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222篇
基础科学   91篇
  318篇
综合类   942篇
农作物   239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297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21.
为检测鸡饲料和鸡粪中雌激素,优化其微生物降解条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蛋鸡饲料和鸡粪中的雌激素,利用11种高效降解雌激素的单一菌株和等体积混合得到的菌群开展雌激素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蛋鸡鸡粪中含有雌二醇(E2),含量为230 ng·g-1。微生物菌群的降解率高于单一菌株,在27℃下,10 d内能够降解76%的E2。研究表明,蛋鸡鸡粪中有雌激素存在,微生物菌群对雌激素的降解率高于单一菌株。  相似文献   
22.
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揭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铁离子的变化。田间实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秸秆1/3还田(S1)、秸秆2/3还田(S2)、秸秆全部还田(S3)。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粒径、铁离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分析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2mm与2.00~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随还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处理增加量不同,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这些有机碳的含量(P0.05)。各处理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与烷氧基碳为主,其次是芳香碳与羰基碳,秸秆还田增加了烷氧基碳、羰基碳(易分解碳组分)含量,降低了烷基碳和芳香碳(难分解碳组分)含量,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烷氧基碳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芳香碳含量(P0.05)。与CK相比,S2、S3处理也显著降低了有机碳的芳香度、疏水碳/亲水碳、烷基碳/烷氧基碳比值(P0.05),而对脂族碳/芳香碳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2.00 mm团聚体组分,增加了2.00~0.25 mm组分,而降低了0.25~0.053 mm组分和显著降低了0.053 mm组分(P0.05)。秸秆还田对土壤游离铁、活性铁、螯合铁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碳官能团组成与土壤因子间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TOC、MBC含量、团聚体组分、铁离子的改变是导致不同处理间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由于短期秸秆还田增加了活性有机碳含量、易分解有机碳组分,减少了难分解有机碳组分,降低了微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改变了微生物活性和铁离子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可能导致麦玉复种系统土壤碳排放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23.
24.
During 2012–2014 surveys for the presence of phytoplasma diseases in Fars province (Iran), pomegranate little leaf symptoms were observed in several orchards in Khafr and Neyriz areas.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ymptomatic plants positively reacted in nested PCR assays using P1/P7 followed by R16F2n/R16R2 primer pairs producing the expected 1,250 bp DNA fragments. Real and virtual RFL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s of phytoplasma strains from Khafr and Neyriz (KPLL and NPLL strains, respectively) were identical to each other and belong to 16SrII phytoplasma group, subgroup 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R16F2n⁄R16R2 DNA region confirmed that KPLL and NPLL phytoplasmas were enclosed in the same clade as other 16SrII-D subgroup phytoplasma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occurrence of a 16SrII phytoplasma infecting pomegranate trees.  相似文献   
25.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D (XPD) gene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HUASMCs) induced by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 METHODS: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EGFP-N2/XPD was transfected into HUASMCs by liposome. Th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blank control group, pEGFP-N2 group, pEGFP-N2/XPD group, Ox-LDL group, Ox-LDL+pEGFP-N2 group and Ox-LDL+pEGFP-N2/XPD group.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the cells was detected by MTT and EdU assays. The apoptotic rate and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protein levels of XPD, caspase-3, Bcl-2 and Bax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XPD was increased in pEGFP-N2/XPD group (P<0.05).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TT and EdU assays,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 pEGFP-N2/XPD group was reduced 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Ox-LDL group,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 Ox-LDL+pEGFP-N2/XP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P<0.05).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flow cytometry, the cell proportion of S phase decreased and the G0/G1-phase cell propor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EGFP-N2/XPD group and Ox-LDL+pEGFP-N2/XPD group 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Ox-LDL group, repectively (P<0.05). 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Ox-LDL group, the protein level of Bcl-2 decreased and the protein levels of Bax and cleaved caspase-3 increased in pEGFP-N2/XPD group and Ox-LDL+pEGFP-N2/XPD group,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 XPD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HUASMCs and promotes their apoptosis, and reduces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Ox-LDL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UVSMCs. XPD may be the target for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相似文献   
26.
功能竹是指经过人工优选、培育和生产出来的具有某种特殊作用或功能的栽培竹品种。功能竹的定向培育,就是根据市场前景广阔和价值最大化原则,运用有效的科学和技术手段并按照人类需求进行的功能竹培育。对于定向培育的功能竹,通常要求其性状相对一致、稳定,品质优异且便于推广,有利于组织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目的是在同等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培育和发展具有一个或多个指向明确的功能或特点的特色栽培竹品种,在不造成环境压力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为生产者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作者通过认真分析论证,认为该思路不仅具有技术的可行性、资源的可行性和政策的可行性,而且具有经济的可行性和市场的可行性,这对立足中国自身资源特点发展绿色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公共绿地作为开放空间,公众可以共享自然环境及社会资源。而当下公共绿地中不同群体的参与度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年轻群体参与度低。笔者以上海浦东新区部分公共绿地中年轻群体活动参与度为研究对象,从年轻群体的低参与度、活动意愿及管理者角度等方面,分析了年轻群体低参与度的原因,认为原因主要是年轻群体缺乏业余时间、绿地可达距离较远、活动内容缺乏等。在调查基础上,从活动载体、信息渠道、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主张公共绿地管理者转变服务理念、开拓有益活动、建立信息平台、优化空间资源,以提高社会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28.
江一帆 《湖南农机》2015,(1):109-110
日本文学课程作为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课程,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拟从协同教育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日本文学精品课程群的创建模式,旨在为日益繁盛的日本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29.
山东栒子是中国山东省的特有种,现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目前,山东栒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少,基因数据库资源极度缺乏,急需探究其生物学遗传信息,以加快对山东栒子的保护遗传学工作。本研究以山东栒子叶片、花、成熟果实为实验材料,利用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对其转录组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共得到高质量去冗余的转录本53932个,作为最终转录本序列。预测到的CDS区共52490个;对其SSR位点进行分析,对测序得到Unigenes进行单核苷酸至六核苷酸重复的SSR位点搜索,共搜索到26796个SSR位点。对非冗余转录本利用BLAST软件与NR、Swissprot、GO、COG、KOG、KEGG 6个数据库进行比对,一共成功注释了53319个Unigenes,其中与NR数据库进行比对中注释为苹果的的相关基因数量最多,其次是白梨和桃;在GO数据库中有33305条山东栒子Unigenes被注释分类,由生物学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三部分组成;在与COG数据库比对中,共有23910条比对到了同源序列,且一共被分为25类;在与KEGG数据库的一系列比对中,可将Unigenes映射到126条代谢通路中。本研究在高通量全长转录组水平对山东栒子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为进一步开展山东栒子的分子标记开发和挖掘优良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推动山东栒子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甘肃陇南地区华山松溃疡病发生严重,导致华山松大面积死亡,但有关病害发生的原因等尚不清楚。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华山松的健康部位、病健交界处、子实体及病组织处分离获得97个真菌菌株,结合形态学及系统学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所得菌株分为9个种,其中Neocosmospora silvicola占14.17%,Fusicolla violacea占1.67%,Microcera sp.占8.33%,Neonectria neomacrospora占11.67%,Dermea pinicola占8.33%,Nematogonum ferrugineum占9.17%,Pezicula sporulosa占4.17%,Phaeoacremonium fraxinopennsylvanicum占14.17%,Sarea resinae占9.17%。以丛赤壳科为优势菌群,占总菌株数量的44.33%;初步推断Neocosmospora silvicola为疑似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