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8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51.
A fig soil-less culture was conducted in a greenhouse to get rid off all the inconveniences of traditional farming such as low profitability. The research showed a different way of growing fig trees (Ficus carica L.) so that farmers could benefit from it by improving yields.  相似文献   
252.
采用乙醚超声萃取法提取马来西亚产小果沉香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马来西亚产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和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沉香结香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的主要为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对映-4(15)-桉叶烷-11-醇-1-酮、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和(1β,4αβ,7β,8αβ)-八氢-7-[1-(羟甲基)乙烯基]-1,8α-二甲基萘-4α(2H)-醇(相对百分含量均超过10%),栽培结香样品与野生结香样品区别较大,前者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明显高于色酮类化合物,而后者则是色酮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高于倍半萜类化合物或相当,前者倍半萜和色酮种类均较多,其中倍半萜的种类也多于色酮类化合物,其相对百分含量也较高,色酮的种类较少,其相对百分含量也较低,而后者倍半萜和色酮的种类均较少,其中倍半萜的种类多于色酮类化合物,但相对百分含量较低,而色酮的种类少,但相对百分含量却较高。另外,有一种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即11,13-二羟基-9(10)-烯-8α,12-环氧艾里莫芬烷只在栽培小果沉香结香样品中检测到。此外,将小果沉香与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发现,其种类、相对百分含量与后三者均具有较大差异,所有样品中仅有2种共有成分,即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和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  相似文献   
253.
黄永莲  杨秀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14-6215
[目的]从DNA水平揭示整个榕属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发育规律。[方法]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粤西地区常见榕属植物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榕属植物多态性占72.93%,显示出榕属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RAPD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鉴定榕属植物品种,揭示榕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及遗传背景,为榕属植物的栽培育种及资源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4.
对薜荔中果胶和可溶多糖进行提取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从薜荔果实的种子分离得到的果胶由鼠李糖、葡萄糖组成,可溶多糖组成中含有葡萄糖,果胶中有4部分不同的分子量,多糖中有2部分不同分子量,在3400cm-1、2900cm-1、1600cm-1、1200~1000cm-1有糖类的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255.
无花果枝、叶、果实生理活性物质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福林法测定蛋白酶活性,枝为202.9620μg/g。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果实为10890.2240μg/g。A1Cl3比色法无花果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鲜叶中最高,为19.8344mg/g。用2,5-二氯酚淀酚法测无花果叶中Vc含量,达0.971mg/g。  相似文献   
256.
吴文珊  朱晓东  林雨  陈剑萍  黄美丽 《种子》2007,26(10):11-15
研究不同浓度的HNO3、KNO3、GA溶液及其不同浓度配比的混合预处理液对薜荔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株的薜荔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差异显著;适宜浓度的HNO3、KNO3以及GA溶液对薜荔种子发芽均有促进作用,筛选出的最佳组合(HNO3:37.78 mmol/L GA:30 mg/L)可使薜荔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对照组的2.27倍、11.25倍和4.72倍,并使发芽天数缩短到5~6 d。  相似文献   
257.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小叶榕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小叶榕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第一峰值均出现在10:00左右,第二峰值均出现在15:00左右.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4.72μmol/(m2·s).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呈负相关.光饱和点为1 350 μmol/(m2·s),光补偿点为85 μmol/(m2·s),小叶榕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是不耐强光的植物.  相似文献   
258.
结合昆明机场的地理环境和地石榴的生理特性,对地石榴扦插方法、繁育期间温湿度控制、肥水及光照炼苗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移栽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大棚地石榴大批量快速繁苗管理技术,并已成功繁育出230万株无病的地石榴壮苗,供机场停机坪裸露平地的景观绿化使用。探索研究出地石榴的扦插繁育及苗木栽培技术标准,为规范地石榴的繁育生产及移栽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59.
夜间低温对2种光强下榕树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探明夜间低温对榕树Ficus microcarpa光合机构的伤害及日间不同光强在伤害中所起的作用,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夜间低温胁迫后生长于全光照(强光)与遮荫(弱光)条件下榕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能导致榕树叶片发生光抑制,但并没有破坏光合机构.夜间低温后,遮荫条件下,榕树叶片可通过增强光化学能力和热耗散途径来耗散过剩光能,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而强光下,榕树叶片则不能很好地通过光化学与热耗散途径来消耗过剩光能,从而导致光合机构发生破坏性伤害.图3表1参14  相似文献   
260.
对叶榕及其传粉榕小蜂的繁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在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统计了对叶榕隐头果接受的传粉榕小蜂数量,以及所生产的种子和传粉小蜂繁殖后代数量。结果表明:对叶榕具有执行不同繁殖功能的雌果和雄果,在性别间和性别内单果接受的传粉小蜂数量都不一样,进入榕果内传粉和产卵的榕小蜂中,仅有34.71%传粉榕小蜂进入到雄果果腔内产卵繁殖;有52.06%的传粉榕小蜂进入雌果果腔内传粉,其他榕小蜂被夹死在苞片通道里。果腔内小蜂数量分布格局雌果是2.72只/果,雄果是2.08只/果。 雌果单果平均生产的种子数量1891.63粒/果,雄果内平均繁育榕小蜂的数量630.21只/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