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9篇
  246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本文依据小沙子湖湖积剖面的年代学、沉积学、地球化学与矿物学分析,探讨了湖积剖面的建造与库木库里沙漠发育的关系,认为,在该湖积剖面建造中,沙漠尚未出现,库木库里沙漠的形成在距今6000年前以后。  相似文献   
22.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地区地表反射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88年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期间在其腹地满西—井获得的地表反射率资料及其周围日射观测站历年反射率平均值资料,分析了沙漠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及地表性状、降水等因子对反射率的影响,并讨论了沙漠及周围地区地表反射率的时空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3.
Eldridge  David J.  Zaady  Eli  Shachak  Moshe 《Landscape Ecology》2002,17(6):587-597
Human-made contour banks are a central component of theShikim water harvesting system in Israels Negev Desert.Efficient water capture depends on the presence of a stable microphytic crustwhich directs surplus surface runoff into the banks where it is stored. We usedsimulated rainfall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soil surface disturbance on runoffan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the effect of this on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capture within the Shikim system. Two disturbance regimes:1) removal of the microphytic crust only, and 2) removal of the crust and shrubpatches by cultiv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an undisturbed control. In theundisturbed state, 32% of rainfall was redistributed as runoff. This runoffpenetrated approximately 27% deeper under the shrub patches compared with themicrophytic crust. When the microphytic crust was destroyed by simulatedtrampling, the runoff coefficient declined to 13%,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water penetration between shrub and crust patches. Completedestruction of the shrub hummocks and crust by cultivation resulted in adeclinein the runoff coefficient to 6%. The result of sustained disturbance in thesepatchy Negev shrublands is a breakdown in spatial heterogeneity, a loss ofecosystem function, a reduction in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 such as plantdiversity and production, and ultimately a reduction in pastoral productivity.These results reinforce the view that microphytic crusts are critical for the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Shikim water harvesting system.Given that practices such as cultivation and trampling which disturbmicrophyticcrusts result in enhanced infiltration, crusts should be left intact tomaximisethe water harvesting efficiency in these desert landscapes.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May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4.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形成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依据实际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探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计算分析了沙漠区及外围盆地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发现沙漠区地下水补给量小于排泄量2.55×108 m3/a,不能解释内陆湖泊水量长久不衰的原因;而位于沙漠区西缘的黑河金塔-鼎新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2.66×108 m3/a,未见盆地内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多余的水量不知去向;与沙漠区衔接的其它盆地地下水资源匮乏且处于补排基本平衡的状态,根本无途径和多余的水量补给沙漠区.前人研究结果证实,横贯我国西北-东西的阿尔金大断裂的东延部分及其所形成的羽翼状断层带存在地表破碎带,且地势西高东低并具有良好的导水性,而这个地表破碎带通过了金塔-鼎新盆地和巴丹吉林沙漠,正好位于沙漠内陆湖泊群附近.而湖泊群一带存在大量钙华和钙质胶结层及湖水中3He/4He的比值,均表明湖泊水经过了深部地壳层的循环,加上黑河正义峡-哨马营段河水海拔高于湖泊群的佐证,认为黑河在金塔-鼎新盆地强烈渗漏所产生的地下水顺着阿尔金断裂自西向东源源不断地补给了巴丹吉林沙漠,经过目前还不为人知的深部循环方式,地下水在湖泊群地表破碎带向上运移形成上升泉,最终成为巴丹吉林内陆沙漠湖泊群水源的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25.
利用2年沙漠边缘至绿洲4个观测点的气象资料,计算得到感热通量、湍流热量、净辐射、同一高度的气压等,讨论这些要素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解释绿洲至沙漠气温逐渐增加的原因,以对沙漠增温效应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为发挥特定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及构建新型农业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兰布和沙漠为研究靶区,以GIS和RS技术为手段,利用解译的1986,1995,2000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其景观基质差异较大,1986年为沙漠和其他未利用土地,1995年为沙漠和草地共同构成,呈现出复合型特点;而2000年之后,沙漠以其57%以上的面积而成为唯一的景观基质.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来看,耕地、建设用地和沙漠的稳定性最强,在不同时间段内,其保持自身面积不变的比例均在85%以上.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方向来看,最重要的转化方向有两个,一是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向耕地的转化;一是耕地、林地、水体和建设用地向草地的转化;另外盐碱地、沙漠和其他未利用土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也非常重要.从不同时期土地图斑随时间的双向变化分析发现,该区域既有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治理沙漠、改造盐碱地的事实,也同时存在着毁林毁草开垦荒地,以及荒漠化土地扩展的现实.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降水、人口和牲畜数量,以及农牧业经济地位变动,同时大的政策因素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7.
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结皮中土生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物结皮中土生绿球藻(Chlorococcum humicola)的分离、纯化及培养,初步探讨了pH、光照强度、温度和3种不同浓度的K ,Ca2 ,Mg2 等因子对土生绿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土生绿球藻生长的影响极显著,Ca2 ,Mg2 浓度影响显著,K 和光照强度影响不显著.最适pH为 12,最适温度是25 ℃,Ca2 和Mg2 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77×10-4 mol/L和2.04×10-5 mol/L.其研究结果将为生物结皮的进一步人工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樊培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288-1289
以赣粤高速公路建设对江西省经济发展影响为例,阐明了高速公路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江西省区位优势改变、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影响,从而提出了构建沿线经济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9.
对新疆年降水量250mm荒漠草地牧草混播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各参试草种的生长发育、植株变化、草群覆盖度、杂草侵入、牧草产量与草群营养状况,提出适合该地区的最佳混播方案。  相似文献   
30.
植物种群密度及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发现植物群落在放牧过程中的生态学现象及规律。为研究荒漠草原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种群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密度差异及空间分布变化,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照区(Contral,CK)、轻度(Light grazing,LG)、中度(Moderate grazing,MG)和重度放牧区(Heavy grazing,HG),通过机械取样法收集数据,结合地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芒隐子草密度表现为LG>HG>CK>MG,随放牧强度增大,无芒隐子草的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在重度放牧条件下,密度又增加。无芒隐子草在群落中的绝对密度占比伴随放牧强度增大逐渐增大,占比为HG>MG>CK>LG。无芒隐子草在4个处理区下分型维度D0数值相近,CK,LG,MG的空间结构比C/(C0+C)均>0.75,HG的空间结构比C/(C0+C)为0.100。放牧条件下,无芒隐子草种群空间分布较为均匀,空间异质性减弱,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