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7篇
农学   37篇
  17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71.
布顿大麦草Giemsa—C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晓刚  山蓝 《中国草地》1994,(4):45-46,50
布顿大麦草是小麦族芒麦草属多年生二倍体植物,其染色体一般显中等深度Giem-sa-C带。大多数染色体都有较明显的端带,中间带,着丝点带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茸毛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ssp.trichophorum)与小麦经过杂交、回交所选育的小偃麦新种质Y176—3的遗传特性,对该系进行了抗条锈性鉴定与:分子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Y176—3对当前的条锈病流行小种和新小种免疫。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4,有2对随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I)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利用C-带分析,观察到Y176-3中可能附加了一对来自茸毛偃麦草的端部有强带的短染色体。以拟鹅观草(Pseudoroegneria spicata,2n=14)DNA作探针、中国春基因组DNA为封阻进行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Y176-3含有2条较短的茸毛偃麦草染色体,该染色体属于St组,推测新种质Y176-3中导入的来自茸毛偃麦草的St染色体可能携带新的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73.
用Giemsa染色法分析了爪哇香茅(Cymbopogon winterianus Jowitt)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除具有随体的第5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9对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组型为2n=20=18m十2sm(SAT)。用Giemsa C—带技术观察了爪哇香茅的染色体带型。发现其全部10对染色体着丝点的两侧都显示C—带,大多数染色体显末端带,个别染色体显中间带和副缢痕带,第2、3、4、5、8、9、10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Giemsa带型相同,而第1、6、7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带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74.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地貌分区、高程分带、坡度分级和叠加分析等过程,分析了湖南醴陵市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中南丘陵区地形对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河谷平原.土地利用方式以水田、城乡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以水田减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为主要特征;在海拔较高,坡度较陡的山地和丘岗坡地,土地利用方式以旱地和林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旱地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  相似文献   
75.
对临床自然病例进行颈静脉采血,按常规制作血液涂片,Giemsa氏染色,油镜下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红细胞感染有1~3个数量不等的环形泰勒虫,以1个的为最多,含有2个虫体的红细胞较少,偶尔可见到含有3个虫体的红细胞。同时,在红细胞之间可看到弓形虫的速殖体,细胞外的柯赫氏蓝体。在一些单核细胞的胞质中,可看到由许多速殖体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假囊。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能够对该病及时做出确切诊断,为有效治疗和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为进一步利用簇毛麦2V染色体上的有益基因,为小麦育种提供新种质。[方法]通过普通小麦-簇毛麦2V(ZD)二体代换系(DS2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并结合性状调查。[结果]从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位系T6BS·6BL-2VS,性状调查发现该易位系植株护颖颖脊上有刚毛。[结论]该易位系为杀配子染色体诱发的小片段易位;簇毛麦护颖颖脊刚毛基因定位于2VS的中部至端部。  相似文献   
77.
为了深入了解小麦育种亲本SW3243的遗传基础,利用多重PCR引物对SW3243及其他47个材料进行1BL/1RS易位系检测,同时对SW3243进行Giemsa-C带分析,并利用5对定位于黑麦染色体1RS上的特异PCR引物对1BL/1RS易位系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多重PCR分析结果表明,包括SW3243在内共23个材料含有1BL/1RS易位。细胞学研究结果证实,SW3243含有1对1BL/1RS易位染色体;筛选到定位于黑麦1RS上的3对SSR引物(Xmwg913、Xmwg2062a、SCM9)可用于区别不同的1BL/1RS易位染色体;用筛选到的3对特异PCR引物对SW3243及其他22个1BL/1RS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W3243所含1BL/1RS易位染色体与SW22514、西科麦2号、山前麦、川麦32、川麦35的1 BL/1 RS易位染色体不同。  相似文献   
78.
玛纳斯河流域融雪径流与积雪-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  李杨  张璞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2):145-149
利用雪盖、径流、气象因子数据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融雪径流特征及其与积雪-气温-降雨的关系。根据地形、植被和积雪分布特征建立了流域分带体系。以2000-2008年3-6月8日合成MODIS积雪产品(MOD10A2)为基础,插值获取流域分带日均积雪面积数据。根据天山山区气温-降雨的垂直地带性特征,以肯斯瓦特水文站1995-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数据为数据源,应用DEM递推获取流域分带日均气温、降水数据。定性分析了流域各带气温、降雨和积雪分布特征及其定量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流域积雪面积和径流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低山荒漠草原带3月22号前后,云杉林带4月11号前后,高山高寒草甸带5月14号前后,高山冰雪带6月12号前后气温持续在零度以上;②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43.39% ,春季占28.14% ,秋冬季降雨偏少,分别为13.04%和15.24%;③各带积雪面积和气温相关性很高,3-6月各带气温逐渐升高,积雪逐渐融化,除高山冰雪带不完全消融外其余分带积雪在此期间全部消融;高山高寒草甸带和高山冰雪带积雪面积和气温呈线性相关;④流域总的积雪面积和径流散点图显示出很好的幂指数相关;不同年,积雪面积与径流关系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9.
分析rDNA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以对新麦草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分析其基因组特征。利用FISH和顺序C-分带-FISH技术将45S rDNA定位于新麦草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结果表明,45S rDNA在二倍体新麦草染色体上有6个主要分布位点,另外几条染色体在两臂中部或长臂末端还显示出较弱的杂交信号,信号强度显示蒙农4号新麦草基因组具有一定杂合性。分析确定新麦草的45S rDNA基因主位点分别位于N1染色体短臂末端、N3染色体短臂末端以及N5染色体短臂末端,推测这3对染色体是NOR染色体。  相似文献   
80.
开垦对农牧交错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以农牧交错带由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草地开垦的农田及其相应的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开垦对农牧交错带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农牧交错带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草地开垦后,其土壤特性出现颗粒组成粗化,体积质量增加,土壤毛管持水力降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和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质量分数降低的现象;开垦导致了地带性草地土壤中有效铁、有效锰质量分数不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之需要。基于对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类草地开垦后土壤性质变化的分析及对比,提出了在农牧交错带秋季收获时应该对作物进行高留茬处理并适当延后春季翻耕时间,以减少风蚀作用的负面影响;应该通过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方法来改善土壤性质,建议研究区应严格贯彻执行禁止对地带性草地的开垦,对已开垦的地带性草地应尽快实施国家提出的退耕还草政策;对于非地带性草地开垦的农田,应注重科学管理,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