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163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1 毫秒
311.
应用中药“双炎散”能够显著提高鸡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和玫瑰花环形成率P<0.05,显著降低B淋巴细胞花环形成率及血清r球蛋白含量P<0.01。说明该药对鸡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而对体液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12.
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猪用天然植物中草药组方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7,他引:22  
 用中兽医基本理论分析了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认为大剂量、高浓度营养素和抗菌促长剂广泛使用下的快速生长除蛋白质合成增加外,主要是脂肪沉积、水分积聚,猪只机体普遍“湿胜”,引发脾虚;继而导致内环境紊乱,阴阳平衡失调,不能协调生长。以“健脾益气,化湿和胃,消积导滞,滋阴补阳,清热泻火,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为组方原则,筛选了仔猪、中猪、大猪3个复方组方,粉碎后直接添加,经饲养试验表明,全期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有较大的提高,瘦肉率和市售饲料组及抗生素组比较,分别提高4.8%和6.5%(P<0.05).  相似文献   
313.
以天然植物有效成分为主体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水为溶媒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不同沸点下的最佳提取工艺,结合饲养试验最终确定以天然植物有效成分为主体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工艺,药材加10倍量水,室温浸泡12 h后减压煮沸(75 ℃)提取1 h,滤过残渣再分别加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 h,滤过合并浓缩,真空喷雾干燥得纯品,每1 g抽提物纯品相当于原药材仔猪8.08 g(得率12.38%),中猪8.56 g(得率11.67),大猪7.56 g(得率13.21%).  相似文献   
314.
几种中药复方提取物对仔猪腹泻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观察了几种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仔猪腹泻作用,并对抗腹泻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白头翁、苦参、黄芪、三颗针、黄柏、党参等复方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P<0.01或P<0.05),对K88大肠杆菌明显抑制;能够极显著地降低番泻叶及蓖麻油所致小鼠实验性腹泻的频率(P<0.01);对乙酸所致小鼠腹膜的急性炎性渗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能够极显著地抑制小鼠小肠的运动(P<0.01)。试验结果提示:这几种中药复方提取物对仔猪腹泻的防治作用与促进水、钠向肠上皮细胞转运,抑制肠道炎性渗出及抑制小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315.
为了探讨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锦鲤抗水霉菌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设计了对照组、感染组和4个质量浓度依次为:2、4、16和96 mg/L的泼洒实验组。30 d后,测定其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和血浆补体C3和C4的含量。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制剂泼洒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在各实验组与感染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各组之间补体C3和C4含量也没有显著影响,但泼洒质量浓度在2~16 mg/L范围内,随着泼洒方剂质量浓度的升高,血浆补体C3和C4含量有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泼洒复方中草药制剂在2~16 mg/L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锦鲤抗水霉菌感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316.
中药预防仔猪早期断奶腹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仔猪早期断奶腹泻 (Piglet early weaning diarrhea,PEWD)是在养猪生产上普遍采用仔猪早期断奶技术所带来的问题之一。本试验根据中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 PEWD的临床表现 ,认为 PEWD是积食化热、脾胃虚弱所致 ,提出补脾益气、消食导滞、清热解毒的预防方法 ,选择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进行适当的加减 ,增加消导药和清热药 ,减少提升类药物 ,经预备试验后选择下列药方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马齿苋、神曲、山楂和当归 ,煎成 10 0 %的中药汤剂 ,分别以 1%、2 %、3%的比例添加到日粮中。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 2 %和 3%中药汤剂的日粮能有效地预防 PEWD,2 %和 3%添加量的效果差异不显著。最后选用 2 %的添加量进行临床试验 :选择 (2 8± 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 6 0头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30头 ,设 3个亚组 ,每个亚组 10头。 2组均饲喂基础日粮 ,试验组另添加 2 %的中药汤剂。试验期14 d。断奶后 10 d,每个亚组选择 5头 ,前腔静脉采血做血液学和免疫学指标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2 %中药汤剂能有效预防仔猪早期断奶腹泻 ,腹泻率较对照组下降 32 .4 % (P<0 .0 1) ,并能提高 RBC、WBC、TP、Ig G的数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17.
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通过药、茶和乌龙药茶分别灌胃,实验35d后,检测大鼠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以及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来观察乌龙药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药、茶和乌龙药茶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液TCHO、TC、LDL-C和ET-1含量,提高HDL-C和NO含量(P<0.05,P<0.01),其中,乌龙药茶作用显著优于药、茶。研究结论,药、茶和乌龙药茶均能显著调节机体的血脂水平,有效预防高脂血症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乌龙药茶表现为药与茶两者协同作用、提高功效。  相似文献   
318.
本文以《中草药》1997~2001年5年内发表的论文及作者作为统计对象,分别就发文量、论文选题、作者的合作度和合著率,作者的系统及地区分布、多产作者与多产单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我国中草药研究的一些规律。试图为广大中医中药研究者提供某一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319.
试验旨在研究两种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肉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性别(母牛)、品种(西门塔尔×本地黄牛)相同,体重相近[(350±25)kg]的杂交肉牛12头,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以黄贮为粗饲料来源,采取精料定量粗饲料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饲喂。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精料中分别添加一种中草药添加剂,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试验预饲期7 d,正式试验期90 d,每天精确记录采食量,并于试验开始和结束的清晨空腹称重,试验结束的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5.66%和4.21%(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3.64%和28.26%(P<0.05);两试验组的血液常规指标中,白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16%和16.89%(P<0.05);但球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1.75%和35.16%(P<0.05);血液肝功指标中,试验Ⅰ组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的血液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Ⅰ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高出62.47%和9.10%(P<0.05),试验Ⅱ组比对照组高出48.92%(P<0.05);其他血液抗氧化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20.
犬瘟热患犬中性粒细胞cAMP-PDE活性变化及中药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犬瘟热患犬中性粒细胞(PMN)中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的活性变化及中药对其活性的体外调节作用,为抗炎药研究和病毒性炎症的中药治疗积累资料。提取犬瘟热患犬(n=9)和正常犬(n=6)的中性粒细胞制备cAMP-PDE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活性及中药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犬瘟热患犬组中性粒细胞cAMP-PDE活性(18.55%±2.66%)显著(P<0.05)高于正常组(11.54%±5.16%)。解表药等5类114味中药中芦根(77.27%)、胡黄连(70.41%)、女贞子(65.50%)、香薷(65.16%)、贝母(61.43%)、黄芩(60.67%)、淫羊藿(60.34%)、黄芪(59.13%)、青蒿(56.93%)、秦皮(55.55%)、辛夷(55.03%)、甘草(54.67%)、牛蒡子(53.40%)、麻黄(53.32%)14味对cAMP-PDE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cAMP-PDE活性在犬瘟热患犬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cAMP-PDE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中药对其炎症可能具有疗效,同时,中药抑制中性粒细胞中cAMP-PDE活性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