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9篇
  246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Establishment of ornamental and aesthetic plants in hot, arid conditions of India is difficult due to the prevailing climatic, edaphic and biotic factors. Effect of turfgrass on the growth of ornamental plants in hot arid conditions has not been studied so far anywhere in the world.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campus of Arid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Jodhpur, India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a few ornamental plant species in combination with turfgrass and without turfgrass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soil tilling intervals. Growth of plants was better with turfgrass than without turfgrass. We suggest adopting a soil tilling interval of 30 days to achieve optimum growth of ornamental plant species in terms of height and crown diameter. Our results can help reduce labor costs and achieving better landscapes in fewer days in hot urban conditions of Indian sub continent.  相似文献   
92.
土壤水分是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地形-植被因子是小尺度上影响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北沙窝附近固定沙丘上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表层0-40 cm、中层40-200 cm、深层200-300 cm和整体0-300 cm)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加性模型(GAM)和随机森林(RF)模型研究了土壤水分与地形-植被因子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均呈现一致的单峰分布,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大小顺序为深层>中层>表层,且两两之间具有显著差异。(2)GLM和GAM模型得到的影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植被和地形因子完全相同,RF模型的精度优于GLM和GAM模型。(3)地形因子海拔、坡度、高差和植被因子灌木多度与其影响的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呈负相关关系,地形因子坡向(规定正东方向为0,顺时针旋转)和植被因子生物量与其影响的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关系。植被因子草本盖度与表层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关系,与中层土壤水分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制定相应的防风固沙措施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植物固沙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3.
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脆弱的自然生态坏境特征和油田对土地资源的损毁特点,采用极限条件法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土地复垦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结合近年来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内油田复垦的成效和不足,提出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油田土地复垦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4.
采用样带调查方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3种典型生境(沙垄顶部、人工沙障和积沙平缓处)的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准噶尔无叶豆群落中包含19个物种,隶属于11科18属,单种科、单种属多,区系优势现象明显;依据Dufrene和Legendre的计算方法将准噶尔无叶豆群落划分为3个群丛:准噶尔无叶豆+白茎绢蒿+角果藜群丛、囊果薹草+准噶尔无叶豆+黑沙蒿群丛和准噶尔无叶豆+艾比湖沙拐枣+蛇麻黄群丛;植物区系种类以北温带广布成分占优势,主要特点为:具有典型的旱生植物分布特征;植物组成主要为适沙和耐旱的种类,结构、层次单调;准噶尔无叶豆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积沙平缓处最高,沙垄顶部次之,人工沙障处最低,优势度指数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与群落的结构以及立地环境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结构复杂的群落较其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高,但由于人工沙障的特殊生境所形成的准噶尔无叶豆单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较低。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以新型沙袋沙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内部添加物、不同外层材料袋沙障内部、外部风沙土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土壤微生物总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沙袋沙障内添加玉米秸秆、玉米芯营养物质能够有效改善沙袋沙障内部风沙土环境,沙障内部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总数量分别达到了7.35×10~7 cfu/g、9.47×10~7 cfu/g,分别是对照(只灌装风沙土)沙袋沙障的113.11倍、145.62倍,并且添加玉米芯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土壤微生物总数比添加玉米秸秆的高28.77%;添加玉米秸秆、玉米芯均对土壤真菌的影响较大,真菌数量可升高至微生物总数量的50%以上;玉米秸秆、玉米芯添加量越多,微生物数量越多,添加物体积百分比达到20%时,土壤微生物总数达到了1.01×10~8 cfu/g,随着添加量的继续增加,沙障内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增加趋势;3种外层材料黄麻纤维、玻璃纤维、稻草沙袋沙障内部微生物总数排序为黄麻纤维>稻草>玻璃纤维,黄麻纤维沙障内部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三者总数分别比稻草、玻璃纤维的高58.80%、112.64%。  相似文献   
96.
球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作为巴音温都尔沙漠的重要建群种,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和防风固沙作用。为了探究巴音温都尔沙漠球果白刺在不同干扰程度下灌丛空间格局分布的差异,通过每公顷放牧骆驼的数量来划定不同干扰程度的群落(未干扰群落,骆驼0峰/hm^2;轻度干扰群落,骆驼约0.6峰/hm^2;中度干扰群落,骆驼约1峰/hm^2),分析不同干扰程度对球果白刺灌丛空间点格局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群落内的球果白刺现存量干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未干扰的群落(73.33 g/m^2)>轻度干扰的群落(17.67 g/m^2)>中度干扰的群落(13.58 g/m^2);空斑总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度干扰的群落(2 335 m^2)>轻度干扰的群落(2 241.25 m^2)>未干扰的群落(2 143 m^2)。(2)样方内的球果白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中度干扰的群落(459株)>轻度干扰的群落(272株)>未干扰的群落(142株),随着干扰程度的降低,个体在逐渐增大。(3)中度干扰的球果白刺群落内,在0~3 m、4~19 m的尺度内表现为随机分布,在3~4 m、19~25 m的尺度内表现为聚集分布。轻度干扰的球果白刺群落内,在0~12 m、13~25 m的尺度内表现为随机分布,在12~13 m的尺度内表现为聚集分布。未干扰的群落内,球果白刺表现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97.
2017年9月和2018年6月,采用围栏陷阱法对榆林市刀兔大漠海子保护地的两栖爬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湿地面积的变化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威胁。监测历时36d,5组围栏陷阱共捕获2纲2目4科4种66只两栖爬行动物,捕获率为18.3%。通过1973年和2014年刀兔大漠海子面积的变化,发现人类活动对于湿地的侵蚀和淤积起着重要作用,提出了两栖爬行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8.
高原山地地区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对重大建设项目安全危害极大,开展拟建高速公路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对后期线路选址及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分析现状地质灾害特征的基础上,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构造、人类工程活动4个方面选取对地质灾害发育贡献程度较大的因子,基于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信息量法对拟建施甸至链子桥段高速公路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通过研究区已有地质灾害编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HP_信息量模型在拟建工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99.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近几年来.我国高速公路蓬勃发展,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地质水文、水土资源、声音环境、居民生产和生活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通过高速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
Nutrient source limitation in desert ecosystems enhances competition among plant communities, leading to creation of microhabitats beneath the shrubs that can determine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soil organism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plant eco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on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in the rhizosphere of tightly interweaving shrubby communities.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monthly under the canopies of three perennial desert shrubs: Artemesia herba-alba, possessing the allelopathic ability to dominate in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plants; Reaumuria negevensis, a salt-resistant plant; and Noea mucronata, a typical dry desert shrub. An inter-plant area was used as a contro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oil water content (SWC)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Corg)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plants and inter-plant areas, with the highest values found under R. negevensis (SWC) and N. mucronata and R. negevensis (Corg). Plant parasite and omnivore-predator nematod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ecophysiological individual features of observed plants versus the total number of nematodes and bacteria- and fungi-feeding nematodes. Generally accepted ecological indices such as Wasilewska (WI), trophic diversity (T), maturity (MI, MMI), basal (BI), enrichment (EI), structure (SI), and channel (CI), pointed to specific ecological conditions under canopies of the observed pl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