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9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4篇
  27篇
综合类   331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黑皮果蔗茎尖脱毒不同代数种茎苗商品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皮果蔗茎尖脱毒第1代(处理A)、第2代(处理B)、第3代(处理C)种茎为材料,研究其商品性能生产表现情况。结果表明,脱毒果蔗不同代数种苗的月生长速度、株高、茎径、蔗茎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蔗株最高、茎径最粗、蔗茎产量最高等均为第2代种茎苗,分别比对照高41cm、粗0.25cm、增产41.1%;在品质方面,脱毒果蔗的水分含量较高,纤维分含量较低,糖分略低于对照;在外观品质方面,脱毒果蔗的节间长度、均匀度、色泽等均优于对照,由花叶病引起的花皮蔗株低于对照;脱毒果蔗易受外界花叶病毒的传染,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花叶病发病率提高;脱毒果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ATP酶活性提高;第1代种茎苗可栽培成商品蔗,但存在一定的组培效应,主要表现为蔗茎的侧芽较大,在光线条件较好的地方较易萌动。  相似文献   
92.
该文报道了西南地区麻疯树人工林中危害叶、花、果实和根的22种有害生物种类及其危害分布。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 Meyrick、麻疯树蛀梢斑螟Oncocera faecella Zeller、蓖麻夜蛾Achaea janata Linnaeus、丽盾蝽Chrysocoris grandis Thunberg、长盾蝽Scutellera perplexa Westwood、绿鳞象甲Hypomeces squamosus Fabricius、堆蜡粉蚧Nipaecoccus vastator Maskell、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 Shiraki、烂皮病Phomasp.、白粉病Oidium monilioides Nees、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麻疯树叶褐斑病Cercospora malloti Ell.、麻疯树枝枯病普遍发生,麻疯树柄细蛾、麻疯树蛀梢斑螟在1~3 a生人工林危害较重,灰霉病在苗圃危害较重,黑翅土白蚁、烂皮病在个别林分已引起少数树株死亡;麻疯树枝枯病在个别林分引起树株枯死率最高达85%,是麻疯树人工林最危险的有害生物种类。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初步提出了主要有害生物的化学控灾技术。  相似文献   
93.
彭小平  熊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09-8711
通过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对1999-2008年我国紫苏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紫苏的研究,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全面,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但研究系统性不强,总体发展不平衡,存在结构性矛盾。从紫苏产业化发展角度,阐明了当前紫苏科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紫苏开发利用价值,提出了促进紫苏产业化发展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94.
张小利  赵希  张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67-10668,10671
[目的]采用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对银杏(GinkgobilobaLinn.)叶醇提液进行絮凝提取,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药液的澄清度和药液质量。[方法]ZTC1+1-Ⅱ型澄清剂组分A、B2种。用蒸馏水和1%醋酸溶液配制成1%的溶液,预溶胀24h,用双层纱布过滤,即得澄清剂组分A或B。之后,以絮凝物重量为衡量指标,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对银杏叶醇提液进行絮凝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澄清剂组分加入次序为先加组分B后加组分A,银杏叶醇提液pH值为5.5,100ml醇提液中组分B、A的用量分别为1.6、0.8g/L,澄清温度为40℃,澄清时间为40min。[结论]该研究可简化后续工艺程序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5.
花粉表面蛋白在植物自交亲和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植物自交亲和性分子机制,以裂牵牛的花粉和柱头为材料,对其花粉表面蛋白和柱头表面蛋白进行了SDS-PAGE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的提取方式获得的花粉表面蛋白的电泳谱带,获得了最佳的样品提取方法。通过分析花粉和柱头表面蛋白的电泳波谱发现,花粉表面蛋白和柱头表面蛋白的电泳谱带中有2条共同的蛋白带,推断这2条谱带可能与花粉的识别反应有关。为了证明SDS-PAGE电泳获得的信息是来自花粉表面的蛋白,而不是来自花粉吸水涨裂后花粉原生质蛋白,对水浸提后的牵牛花粉粒进行显微镜观察,发现很少有破裂的花粉粒,进一步确定了传粉受精过程中是花粉表面蛋白与雌蕊组织间的识别反应。  相似文献   
96.
沙棘是阳性树种,通过风、鸟、兽等传播,首先侵入,然后占领地盘,大量萌生形成团块或片状沙棘林,随之从中间开始稀疏死亡,逐渐退出,土壤得到改良肥化,被其他树种侵入代替,再通过风、鸟、兽等传播,侵入新的地点,形成新的沙棘林分,重复以上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97.
慈姑球茎形成与膨大进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慈姑球茎的形成与膨大进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汉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慈姑的根状茎从7月上旬开始陆续形成,其后数目不断增加,大约到10月上旬根状茎的数目基本不再变化,根状茎的生长主要是以伸长生长为主,其横径基本不发生变化。9月上旬球茎开始形成,9月中下旬球茎数目迅速增加,到10月中下旬基本无新的球茎形成。单个球茎从形成到成熟大约80d。在球茎形成的30~60d膨大最为迅速。其单个球茎质量的增加遵循"慢-快-慢"的变化规律。球茎的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在40d以前呈缓慢上升,之后快速增加;还原糖呈"上升-降低-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8.
论述了北方3种野生观果植物沙棘、枸杞、欧李的观赏特性、生态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探讨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以期增加北方干旱地区园林植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99.
大蕉未成熟雄花接种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4~5个月后可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并可在继代培养基上长期增殖。这些继代培养了6年多的松软易碎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0.2 mg/L 6-BA的分化培养基中,可诱导出芽,得到了53株再生植株,这些再生植株可进一步扩大繁殖。组织学切片证明长期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维持了胚性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0.
以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inn.)休眠芽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基础培养基种类和外植体基因型对休眠芽初代培养的影响,比较叶片放置方式、TDZ浓度、ZT与TDZ不同浓度组合及暗培养时间对叶片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然后对再生芽进行生根。结果表明:君迁子休眠芽初代培养中,DKW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发育,休眠芽生长势最佳;初代培养中,不同基因型的外植体在DKW培养基中生长势基本相同,说明外植体基因型对其初代培养没有影响,但对继代培养影响较大。叶片下表面朝上放置在MS+ZT 0.1 mg/L+TDZ2.0mg/L中暗培养20d,愈伤组织形成率达100%,在(1/2N)MS+2.200 mg/L TDZ上愈伤组织形成率为81.4%;叶片下表面朝上放置在MS+ZT 1.0mg/L+TDZ 2.0mg/L中暗培养0d,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最高,分别为34.4%和2.1±0.3。组培苗在1/2MS(1/2N)+IBA 1.0mg/L中培养5d后,转入1/2MS(1/2N)+1g/L活性炭培养20d,生根率为58.14%,平均根数为4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