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林业   156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18篇
  347篇
综合类   658篇
农作物   167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在干旱或荒漠地区造林,降雨稀少,风多且风大,加之人力、物力的贫乏等原因,导致造林成活率低。采用保水剂、保水剂 地膜、保水剂 地膜 生根粉等几种抗旱技术,对臭椿的土壤含水量、生长情况、叶含水量及成活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地区造林中应用这些抗旱技术,与对照相比,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叶含水量以及促进臭椿的生长,其中保水剂 地膜 生根粉综合技术处理的效果最好,保水剂 地膜处理的次之,最后是保水剂处理。干旱或荒漠地区采取有效的抗旱栽植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造林绿化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92.
长期施肥对半干旱农田土壤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于肥料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土样的测定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酸解性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施用化肥,特别是在配施秸秆和厩肥后,酸解性氨基酸氮含量大幅度增加,以施高量秸秆和厩肥最为突出。从中性氨基酸(平均216.7μgN/g),碱性氨基酸(106.9μgN/g),酸性氨基酸(79.0μgN/g)到含硫氨基酸(1.9μgN/g),含量依次下降。施肥影响最显著的是中性氨基酸(施肥平均增加82.6μgN/g),其次为碱性氨基酸(48.2μgN/g),最后是酸性氨基酸(16.4μgN/g),对含硫氨基酸影响不大,施肥仅平均增加1.6μgN/g。游离氨基酸不仅在数量上低,而且在种类上也比酸解性氨基酸少。总体上看,施肥也会增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随秸秆用量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3.
韦龙宾  黄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93-5395
于2005~2006年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施肥对大叶栎幼苗进行了盆栽施肥试验研究。分析了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大叶栎幼苗叶片营养元素氮、磷、钾含量相关性,建立了大叶栎生物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最佳施肥配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栎苗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都具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钾肥呈极显著相关。不同施肥配比对大叶栎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施肥方案最佳配比为处理⑧,即:N0.899 8P2.206 8K1.084 8(g/盆),按此配比施肥,当年幼苗平均生物量最高达19.72 g/盆,比最低的处理高出15.47 g/盆。  相似文献   
94.
不同肥料类型和处理对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当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的5个水稻品种,在7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不同施肥类型与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尿素+控失剂+饼肥配合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51.7%;该施肥处理还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尿素+饼肥施肥处理平均增加了20.1%;品种K优52和协优52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和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其它试验品种,分别为6.06 kg/667m2、10.3kg稻谷/kg N与6.10 kg/667m2、11.8kg稻谷/kg N.因此,控失剂的配合辅助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K优52和协优52的平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95.
胡芹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07-108,96
本文研究了砂姜黑土N、P、K肥及不同K肥品种在甘薯上肥效,结果表明:适量的N、P、K均能促进甘薯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过高的N会引起甘薯徒长,进而影响产量.当K肥用量低时,氯化钾增产效果与硫酸钾相近;高用量时,氯化钾对甘薯产量有负作用,硫酸钾增产效果高于氯化钾;氯化钾与硫酸钾配施既可提高甘薯产量,又能节约施肥成本,是K肥有效施肥技术.砂姜黑土上甘薯K肥增产效果最大,其次为P肥,N肥增产效果最小.砂姜黑土适宜施用量分别为58.2kg /hm2 N、129.5kg /hm2 P2O5、190 kg/hm2 K2O.  相似文献   
96.
旱稻矿质养分吸收与施肥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早稻和水稻的养分吸收规律不同。施氮肥可明显提高旱稻产量,并促进养分吸收;豆科植物与旱稻间套作会增加早稻的氮素养分吸收,对提高早稻产量有重要作用。热带酸性土壤缺磷是限制早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施磷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早稻主要吸收Mehlich-1法浸提形态的磷,但基因型之间对磷的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酸性土壤施入石灰能改善磷的有效性,促进旱稻对磷、钙和镁的吸收而提高产量;但石灰量的增加导致旱稻对钾、锌、铜、锰和铁的吸收减少。旱稻钾的营养和施肥研究结论不一,与各地土壤有效钾含量不同有关。其它元素中锌和硅的研究较多,硅肥和锌肥能提高旱稻产量。我国对旱稻矿质营养及施肥研究仍未引起重视,尤其对国内培育的新品种矿质营养的研究和当前旱稻的主栽区北方碱性土壤中旱稻对氮、磷、钾吸收利用的研究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97.
赵决建  张国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137-138,140
应用土壤肥力监测结果 ,按不同土壤和肥力水平 ,在桐城市分区设立化学肥料的八元二次回归试验。通过简化复杂的运算过程 ,研究水稻不同时期的最佳施肥量。在同一个施肥区内根据土壤肥力变化、病害、气候、叶色等情况调整施肥量 ,使水稻施肥达到高精度水平。从 1997年以来稻谷产量和收入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8.
袁新田  焦加国  李辉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81-10382
于2005年稻收后采集上海市上海农场农田耕层(0~20 cm)土壤,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农场的土壤养分含量整体上处于较高肥力水平。其中,有机质含量20.40 g/kg,全氮含量1.06 g/kg,速效氮含量77.01 mg/kg,全磷含量0.92 g/kg,速效磷含量36.93 mg/kg,缓效钾含量863.63 mg/kg,速效钾含量216.18 mg/kg,但田块之间养分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土壤pH值约为9,已达到了强碱性,且土壤盐分含量也较高,说明农场土壤盐碱化问题较为突出。最后,根据该农场的情况,提出了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99.
现代农业过多的施用化肥不仅造成土质恶化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利用有机肥料 ,较好地解决了培肥地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两难问题。古农书保存了大量的有关有机肥的种类、积制、施用方法及施肥原则等记载。吸收利用这些宝贵的农业遗产对于今天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耿基玉  黄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76-8176,8186
[目的]为了寻求两优6326的最佳栽培模式。[方法]对两系杂交组合两优6326进行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2个试验,密度试验设5个处理,施肥水平试验设4个处理。[结果]从实际产量结果来看,密度试验12.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折合9865.95kg/hm2;30.0万株/hm2的产量最低,折合9332.1kg/hm2。施肥水平处理1的产量最高,折合10293.45kg/hm2;处理2的产量最低,折合9454.35kg/hm2。从理论产量结果来看,密度试验2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3531.5kg/hm2,12.0万株/hm2的产量最低,为9865.95kg/hm2。施肥水平处理1的产量最高,为12412.50kg/hm2,处理2的产量最低,为9855.00kg/hm2。[结论]综合实际产量、理论产量等方面因素,提出两优6326的最佳栽培模式为:栽培密度22.5万株/hm2;基肥施尿素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分蘖肥施尿素180kg/hm2,氯化钾120kg/hm2;穗肥施尿素45kg/hm2,氯化钾3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