弱等级,社会保障功能呈下降趋势,生态安全维持功能逐步上升并稳定为较强等级,社会安定维护功能呈现“一般-较弱-一般”特征,景观游憩功能呈先小幅下降后大幅上升趋势。总体结构上,生态安全维持、社会安定维护和景观游憩功能为广州市占比较高的三类功能。区域层面上,荔湾区经济贡献、生态安全维持及景观游憩功能为其主导功能,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和番禺区的主导功能为生态安全维持功能,白云区和增城区的主导功能为农业生产功能,南沙区的主导功能为社会保障、生态安全维持、社会安定维护及景观游憩功能,花都区、从化区的主导功能为生态安全维持功能。子功能时空演变上,2000—2018年广州市农业生产功能空间分布情况较为稳定,经济贡献、社会保障、社会安定维护和景观游憩功能表现出中心老城区地带向外围呈近似圈层结构逐渐递增特征,生态安全维持功能在中心城区、近郊及远郊呈现“低-低-高”分布特点。未来各区可根据耕地主导功能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利用耕地,以提高耕地利用多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462.
随着城市湿地公园对水体景观的设计运用越来越多,草本水生植物的种植施工标准也越来越高。目前园林草本水生植物在施工上存在忽略常水位线、种植密度不合理、忽视最佳施工时间和后期养护等诸多问题,文章以广州市海珠区万亩果园湿地公园为例,针对以上问题深入探讨湿地公园中草本水生植物的种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63.
王倩雯 《广东园林》2010,32(3):19-21
广州流花湖公园经过近50多年的建设,已经建成功能齐全、特色鲜明,集游览、娱乐、休憩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文章从流花湖公园的植物造景特色,分析总结其景观价值和实用功能,归纳流花湖公园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64.
简要回顾了广州森林公园发展历程,分析了广州森林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指出后亚运时代、低碳背景下广州森林公园建设要适应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与国际中心城市地位要求,秉承"保护性开发"和"景观绿色项链"+"景观生态谷"理念,实现区域资源特色整合,优化结构布局,提升生态防护、游憩、防灾减灾、景观及科普等多功能,打造国际生态品牌,为宜居城市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65.
广州园林博览会于1994 年开始举办,其3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1)起步创新阶段(1994—2003年),不断摸索前行,艺术园圃受到国内行业的高度关注;2)持续成长阶段(2004—2016年),展会内容、形式及技术日趋成熟,主题带动性强,引领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潮流;3)融合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主题鲜明,尝试园林艺术与多元文化的跨界与创新,增加国际元素,促进大湾区生态一体化建设。广州园博会弘扬岭南园林及中国传统文化,引领园林行业发展方向,融入城市建设,促进园林绿化技术进步,关注民生及科普,促进大湾区行业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园林博览领域及国际影响力,助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品牌的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66.
晚清至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此时期广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共同促进了其向现代城市的转型。通过对1860—193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至全面抗战前夕)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事件、历史文献等进行梳理,探讨广州城市格局与形态的演变过程及特征,并从城市组团、道路系统、中心轴线、公共绿地4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最终得出这一时期广州市城市形态发展变迁规律:在保留了原有城市核心及山水结构的基础上,广州城在拆城墙后逐渐向东、南方向发展,形成了兼具统领性、开放性、高效性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奠定了此后的城市形态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67.
为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对其未来的土地利用情景进行模拟预测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马尔科夫链预测2030年各类用地总量,按照《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设想,利用PLUS模型设置自然发展情景和交通规划情景,模拟广州市203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分析两种情景下的地类转换特征和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交通规划对人造地表的影响较大,在交通线路3 km范围内,交通规划情景下人造地表的面积比自然发展情景增加22.06 km2,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移而来。两种情景下人造地表均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自然发展情景下人造地表在各个区域的蔓延速度相对一致,交通规划情景则集中于中心城区外围分布,在远离市中心地区的分布概率较低;相比于自然发展情景,交通规划情景中斑块的优势度更高,斑块形状更复杂,具体表现为人造地表优势度明显上升,耕地和草地的形状更破碎复杂。研究表明,依据交通规划,利用PLUS模型进行城市未来用地格局模拟具有合理性,模拟结果能为未来国土空间管控及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68.
广州白云湖景观升级工程湿地景观特色与主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广州市白云湖景观升级改造工程湿地景观的特色、施工创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该工程植物景观季相明显,湿地景观自然生态,应用了创新的围堰截流及竹排牵引施工技术,使用了一些新材料和新措施,体现了项目的低碳环保价值。  相似文献   
469.
以广州园林绿地节庆主题花境与花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个代表性园林绿地花境或花坛的实地调查,分析其应用的植物种类与配置、设计手法等。结果显示,应用的植物共78种,隶属45科72属;节庆主题花境与花坛根据主题可梳理为传统节庆、红色节庆、大型会议与活动、城市生活4类。基于对不同主题花境与花坛的应用特点与配置手法的分析,以及创新表达方式、合理选择植物、融入地域文化等的优化策略,凝练出具有广州花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的节庆主题花境或花坛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470.
广州河涌水际景观规划设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海湘 《广东园林》2009,31(4):49-52
广州城市河涌水际空间景观功能和形式单一。本文基于景观设计和生态理念两个层面,探讨了城市河涌整体形象规划、河涌水际景观空间结构处理、河涌水域生态性景观恢复对策等问题,以期为广州市内河涌综合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